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福娃:创意产业的曙光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08日 05:39 华夏时报
胡 钰 初具规模的福娃产业链 2007年的中国创意文化圈异常地热闹,残奥会吉祥物福牛乐乐、世博会吉祥物海宝相继诞生,2008年北京奥运会吉祥物福娃更是火热,其形象价值延伸向了多领域多产业。 随着一系列国际性盛会的临近,中国创意文化产业搭上了盛会的顺风车,开始了一轮不同于以往的新航程。 记者从市场了解到,目前福娃产品的开发涉及收藏品、玩具、商务套装、休闲品、项链手链各种饰品等等,福娃的形象产业链正在形成。尤为值得一提的是,福娃在动画和图书领域更是收获不菲,而影视和图书市场向来是衡量文化创意产品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准。 记者从北京电视台了解到,2007年8月开播的《福娃奥运漫游记》在首播当天就创下了2.06的收视率,一周后攀升到峰值2.61,这样的成绩甚至高于之前收视较好的日本和欧美强档引进片。9月《福娃奥运漫游记》的同名图书开始发行。 2007年10月央视制作的《福娃》动画片开始播放,随后春风文艺出版社又独家买断了《福娃》动画片图书的版权。该书上市当月便跻身开卷少儿类畅销书排行榜前30名,表现最好的第一本《贝贝的诺言》排名仅次于《哈利·波特与混血王子》。 北京奥组委执行副主席蒋效愚告诉记者,动画与图书搭车,出版社牵手动漫制作已经成为公认的实现共赢的成功商业模式,动画片《福娃》应打造成奥运历史上一笔文化遗产。 在2008年1月的北京图书订货会上,福娃再次成为出版社争夺最激烈的焦点。春风文艺出版社的《福娃》仅1月9日一天就发售了100万册,北京出版集团也开发了一系列福娃主题图书,首批就要推出44种。业内人士称,2008年创意文化产业的第一笔收成就是从福娃开始。 亲历《福娃》诞生的郑渊洁认为,这5个奥运会吉祥物动漫形象就是东风,它们一定能够俘获中国孩子的心,中国动漫能借着这股东风勃起。 福娃的后续开发 作为奥运会吉祥物的福娃能否在奥运会之后风光依旧?有人担忧,福娃产业的一缕曙光是否会随着奥运会的结束而悄然消失。 “从文化产业的角度说,福娃形象创造出来并不能一劳永逸,要看能否赋予它更多的内容和情节。”中国传媒大学副校长胡正荣教授对《华夏时报》记者说,“福娃还不能与《哈利·波特》类比,《哈》是从小说创作开始来带动后续产业的,在诞生之时就赋予了很多的故事和内容。福娃的文化产业发展中,有些可为有些不可为,其价值空间并不是无限大。” 《福娃奥运漫游记》创作人员告诉记者,福娃的产业开发采取的是政府引导、市场操作相结合的方式,北京奥组委“利用民间力量办奥运”的理念给了福娃产业最大的助推力。福娃的后续开发还要在很大程度上依靠政府和市场双重力量的持续关注。 《福娃》动画的创作人员说,该作品即使奥运过后,作为一部长篇童话故事片也会再重复播放,因为其创作上不仅局限于奥运知识的普及。 其实,奥运吉祥物成功持续开发的已有先例。巴塞罗那为其奥运会吉祥物“科比”制作的数部连环画和电视剧就成功打进了好莱坞,其商业影响超越了单纯的体育赛事和吉祥物销售。 无论是福娃,还是其他的创意形象,国内巨大的市场空缺都为其日后的价值拓展提供了空间。有调查称,仅动漫产业目前中国市场容量至少有1000亿元人民币,同时存在的还有3.67亿未成年人,他们都将是动漫产业潜在的消费群体。目前中国动画的年产量近50000分钟,假设各省市电视台每天播5分钟国产动画的话,全中国就需要225000分钟才能满足需求。 中国动画学会常务理事路盛章说,一部福娃动画片不可能就使一个国家的文化创意产业复苏,它是一个产业链的问题,是整体环境的问题。但这样的转机还是让我们看到了希望。 新浪财经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 新浪财经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