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8%CPI:紧货币松财政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08日 05:37 华夏时报
于 涛 姜艳艳 4.8%,这是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给2008年CPI涨幅的定位,细心的人不难发现,温总理在这个数字后面加的后缀词是“左右”,而不是“以内”。那么,今年CPI,究竟是向左走,还是向右走,还要看国家宏观调控的手段和力度。 对此,本报记者于3月6日走访了在京参加两会的三位知名经济学家林毅夫、辜胜阻和厉以宁,他们分别就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两方面,对国家今年经济宏观调控的“两防”工作,献出了各自的建议。 林毅夫:加息最有效 谈及CPI,全国人大代表、经济学家林毅夫的第一反应就是,必须坚持国家提出来的货币从紧政策。一方面,要运用更加灵活的货币政策提高利率;另一方面,就是提高存款准备金率。而两者相较,林毅夫建议,在从紧的货币政策中更应偏重灵活地提高利率。 他指出,因为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则减少了可信贷的量,必须排挤掉中小企业,而中小企业又能多创造就业机会,从而改善收入分配格局,由此看来,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并不是最有效的货币政策。 “国家在自主、可控、渐进的方针下,提高利率恰恰能够稳定物价。”林毅夫说,“因为国际热钱进入中国的主要目标仍是房地产和资本市场,而不是为了赚取中美利差,只要汇率改革更加灵活,热钱就无法从投机汇率上盈利。” 在林毅夫看来,三“过”问题(投资增长过快、货币信贷投放过多、外贸顺差过大)是恶性循环,根本问题是投资增长过快。投资增长过快,产能就会增加很多,在消费相对不足的情况下,外贸顺差就会过大;生产出来的产品国内消费不了,就造成外币积累很多,为了稳定汇率,货币信贷就要增加投放,从而形成了一个怪圈。 辜胜阻:更多利用财政政策 全国人大代表、民建中央副主席、经济学家辜胜阻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在生活必需品价格上涨较快、涨幅较大的形势下,财政政策应当在扩大供给和缓解低收入阶层的经济压力方面,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辜胜阻认为,合理的财政税收制度是经济发展的“自动稳定器”。当前,要通过减免税费、提高补贴、增加转移支付、扩大公共产品投入等措施,积极发挥财政政策在增加农产品供给、利用补贴应对通货膨胀压力方面的作用。 辜胜阻指出,今年我国将继续实行从紧的货币政策,但是短期内货币政策实施效果还有待观察。当务之急是加大财政政策的配合力度,以降低农产品生产和流通成本、扩大供给为基础,以控制食品价格为核心,加大针对家庭和个人的转移支付为重点,着力缓解物价上涨对低收入群体造成的生活压力。 对此,他给出了四点建议:第一,扩大生产、增加农产品供给;第二,减免农产品加工、流通等环节的税费;第三,建立一套应对物价短期内过快上涨的财政应急预案,制定针对低收入群体的“通货膨胀时期特困人群应急救济计划”;第四,突出财政的公共性特征,加大政府在公共领域的消费支出比例。要通过增加财政对教育、卫生、医疗等公共产品保障力度,降低居民在公共支出体系的分担比例,减少居民的预防性储蓄和预期支出,提高居民的实际购买力。 厉以宁:货币从紧财政宽松 “从紧的货币政策搭配宽松的财政政策是比较好的解决方式。”全国政协委员、经济学家厉以宁对于抑制本轮物价上涨,给出这样的解答。 厉以宁表示,本轮物价上涨的因素是比较复杂的,“既然是多种原因造成,就应该综合治理,而不是单纯靠控制投资规模解决”。厉以宁认为,既然能源供应紧张,国际油价上涨,那么国内的能源投资就不能放松,这样才能增加国内能源的供应;猪肉不够,就该发展大规模的养猪场,实行养猪业的产业化,使猪肉的供应在半年后增加起来。所以说该投资还得投资,这样对物价的控制更有好处。 厉以宁认为,除了国内控制能源供应、增加物质供给之外,还应该做好对于外资热钱的控制,而这些无疑都给宏观调控增加了难度。但对于目前热议的财政政策,他则认为不应该同时“紧缩”起来,稳健的财政政策将会更适合当前情况。 他强调,目前远不是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双紧”的时候。“双紧”政策曾在1993年、1994年采用过,当时因物价上涨幅度过大,而且原因比较单一即投资规模过大,所以政策很有效。现在,物价上涨因素复杂,有必要采取从紧的货币政策和宽松的财政政策相结合。 新浪财经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 新浪财经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