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明天的太阳将从安徽升起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10日 02:29 中国经济时报

  孟歌 王永群

  ——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共安徽省委书记王金山接受本报总编辑包月阳专访纪实

   3月7日晚,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共安徽省委书记王金山,在安徽代表团驻地亲切会见中国经济时报社长兼总编辑包月阳,并欣然接受专访。两人谈到温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谈到前不久的大雪灾中安徽的妥善应对,谈到胡锦涛总书记今年1月视察安徽时的重要讲话。几年来,王金山同志多次接受包月阳的专访,对于曾经谈论过的话题,两人都记忆犹新。会客室里不时响起爽朗的笑声。

  安徽要在解放思想中

  强化发展动力

   包月阳:我们了解到,此次两会召开之际,安徽省干部群众正在深入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视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结合您的学习体会,您认为安徽应如何抓好贯彻落实?

   王金山:今年1月11日至14日,胡锦涛总书记亲临安徽视察并发表重要讲话。这对我们既是巨大的鼓舞,更是有力鞭策。学习贯彻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最基本的,是要领会思想精髓,把握精神实质;最重要的,是要理论联系实际,做到学以致用;最紧迫的,是要抓好当前工作,科学谋划未来。

   我们提出,要在解放思想中强化发展动力,在改革开放中加快崛起步伐,在中部崛起中抢抓发展机遇,以强烈的责任感、有力的举措和务实的作风,切实把总书记的讲话精神落实到推动科学发展、加快崛起进程的实践中。就具体工作来讲,我们已经围绕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作了全面部署和安排,突出抓好七个方面:一是在创新“三农”工作上务求更大进展。把粮食生产与淮河治理统筹起来加以考虑,加快推进粮食生产主体功能区建设,为国家粮食安全多做贡献。紧紧围绕农村发展、农民增收需求,深化农村各项改革,完善为农服务体系,进一步推进农村工作体制机制创新,在农村改革方面继续走在全国前列。二是在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上务求更大突破。整合全省创新资源,在更宽视野和更高起点上,推进以合肥科技创新型试点市为支点的区域创新网络建设,打造以科技创新为特色的区域品牌。更新思想观念,突破思维定势,倾斜扶持政策,加大资金投入,努力形成推动创新、鼓励创新、支持创新的浓厚氛围。三是在参与泛长三角合作上务求更大作为。加大宣传力度,通过多种渠道、多种形式,把总书记提出的加强泛长三角合作的要求宣传出去,形成广泛共识。深入推进东向发展,主动加强与江浙沪地区的交流沟通,在各个层面寻求最大支持,努力当合作的实践者和推动者。四是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上务求更大成效。巩固和扩大近两年节能减排成果,继续突出抓好重点行业、重点领域和重点企业的节能减排,坚决淘汰落后生产能力,确保节能减排任务完成。加强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加快推进淮河、巢湖流域污染治理,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进生态安徽建设。五是在加强以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上务求更大进步。做好改善民生的各项工作,今年重点抓好十八项民生工程的落实,加快推进涉及民生问题的制度建设,努力形成改善民生的长效机制。六是在加快建设文化强省上务求更大成绩。发挥安徽文化底蕴深厚的优势,深入挖掘徽文化内涵,推进传统文化与现代元素的融合,让地方文化焕发出更强的生命力。实施文化龙头企业带动工程,打造一批带动力和竞争力强的文化企业集团,培育一批具有良好前景的新型文化业态。加快建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升公共文化产品的生产供给能力,努力建设文化强省。七是在提高领导科学发展能力上务求更大实效。坚持以改进领导干部作风为重点,树立正确用人导向,营造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进一步培育和形成有利于科学发展的良好政治生态。

  安徽“开始过抬头的日子”了

   包月阳:几年前您曾说过,安徽应该也完全能够在中部崛起进程中率先突破,这几年我们一直关注着安徽的发展。请您谈谈安徽近年来的经济发展情况。

   王金山:我曾借用一位经济学家的话说,明天的太阳将从安徽升起。这一判断,是综合天时地利人和各种因素而得出的。说天时,是因为经过多年的建设和积累,工业化、城镇化步伐明显加快,安徽已进入厚积薄发、加速崛起的新阶段。说地利,主要是安徽居中靠东、沿江通海,与长三角无缝对接,特别是随着综合交通枢纽建设的推进,我们完全可以发挥独特的区位优势,做好左右逢源文章,实现更好更快发展。说人和,主要是当前发展的环境和氛围很好,全省上下人心思进、奋力崛起的热情非常高涨,各方面对安徽发展的前景都十分看好。

   事实上,这几年安徽的发展也印证了我们当时的判断。从过去五年的发展情况看,全省生产总值由2002年的3519.7亿元增加到2007年的7345.7亿元,年均增长12.2%。财政收入突破千亿元,由346.7亿元增加到1034.5亿元,增长2倍。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由97.3亿元增加到343亿元,增长2.5倍。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由1133.3亿元增加到5105.9亿元,年均增长35.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由1256.2亿元增加到2403.7亿元,年均增长13.9%。进出口总额由41.8亿美元增加到159.3亿美元,连续五年居中西部第一,年均增长30.7%,经济外向度由9.8%提高到16.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6032.4元增加到11474元,年均增长13.7%;农民人均纯收入从2118元增加到3556元,年均增长10.9%。总的来说,安徽经济正朝着又好又快的方向发展,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包月阳:听说您有个说法现在安徽可以抬起头来过日子了?

   王金山:呵呵。这句话稍微有点儿走样,原话是“开始过抬头的日子”了。这是句北方话,大体意思就是逐步走高吧。现在安徽的确可以说是这样,因为我省国民经济已经迈上持续稳定增长的平台。“十五”时期,全省经济年均增长10.6%,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7.7%。 2006年GDP增长达到了12.9%,2007年则达到了13.9%,创近12年来最好水平。自国家2003年实施新一轮宏观调控以来,我省经济连续四年保持两位数增长,避免了大起大落,发展的持续性、稳定性明显增强。

   从经济发展的支撑条件来看,近年来我们立足科学发展新实践,适应宏观调控新形势,抢抓中部崛起新机遇,着力加强薄弱环节,集中力量做了一些打基础、管长远的工作。一是基础设施承载力显著增强。最突出的表现是综合交通枢纽建设,相继建成合铜黄、合六叶等高速公路和宁西铁路、合宁铁路、铜九铁路安徽段等铁路项目,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2205公里,铁路营运里程达2668公里,17个省辖市全部通达高速公路和铁路。随着沿江城际、合武、京沪等铁路的建设,我省“1234”的通行格局即将形成,即:从合肥到南京1小时以内,到武汉2小时以内,到上海3小时以内,到北京4小时以内。大江大河治理取得突破性进展,临淮岗洪水控制等14项治淮骨干工程基本建成,淮河下游重点地区防洪能力提高到百年一遇。同时,全面完成乡乡通油路、村村通电话、户户通电工程,城乡面貌显著变化。二是产业支撑力显著增强。实施工业强省战略,推进重点产业基地建设,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钢铁、能源、有色金属、新型材料、汽车以及农产品深加工等一批优势行业迅速壮大,涌现出马钢、海螺、铜陵有色、江汽、奇瑞、丰原等一批行业排头兵。马钢500万吨薄板带、海螺日产万吨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奇瑞轿车发动机等重大产业项目建成投产,汽车产量由21.3万辆增加到65.9万辆,销售收入超百亿元的工业企业10户,工业对全省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5.4%。可以说,现阶段我们已经完全有能力、有条件发展得更好更快一些。

  安徽可以发挥后发优势少走弯路

   包月阳:您刚才说,安徽要在解放思想中强化发展动力,在改革开放中加快崛起步伐。能否说说如何实现安徽的发展和崛起?

   王金山:任何一个地方,都必须走发挥自身优势、具有自身特色的发展路子。总的来讲,无非是依托两个方面:其一是比较优势,就是比别人强的一些东西,比如区位条件、资源禀赋等等,这是发展的基本要素;其二是后发优势,就是说虽然发展比别人晚,但由于可以清楚地看到先发者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走过的一些弯路,从而可以避免这些问题和弯路,实现跳跃式发展。特别是对安徽这样的发展中的地区,要实现跨越和崛起,跟在别人后面,亦步亦趋、按部就班肯定不行,必须充分发挥后发优势,借鉴发达地区的经验,少走弯路,不走错路,起步晚、起点高,使经济发展真正转入科学发展的轨道。

   就我们安徽来说,要实现跨越发展、加快崛起,既要发挥比较优势,又要发挥后发优势。那么,两者的结合点在哪里?就是自主创新。当前,创新已提到国家战略层面。中共十七大明确指出,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胡锦涛总书记在我省视察时,明确要求我们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发挥科技优势,在自主创新方面有更大作为。应当说,我们在这方面有传统、有基础、有优势,完全有条件走出一条创新崛起之路,为创新型国家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

   工作中,我们将以建设创新型安徽为抓手,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努力。一是大力弘扬创新精神。进一步弘扬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精神,大力培育创新文化,广泛倡导“崇尚科学、尊重创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社会风尚,尊重基层和群众的首创精神,形成浓厚的创新氛围。二是切实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一方面,坚持以企业为主体,以优势企业为核心,以关键技术研发为突破口,加强企业研发机构建设,充分发挥高校、科研院所的作用,有效集成创新资源,培育更多的具有知识产权和较强竞争力的创新型企业。另一方面,以合肥科技创新型试点市建设为抓手,打破行政区域局限,整合创新资源,实现联动发展,着力形成具有安徽特色的区域创新体系。三是着力营造创新环境。确立科技政策在公共政策中的优先地位,加强科技创新基础平台建设,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更大程度地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和体制环境。四是加强创新人才队伍建设。强化人才是第一资源的观念,加快培养和引进一批科技拔尖人才、领军人物,形成门类齐全、梯次合理、素质优良、规模宏大的创新人才队伍。我相信,只要坚持不懈地走自主创新之路,安徽就一定能够发挥后发优势,加速实现崛起。

   包月阳:在发展过程中,安徽需要克服哪些方面的困难呢?

   王金山:目前安徽最突出的问题,是长期形成的结构性矛盾难以很快缓解,资源能源型产业比重偏高对经济持续较快增长形成较大压力,近年来,虽然先进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形成了一些亮点,但规模不大,比重较小。从外部环境看,当前资金、人才等要素向发达地区集中的趋势进一步增强,政府调控的手段有限,如何增强资源配置能力,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还有待采取更有效的办法。

   解决这些问题,要按照党的十七大的要求,在转变发展方式中求突破,在深化改革开放中找动力。工作中,我们将做到“五个更加注重”,即:更加注重科技创新,更加注重区域协调,更加注重资源能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更加注重改革开放,更加注重社会公平。

  安徽长期积聚的能量

  必将加速释放

   包月阳:您如何估计安徽未来几年的发展前景?

   王金山:安徽加快发展的基本条件已经具备。今后一段时期,依托有利的外部环境和良好的自身条件,长期积聚的能量必将加速释放,发展步伐将进一步加快。从政策环境讲,安徽省是国家希望发展、支持发展的地区。特别是国家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战略,已从概念层面进入实质性实施阶段,在政策、资金、重大项目布局等方面给予中部更大支持,我们将从中得到更多的实惠。从资源配置角度讲,安徽在全国发展格局中的地位将进一步提升。立足区位、交通、资源和产业基础等比较优势,在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方面有广阔前景,特别是紧邻长三角的区位优势,使我们在承接产业转移、谋求联动发展方面可得近水楼台之利。从物质支撑条件讲,安徽经济快速发展的平台正在形成。更重要的是,多年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激发的活力加快释放,全省上下加快发展、奋力崛起的合力正在形成,各级各部门把握机遇、推动发展的能力不断提高,这是安徽加快发展的力量之本、动力之源。

   我们相信,只要我们进一步用好机遇,强化措施,这种良好势头一定能保持下去,到“十一五”末生产总值超过1万亿元的目标一定能够圆满实现,从而为建成惠及全省人民的更高水平小康社会打下决定性的基础。

   包月阳:谢谢您接受我们的采访。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