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毕节试验是多党合作的成功范例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11日 02:27 中华工商时报

  四位政协委员就毕节经验接受集体采访

  编者按:

  1988年,由胡锦涛亲自倡导并经国务院批准,在贵州毕节地区建立起了“开发扶贫,生态建设”试验区。20年来,在中共中央统战部、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国家有关部委和中国智力支边协调小组等部门和单位共同帮扶与指导下,试验区紧紧围绕胡锦涛当年提出的“开发扶贫、生态建设、人口控制”的科学发展思路,大胆实践,不断创新,试验区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此前,本报曾就毕节经验做过专题报道。今天,本报记者再次采访了出席民主党派帮助毕节地区脱贫致富记者招待会的相关人员。

  3月10日下午,全国政协委员何丕洁、厉以宁、李卓彬、王孝询就“民主党派帮助毕节地区脱贫致富”主题接受记者集体采访。王孝询在发言中说,贵州毕节通过了这20年的实践,已经显示出了它巨大的生命力。“照毕节这个模式,和各地自己的情况结合起来,在中国贫困地区,面貌会很快改变。”

  19年辉煌成绩

  毕节的巨变从一组数据里得到了有力的证明。19年来,整个开发扶贫所产生的生产总值由原来的23.4亿元增加到现在的325亿元,增长了近14倍;财政总收入由原来的3.02亿元增加到现在的55.06亿元,增长了18倍;农民人均纯收入由184元增加到现在的2458元,增长了近11倍。

  说到“毕节试验”取得的成绩,全国政协委员、致公党中央副主席李卓彬感慨地说:“我们在靠近村镇的村户,农民已经盖起了两层的小洋房,这是非常难得的。”

  “原来我只能在沿海城市见到,但是在毕节也看到了。目前,毕节生态建设已经得到了进一步的改善,森林覆盖率从1988年14.94%,提高到现在的34.92%。这不是简单的面积扩大,质量也大幅度提高。原来的所谓覆盖只是小苗、小树的覆盖,现在的覆盖区是高树,整个生态恢复非常好。”李卓彬表示。

  李卓彬说,试验区在建设过程当中,积累了相当多的经验,特别是在喀斯特高寒贫困山区如何发展生产这方面。其贫困山区新农村建设的经验也都是西部大开发其它地区值得借鉴的。

  国务院贫困地区开发领导小组对此曾指出:毕节试验区的实践是贵州省扶贫工作的一项创举,对我国的贫困地区来说,这种做法具有普遍意义的,是具有国际意义的小试验、大方向,具有强烈的前瞻性和先导性。

  多党合作的成功范例

  毕节试验区取得的巨大成就和健康发展,充分体现了统一战线的强大力量。早在1988年4月,胡锦涛同志在赴京参加十三届二中全会时,邀请了中共中央统战部、国家民委、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负责人进行座谈,介绍毕节的情况及建立试验区的紧迫性和可行性,邀请与会单位赴华开展智力支边,指导和推动毕节的改革试验和发展。

  之后,与会单位组建的中央智力支边协调小组接受邀请后,派出了以“九三”学社中央副主席徐采栋为组长的专家小组,深入毕节地区,进行了长达13天的调研,提出了“建立毕节试验区是一项战略任务,它将为我国西部地区的开发扶贫、生态建设探索子路子,积累经验”,并向党中央、国务院有关领导作了汇报,促成了国务院于1988年6月批准建立了“毕节地区开发扶贫、生态建设试验区”。

  试验区正式建立以后,围绕“开发扶贫,生态建设、人口控制”三大主题,目的就是要探索出一条人口、资源、生态、经济协调发展的新路。具体来看,开发扶贫,即是启动市场经济机制、遵循商品经济规律,变“救济型”“输血式”扶贫为“自救型”“造血式”扶贫;生态建设,就是采取一切有效措施进行环境治理,实行以退耕还林还草为重点的生态工程,以形成生态系统内各要素的优化组合;人口控制,就是着重以人口数量控制为核心,以人口素质提高为宗旨,以人口结构优化为关键,以人力资源开发为动力,使人类自身的生产和物质资料生产最大限度地保持相适应的关系。

  此后,各民族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等深入毕节地区谋大计、参大政、议大事、促大干,指导制定试验方案,协调解决了改革试验中的若干重大问题。

  据初步统计,从试验区成立到至今,中共中央统战部、各民主党派、全国工商联等已为当地争取和引进智力支边项目400多个,项目资金接近3亿元,引资、捐资逾亿元,兴建、改造希望小学、职业中学40余所,培养各类人才10万余人次。帮助吁请并得到切实支持的重大项目十余个,涉及资金300多亿元。更为重要的是,各党派、工商联在中共中央统战部的牵头和协调下,作为贫困地区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等利益、愿望、诉求反映的重要渠道,成为了推进当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民族发展、跨越发展的重要资源,不仅有力地促进了试验区各项工作的开展,还为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不断推进和强大生命力的充分展示,提供了强有力的实证。

  在毕节试验区的过程中,国家有关领导也都给予了高度重视。中共中央统战部阎明复、丁关根、王兆国、刘延东、以及万绍芬、郑万通、胡德平等领导均为试验区建设周密谋划、系统运筹,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提出了许多具体指导意见,极大地推动了试验区的健康发展。

  毕节试验区之所以能够取得如此大的成绩,正是得益于胡锦涛主席确立的试验区正确道路所产生的巨大凝聚力和正确的方向引导,以及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充分发挥各民族党派、工商联等帮扶单位的积极作用,才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毕节的成功被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誉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在经济建设时期的成功范例”。

  毕节的未来之路

  经过了19年的努力,毕节试验区成为了探索科学发展道路的一个伟大创举。但仍然要进一步对合作共建毕节试验区的战略有一个充分的认识。

  因为在毕节试验区的合作共建工作,涉及到国家、省、地区和县(市)四个层面,涉及到党的领导和各方各界的合作,涉及到建立权威高效的体制机制以及整合各方资源等问题。

  因此,有关专家建议,就国家层面来讲,应确立一位领导人作为召集人,直接负责联系和指导毕节试验区的多党合作工作,以把深化科学发展观在西部岩溶山区的实践进一步引向深入。同时,加强中央智力支边协调小组办公室的建设,建立健全相关制度和机制,统筹和协调统一战线各部门合作推进毕节试验区的相关事宜,确保整个工作统筹安排,活而不乱。同时,贵州省、毕节地区及县(市)可建立、健全和完善相应的工作机制。

  同时建议,要在重点推进本部门承担的相应县(市)工作的同时,通过协商和协调,把在帮扶中立足于一个县放眼试验区,甚至更大的区域,以相应的机制如联系会议制度、信息共享制度等加以落实,从而进一步实现“合作共建”和“合作共建”。

  在谈到毕节地区未来的发展,如何兼顾生态环境和工业化发展的问题时,全国政协委员、经济学家厉以宁对此说,根据历史的经验,包括其他国家的经验,“先发展、后治理”,肯定是一条将来损失很大的路子,因为“边发展、边治理”的成本非常高的,所以,我们不能再走这条路子。

  厉以宁建议,在毕节发展中应注重三点,第一点,任何项目必须先经过环境保护部门的评估、审查以后才能建。这一点对任何地区都很重要,对毕节尤其重要,不能让青山绿水毁在这上面。第二点,对已经建成的工厂,可能是10年前建的,没有像现在的环境保护要求这么严格。现在发现这个问题,要加大力度来治。第三点,环境保护工作,要发动起全体老百姓的环保意识。

  厉以宁最后透露,今年秋天,八个民主党派与工商联将联合贵州省在毕节地区召开“纪念毕节试验区成立20周年大会”,总结扶贫经验,并且争取通过这一做法,向全国其他的贫困地区再做试验。

记者:   ■本报记者木佳童芬芬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