|
凯雷深圳玩具工厂关闭调查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13日 02:30 第一财经日报
李炯 凯雷集团(Carlyle Group)拥有的全球最大的人造圣诞树企业宝途有限公司(Boto Limits,下称“宝途”)在深圳的工厂——宝吉工艺品(深圳)有限公司(下称“宝吉”)曾经拥有全球近80%的市场份额,在原料成本和法律成本急速升高的大环境中,与珠三角倒闭的劳动密集型企业一样,轰然倒下。 尽管凯雷方面尚未传出确凿的“破产”的消息,但自年初开始,“宝途停产”已经成为了不争的事实。凯雷集团表示:“鉴于多项不利因素如激烈市场竞争、销售价格压力、人民币升值、原油及钢材等有关原材料价格以及工资激升等影响,使经营环境非常艰巨。”因此,宝途的厂房终于在2007年12月下旬被关闭。 倒闭风波 宝吉位于深圳坂雪岗地区,占地超过22万平方米。今年1月3日,当地居民却惊奇的发现,这个身边长久以来默默无闻的工厂一下子变得热闹起来,索债人群挤满了大门口。 东莞市岱厦工艺品有限公司(下称“岱厦”)的周先生说:“我找了几十个工人去宝吉门口堵厂要钱,问题还是没有解决!” 岱厦向宝吉要求支付定做货款728.8万港元,延迟支付造成的利息10万港元,其他经济损失20万元人民币(折合21.3万港元)。 另一家供应商惠州新健华圣诞制品有限公司(下称“新健华”)的邱先生则透露,当日该公司共有约300万港元的货款及利息等待宝吉支付。“现在宝吉的人都不管事了,工厂被香港的富理诚会计师事务所接管。”邱先生透露,富理诚已经同供应商们达成了协议,所欠款项将分批偿还。 坂田街道办的有关人士向《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证实,当地政府为本次事件成立了处理小组,由区政府有关领导负责牵头,目前根据区政府与资方的协调,宝吉员工可以按照劳动法的有关规定拿到工资及与工龄相对应的赔偿金,部分员工领取的款项逾2万元,但宝吉拖欠供应商的货款则“因谈不拢而暂未解决”。 凯雷方面则通过其公关公司表示,自被汇丰等委托的临时清盘人富理诚接手之后,宝吉已经不在凯雷的掌控之中,但他们希望富理诚能妥善处理宝吉所欠供应商之货款。 据宝吉的供应商新健华有关人士透露,宝吉实际上现在并不存在资不抵债的状况:目前宝吉所欠的主要债务为以汇丰银行为首的银行团约4亿港元的债务,而据有关评估机构评估,宝途在深圳的资产约可折价8亿元人民币,所以基于这样的考量,宝吉的几个主要供应商都已经放弃了诉讼的请求,等待分期偿付。 至此,宝吉“倒闭”风波中的受损各方似乎都得到了稳妥的解决方案,利益也得到了必要的维护,但作为风暴中心的凯雷而言,后续的事情似乎还远未结束。 “四面楚歌”的人造圣诞树产业 2002年,凯雷以1.36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宝途国际人造圣诞树及悠闲家私业务的75%的股份,从而成为宝吉实际控制人。2002年1月28日至2003年3月31日宝途税前日常业务利润约为1300万港元,而此时的宝途拥有的资产净值近4亿港元。短短6年间,凯雷怎么会欠下高达4亿港元的债务呢? 宝吉的一位员工向记者透露,“现在做圣诞树生意很难赚钱,我们出口的货柜数量越来越少,2007年大约只有5000个货柜,而最高峰时工厂一年可以出口约9000个货柜。” 与货柜数量同样下降的还有单柜利润,2002年凯雷收购宝途之时人造圣诞树行业的单柜利润尚有6万港元,而到了2007年,单柜利润已经下降至不足万元(港元)。 造成利润下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是全球油价及贵金属价格的大幅攀升所带来原材料价格的飙升,原油和铜的期货价格涨幅均接近300%。 其次是人民币的升值,2007年人民币对美元累计升值达7.2%,而且今年还有加速升值的可能。 此外,对于宝吉所在的人造圣诞树制造的劳动密集型玩具制造业来说,有业内人士曾经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粗略估计,今年,企业人工成本预计将增加约30%。 与成本猛增背道而驰的是,全球人造圣诞树市场则正走向疲软。 据全美圣诞树协会(National Christmas Tree Association)的数据显示,美国仿真树的市场规模在2004年达到顶峰,均价从68.80美元飞升至96.50美元,此后的销售价格逐年下降,在2006年均价跌至68美元,整个市场规模约为6.3亿美元。据业内人士表示,2007年仿真树的销售量还不如2006年,但“均价基本与上年持平”。 值得指出的是,为了与市场上传统的天然圣诞树竞争,宝途给其产品以长达10年的质量保证期,“不必每年购买”的产品优势在抢夺市场份额的同时也在为其日后的生存埋下了隐忧。 据全美圣诞树协会的数据,2006年美国家庭消费了3790万株圣诞树,随着在年轻家庭中节日装扮圣诞树传统的逐渐淡化,这一数字还有下降的趋势。每年销售的近4000万株圣诞树中有约四分之一为人造圣诞树,数年累计下来的存量已经对新的人造仿真圣诞树的销量造成了拖累。 实际上,正如凯雷向本报所提供的声明中所指出,“严峻的市场环境及因素并不容许宝途继续经营”,追踪宝途最近几年的经营,我们也不难发现凯雷在放弃宝途之前曾经做过的大量努力。 为了刺激销量,宝吉三四年前已开始加快了新品开发,大量带有声光效果新产品被研发出来并投入市场,但是对于宝吉来说,新产品利润远没有达到预期。不仅销量惨淡,就单品利润而言,利润率甚至不及老产品。 为了应对原材料价格的疯涨,宝吉一直在进行原料期货的操作,试图以此来规避原料价格上涨带来的不利因素。但就实际情况看来,凯雷以及宝途的努力未获成效。 升级之痛 去年年底以来,深圳“企业外迁”一直是热门话题,深圳贸工局2007年的一项企业外迁调查称,深圳市有119 家工业企业计划外迁,涉及工业总产值90亿元,但其中的大部分应该属于产业升级的范畴。 事实上,产业升级的工作早在几年前就已经展开。根据2005年2月公布的《广东省工业产业结构调整实施方案》,广东省鼓励家电、纺织、食品、饮料、塑料、皮革、玩具、建材等增长较慢、增值较低、资源消耗较大的传统产业,向专业镇、东西两翼和粤北山区转移。 中山大学港澳珠三角研究中心的区域经济与综合分析专家毛艳华认为:“劳动密集型产业向低成本地区转移的趋势不会发生改变,这是经济发展进入某一个阶段的普遍现象。” 不久前深圳市政府召开的2008年一号文件《关于加快总部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的新闻发布会上,该市常务副市长刘应力表示面对珠三角产业转移的大势,深圳今年将着力加快发展“总部经济”,以求“在更高层次融入全球经济”。 据了解,2007年深圳市政府一号文件为《关于加快我市高端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连续两年以“一号文件”的形式发布以扶持高端服务业为主的第三产业发展的政策,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深圳市政府坚定产业升级的决心。 深圳市统计局的数据显示,去年第三产业的产出较前年有较大幅度的提高,第一、二、三产业的产出之比已达到0.1:50.9:49。 但是产业升级所带来的劳动密集型企业的倒闭,无论从数量还是速度上都是令所有人始料未及的。自2007年年底以来,珠三角具有代表性质的玩具、制鞋企业已经陆续关闭数百家,特别是一些为国际知名品牌代工的大型企业也难逃关闭的命运,让整个行业备受震动。 深圳市市长许宗衡曾向包括本报在内的媒体表示:“深圳所强调的是深圳产业的优化升级,深圳经济发展到今天,仍然在不断调整和优化升级深圳的产业。” 尽管产业转型最初是珠三角主动应对挑战的出发点,但过程中却未必如能够如同计划的那样有条不紊,而是出现了不少令人惋惜的案例。 李炯 相关报道:
【 新浪财经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