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美元的周期性贬值:无奈之举还是转移风险?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08日 13:07 东方早报

  2月份,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创下了上世纪70年代石油危机以来的单月最大涨幅。本报记者就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及影响等问题采访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驻华代表费达翰(TarhanFeyzlioglu)和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江涌。

  华夏时报:造成这一情况的主要原因有哪些?其中最重要的一个是什么?

  费达翰:我们认为是四个因素造成了大宗商品价格的上涨。

  第一,新兴经济体的需求依然强盛,这对大宗商品价格的上涨形成了坚强的支持。第二,生物燃料运用的巨大增长推高了粮食的价格,而粮食价格的增长又带动了其他大宗商品价格的上涨。第三,供应的紧缩。以石油为例,面对巨大需求,原油生产国目前增产很慢,对技术和开采方面的投入力度也不足。第四,金融市场上的动荡和现状也促使了大宗商品的涨价。一方面,市场分析家都在不断地说,供应将跟不上全球的需求,与此同时,全球通货膨胀的风险在增强,美元也在不断贬值,这些因素都促使投资者开始将资金大量转移到大宗商品市场以规避风险,比如去买石油、买黄金等。

  江涌:国际投资者和资本的流动造成了大宗商品价格的上涨。金融代表的是虚拟经济,虚拟经济出了问题之后,大量的资金必然转移到实体经济中,实体经济就是代表实实在在财富的实物,大宗商品就是实体经济,例如黄金、粮食、土地等都属实体经济范畴。当今虚拟经济占的比例越来越大,98%以上都是虚拟金融货币交易。当虚拟经济风险越来越大的时候,资金就会转而追逐利润有限的实体经济。而如今,国际金融市场动荡,所以大量资金转移而导致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的情况,这是个必然。

  华夏时报:您如何看待美元的贬值?美元贬值还会持续到什么时候?

  费达翰:IMF过去曾经说过,美元需要贬值,后来的确贬值了。但目前的情况还不能确定美元是否需要继续贬值下去。至于美元贬值还要持续多久,贬值到哪个点,没有人能确定。

  江涌:现在美元的贬值有客观的趋势,就是美国贸易的逆差,新兴力量在增长,欧洲的力量在增强。另外,从主观方面来说,美国政府在放任美元的贬值,通过美元的贬值来增加美国的竞争力。

  至于持续到什么时候还不好说。因为虽然客观因素还是支持美元贬值,但主观方面则更复杂,因为美国政府主观对美元的影响,或者美联储的货币政策,都有可能会阻止美元贬值。

  华夏时报:有人认为美元贬值是美国在向世界转移自身的问题,逼迫世界为其经济衰退买单,您是否认同?面对美元的不断贬值,其他经济体应当如何应对?

  费达翰:美元贬值并不是美国政府造成的。他们并没有控制汇率的政策,美元的汇率是由世界经济和美国经济的其他因素决定的。

  美国与中国不同,中国储蓄率很高,美国储蓄率则太低,储蓄不足,消费却太多,这样就不得不贷款,向银行贷款,向世界其他地方发行美国国债,当美国经济出现问题,还不起债务时,美元就不得不贬值。

  美元贬值的确会造成影响,不仅对世界经济造成影响,对美国居民也造成影响,他们的收入水平会相对降低。比如,现在我从美国去欧洲,会发现咖啡变贵了,而欧洲人到美国却发现,东西便宜了。

  江涌:美元的周期性贬值,有经济发展周期的客观因素,但也有美联储国际战略的考虑。为了应对这种情况,我认为,我们中国应当尽早完善自己的国家金融战略。

  美国欠了那么多外债,从未说过还债,而是通过发行新债来还债,而积累到一定的数量时就会选择美元贬值,美元已经累计贬值近40%,这对其他国家造成了损失。美元的贬值的确也给中国带来了许多麻烦,一些国际资产开始放弃美国,而选择来中国,造成大量热钱涌入中国,这也造成了人民币升值的巨大压力。

  来源:华夏时报

  更多精彩资讯尽请关注东方早报网-《财经》频道

  编辑:倪鹏翔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