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资本市场寄望两会的是什么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08日 05:38 华夏时报
徐立凡 今年两会,资本市场是最被关注的话题之一。不少委员、代表对资本市场发表了近乎正式的意见,民建的《完善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税收政策》被确定为全国政协第一号提案。而政府工作报告则散发出让股市健康发展的强烈信息。一切信号都表明,中国资本市场在两会这个公权与民意对话融合的正式场所,面临嬗变的契机。 问题是什么样的嬗变。 资本市场税制,是意见交集的焦点。在征收资本利得税和减免印花税这两种截然不同的政策取向造成的悬疑,其实代表了市场的悬疑:市场急切地想从中推断管理层的态度,推断未来政策环境的改变可能。 然而这种急切态度可能是危险的。征收资本利得税的负面效应,总会被市场消化,无论情愿不情愿。同样,减免印花税的正面效应,也会被市场消化。去年加收印花税后“5·30”后的走势,已经将这一轮回演绎了一遍。换句话说,目前市场殷切盼望于两会的代表们反映出的意见,或许只具有短期适用效应,而无法持久。然而,在中国股市的迟疑和踉跄,已在要求许多概念和事件重新回到本义上去探求,去争论。 6100点也好,4100点也好,短期内如此规模的形态转换,将中国股市对于中国经济现状的不适症、对于外部经济影响的不适症暴露无遗。这才是中国股市必须解决的本质问题。在这期间,股市的怪现状也不断出现。一间上市公司的融资意愿、一个似是而非的传闻,都可将市场的人气和信心击溃。“圈钱市”、“谣言市”的疑问笼罩市场。中国股市在热闹之后,变成了一个既让人寄予希望,又让人不敢相信的所在。 市场的参与者、观察者和管理者的意见前所未有地分化。一些人看到了市场的泡沫,其他人看到了市场的利润。看到泡沫者试图以市场化和非市场化的手段导引,看到利润的人试图以市场化和非市场化的理由鼓呼。每个人、每个利益团体的诉求,都可以是自利的。所以,意见的分化在一定程度上是天然的和客观的。尽管这种分化只局限于资本市场,局限于投资群体,但是在一个进入投资理财时代的社会,这种分化确然会带来一些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包括:管理层的政策导向被误读,上市公司与普通股东之间的不信任感加剧,普通股东被迫承担超过正常市场风险的损失——既包括经济损失也包括精神损失。显然,上述种种不确定性很容易超出市场而具有社会性。 从投资者的角度说,清醒认识到市场风险是重要的。但从观察者和管理者的角度说,需要清醒认识到双重风险:市场风险和社会风险。这应是政策建议和政策制定的唯一出发点。 从这个角度说,保护中小投资者利益为重还是保护上市公司的输血功能为重,上市公司的融资再融资计划应交还市场决定还是交由政府部门管理,应该征收资本利得税还是应该减免印花税,其实都属于技术控制的细节争论。如何才能保护股市的正常运行环境,保护股市的法律环境才是当务之急。围绕股市的所有意见的表达和整合,需要抵达更高层面、更战略性的范畴。 归拢起来,当前所有的难题和挑战,其实指向的是同一个问题:我们需要一个什么样的股市。中国资本市场需要做一次新的鉴定——我们需要的是一个强大的资本市场,还是一个不断调适、被动应对的二流市场?确定了这一点,才可以为股市的种种争论和种种事件找到正确的政策基础,才可能甄别事关股市发展的种种理论和问题的真伪,才可能对目前影响市场的种种问题——无论是新股发行制度、融资再融资还是谣言的不可抑制,作出最为合理的应对。 政府的希望需要实质性的破题才能落实。而确认中国资本市场的功能和使命,是资本市场应该真正寄望于两会的战略问题,也是落实政府意志的第一步。 新浪财经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 新浪财经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