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外汇储备累积丝毫无放缓势头 万亿资金如何"出海"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12日 10:32 东方早报

  扭曲的外资外贸政策和长期维持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低估,令中国自1993年以来连续十余年累积的外汇储备,已接近1.6万亿美元的天量——相当于全球外汇储备第二名日本的1.5倍。然而这样累积丝毫没有放缓的势头。根据路透社报道,2008年1月,中国新增的外汇储备便达到616亿美元!按这样的速度,中国一年新增的外汇储备可以达到7000亿美元——大大超过全球外汇储备第3名,整个欧元区的外汇储备额(数据截至今年1月)。

  伴随天量外汇储备而来的,是管理天量国家财富的压力。从大背景来看,外汇储备资产相对于实体投资收益率较低,美元持续贬值造成了国际购买力不断缩水,外汇占款增长又进一步削弱了货币政策自主权。这些成本因素越来越突出,让外汇储备保值增值越来越迫急。

  传统上,承担外汇储备管理职能的是隶属于中国人民银行的国家外汇管理局。过往外管局管理外汇储备的优先考虑依次是安全性、流动性和收益性。随着外汇储备规模空前上升,安全性和流动性已经变得不再象外汇储备匮乏时那样重要,收益率的重要性却日益凸显。

  为了提高外汇储备资产的收益率,中国政府仿效石油输出国和东亚新兴市场国家的做法,成立了主权财富基金——中投公司,以求获得在风险可控条件下更高的收益与风险组合。中投管理着2000亿美元外汇储备,其中约三分之一可用于海外投资。自2007年9月成立以来,中投已展开了对美国私募股权基金管理公司和美国投资银行的金融股权投资。值得注意的是,中投之外,其他中国国有金融机构也在同时利用国有资金踊跃出海。

  2007年7月,中国国家开发银行出资30亿美元,购入英国巴克莱银行3.1%的股权。2007年底,中国国家外汇管理局设在香港的全资子公司——华安投资有限公司——购入了澳大利亚三家最大的商业银行均不到1%的股权,投资金额合计约1.76亿美元左右。

  这两笔投资极大地激发了市场的想象力,难道中投公司并非中国主权资金布局海外的唯一棋子?在中投公司、国家开发银行和外管局的海外投资之间,是存在着某种隐秘的联系甚至协同性?或者,只是各机构各自追逐利润最大化的个体行为?

  事实上,在成立中投公司之前,外管局已经开始了在海外进行更高风险资产投资的尝试。中投公司的成立以及相应外汇资产的剥离,客观上构成了外管局与中投公司在海外组合投资方面的竞争关系——也势必令外管局的海外探索提速。

  此外,随着对能源和初级产品的进口需求日益扩大,对冲中国宏观经济增长面临的价格风险,也已成为中国国有资金在海外开展资源型并购主要驱动力。这一战略集中体现在中国铝业闪电入股全球铁矿石供应商力拓一役。

  中国铝业这笔投资扩大了中国在全球铁矿石定价体系中的话语权,符合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铁矿石进口国的国家利益。耐人寻味的是,中国铝业收购力拓的资金主要源自国开行提供的贷款——在中铝力拓交易不久前,国开行刚获得了中投公司200亿美元的资本金注入。

  毫无疑问,中国在寻找或者打通上万亿美元外汇储备出海的各种渠道。可以想见,由于能有效提高外汇储备运营收益率,未来中投公司及其麾下的关联企业(包括国家开发银行)会继续加强对外国资源型企业的股权并购。

  然而,中投公司的海外资源投资,无疑与中国能源和矿业企业的传统投资范围发生了重叠。这既带来了广泛的合作空间,也存在着竞争关系和潜在利益冲突。例如,中投公司与中石油可能在对某个外国石油公司的并购过程中竞价,也可能出现二者联合投资,或中投公司及关联公司(如国开行)为中石油提供融资的情况。

  在复杂的国际环境和微妙的竞合关系下,中国的万亿外汇储备“出海”是应该各自为政还是更多协同,是决策者必须慎重考虑的一个急迫问题。

  来源:金融时报

  更多精彩资讯尽请关注东方早报网-《财经》频道

  编辑:倪鹏翔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