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打开戏颜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10日 02:40 第一财经日报

  朋友王丽萍送我新书《戏颜》,在恒隆广场的咖啡厅里。一杯意大利拿铁咖啡正散发出诱人的奶香,一团泡沫牛奶漂在杯中,还没有品尝我已经知道比我常喝的卡布奇诺奶味更香更浓了。 《戏颜》的责任编辑朱先生也在场,海上个性画家鹭鸶设计的封面让我急切地打开《戏颜》,正如面前这杯有色有味的咖啡一样,从书的封面上我已经感觉到《戏颜》的内涵是多么深刻。

  《戏颜》记录了作者近几年所创作的六部电视剧的感受,以及部分剧中演员的认识。这六部电视剧都是表现我们平凡人生中的平凡生活的,亲情、爱情、人情、心情,真的是把我们每个人感同身受的事儿从“戏颜”中打开了。

  我很少看电视剧,似乎在《戏颜》中一下子看到了六部完整的电视剧,难怪王丽萍给我书的时候特别补充了一句话:“有人说这是一部迷你电视剧。”我还觉得《戏颜》并非是一种“戏颜”,而是把我们生活的“戏颜”给揭开了,用生活的真情道出了生活的真谛。

  好多年前,我写过一篇小说《面傩》,是说一种古代面具戏“傩戏”的,小说里的一位后生喜欢看“傩戏”,看着看着他喜欢上戏中的一位扮相很俊俏的小女子,于是就想方设法、几经周折想去接近他所爱上的女孩,可是戏班子里就是找不着他所要找的人。每次他在台下就看得激动不已,可一跑到后台就见不着他想见的人。一日,他偷偷地跑进了傩戏班子的道具房,在表情不一、面目众多的面傩中终于找到了他所日夜思念的女子面容,他对着那面具泪如雨下。他的恸哭声惊动了管理道具的大爷,大爷告诉小伙子戴这副傩面演戏的不是女子,而是一位上了年纪的男子,小伙子当场气晕了。

  戏颜总是有可能给人一种假象的,戏颜又有可能总是给人一种迷惑,然而,在某种程度上戏颜又何尝不是表现的一种真实呢?关键是我们自己,我们自己的眼睛所看到的是戏颜的表象还是看戏颜的内涵?一部电视剧不可能是一部纪录片,可一部好的电视剧所表现的内涵应该是非常完整的生活记录片。王丽萍所创作的电视剧深受观众欢迎,我们单从她的电视剧名字就能看出她的电视剧的生活味儿有多浓厚,《婆婆媳妇小姑》、《错爱一生》、《爱情是蓝色的》、《保姆》、《叫一声妈妈》、《谁懂我的心》,普通人、普通事以及普普通通的生活故事,让你总觉得电视里在诉说你的生活,跟着电视里笑,跟着电视里哭,你迫不及待地想了解电视剧后面的情节发展等等,或许这就是观众的“戏颜心理”。

  1986年的冬天,我曾在一部电视剧里跑过龙套,剧组在厦门飞机场拍外景,主要表现当年国民党撤出大陆仓皇逃奔台湾的戏。我饰演一国民党军官,几个场面,一是在办公室慌张地整理文件,二是拎着沉重的皮箱在机场跑道上奔跑,三是拥挤着争抢上飞机等等。我没有演戏的经验,只是听导演说要真实,真把它当回事儿,于是,我就在心中寻找国民党当年逃跑的心情。几场戏,反反复复地拍了几十遍,累人。再加上化妆师傅给我化妆的时候,我跟她狡辩了几句,我说:“师傅,我没多少戏,化妆简单点行吗?”这师傅一听反而脾气上来了,冲着我说:“你也简单,他也简单,还要我们化妆干吗?”尔后,这师傅就故意整我,先是要给我烫头发,结果把我头发烫坏了,没办法,就给我把头发全剃光了,说当年国民党军官多数是光头,你就剃光头吧。我当时气得真想跟化妆师傅吵架,当时的感觉就是:拍电影、电视的不是什么好活儿,八辈子也别干这种行当。后来那电视剧播放的时候我还没看到,剧组有人给我几张剧照,我看了以后就把那照片给撕了,首先因为看上去那不是你,那是一国民党军官。再就是因为看上去那就是你,那是你最戏颜里的你,你自己本来的灵魂没了。幸好,我还不是什么角色,只是个跑龙套的。如果你是戏里稍许有点地位的角色的话,我不知道你会怎么看待这戏颜。

  有位演员朋友对我这么说的:不要相信我的美丽,也不要相信我的爱情,在我涂满了油彩的面容下,你看到的只是我的“戏颜”。可是,你在王丽萍的书里,你打开“戏颜”,或许你就会找到另一种答案。

  (叶航专栏作家)


叶航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