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部制改革的立意和韬略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13日 00:34 21世纪经济报道
社评 今年人代会推出的大部制改革方案,显示当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具有不俗的弹性和回应社会需求的能力。和此前几次改革有所不同,这个方案的重点不在裁撤部委和精简人员,而在政府职能的转型。这个转型其实也是在特定方向上的执政能力的加强,重点包括加强宏观调控能力和解决民生问题的能力。这个方案的推出,意味着科学发展观的影响力在行政改革方面得到了巩固和加强。 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方面:因应宏观调控复杂化的需求,建立和健全发改委、财政部和央行之间的协调机制;因应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的需求,组建工业和信息化部;因应保障能源安全的战略需求,建立国家能源委员会和组建国家能源局。加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保障和改善民生方面:组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完善就业和社会保障体系;组建环境保护部,加大环境保护力度;组建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加快建立住房保障体系,加强城乡建设统筹;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改由卫生部管理,理顺食品药品监管体制。 这些部门的组建或者调整,涉及的无一例外都是近年来舆论和民众最为关注的领域。无论是宏观调控、信息化、能源短缺,还是就业、环保、住房、药品监督,都是近年来媒体报道和讨论最热烈的核心词。为加快形成综合运输体系而组建的交通运输部,涉及的也是今年冰雪冻灾时期引起极大关注的交通领域。 此次大部制方案最要紧之处就在这里,其中不难看出改革方案设计的立意和韬略。在大部制改革方案推出之前,海内外媒体对改革方案多有猜测,并对改革能否顺利推进有所疑虑。不过这些疑虑多停留于部门权力分配重组之类的问题之上。此次大部制改革的着眼点和立意显然超越流俗,从国家大政的急务入手,有针对性地致力于提升政府引导科学发展的能力。这些领域的问题有其紧迫性,社会民众亦极为关注,这些条件都可以成为在这些领域推进大部制改革的现成推动力,可以为改革的合理性提供强烈的支持。从这些领域入手打开大部制改革的缺口,比起一般领域的改革而言,无疑要容易许多。 目前阶段的大部制改革,再一次显示了近年大转型之后执政党推进改革的特点,那就是,执政者与社会民意之间的互动越来越密切,社会民意表达的渠道和方式在增加,执政者也越来越多地借力民意和舆论来推进改革。虽然目前一般民众意见与专家意见之间多有分歧,专家之间的分歧也越来越常见,但恰恰正是这些分歧和讨论,使一些紧要的问题领域浮现出来,使社会民众中的主流意见得以呈现,引起执政者的注意和反应。这种互动越多,政治体制的弹性越大,回应社会需求的能力越强。 与大部制改革推进路径的互动性相应,大部制乃至更广泛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重心,在于明确政府对于人民的责任。建立为民服务型政府的改革方向,以及建立惠及全民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目标,为市场时代的人民政府实践"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确立了基本的坐标。 这是一种对国家体制拉大与民众距离的倾向的自觉克服。目前的大部制改革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以及近年来的改革大转型,与社会民意和舆论争论的激活有非常密切的关系。这些改革和转型要进一步推进,要在解决民生难题和宏观调控难题方面有更多的实绩,要促使整个国家行政系统最大程度地为民着想、为民服务,仍然需要继续激活大众性民主参与和媒体辩论的能量。从这次大部制改革的立意和韬略来看,不妨对这一前景抱以乐观期待。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 新浪财经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