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 颖
千里追寻,为的就是那份留存于心的奇境
深入极地寻找极光
神秘而飘忽不定的北极光,被芬兰人称为“火狐狸”,浮现在天空中的各色魔幻般的光芒,像一块巨大的磁铁深深吸引了Leo。作为法国一家上市公司驻华的代表,Leo的假期并不多,但他把绝大多数的假期,都花在了追寻极光的旅行上。
“我最常去的地方是Lvalo,它地处北纬72度,距离芬兰首都赫尔辛基只有1000多公里。从地理学的角度讲,北极圈为北纬66.5度,Lvalo应该算地处极地了。每年的11月到第二年4月,是Lvalo的黄金季节,到处是冰雪的世界,除了滑雪外,狗拉雪橇、雪地摩托也是很好玩的项目。其中长达4个月的极夜时间里,如果运气好的话,可以看到世界第一奇观,北极光。不过这种好运气并不是每次都能遇到。”Leo说,在气温低于零下22摄氏度,天气好、天空晴朗无云的夜晚,看到北极光的几率最大,发生的高峰时刻是晚上11点半。
让Leo最痛惜的一次是三年前的Lvalo之行,“当时极地夜长18个小时,最低气温达零下57摄氏度,当地人说,在这样的条件下,北极光很容易出现。为了拍摄极光,我整天待在野外,人和相机的耐受力都达到了极限,陪我一起去拍摄的当地人怕我出事,强行把我‘绑架’回酒店。回到酒店温暖的大堂,才觉得精神和体力都消耗殆尽,只好一次次叮嘱服务员,如果夜里出现极光千万、立刻、一定通知我。在酒店睡了好几天,突然有一天,我被一阵急促的敲门声惊醒,‘North-light! North-light!’我一激动,只披了一件御寒服,抓起相机就冲出了门,等我冲到酒店大门外,果然看到天空飘动着北极光,可惜没等我调整好相机,光影就消失了,前后只持续了不到一分钟的时间。我一个人站在空旷的雪地里,那种失望的心情无法用语言形容。”
当然,Leo也有幸运的时候,一次他带着夫人一起去拍摄极光,为的是两人能在夜里轮流值班。驾驶雪地摩托飞奔了8小时后,两人选好了拍摄地点,谁知一连等了3天,都没有出现北极光的征兆。“因为假期很短,在极地只能待4天,所以我特别着急。最后一天晚上,我就像强迫症患者一样坚持要一个人守候极光,心里不停地祈祷。子夜1点钟,我突然看见天空中飘动着淡淡的白雾,当时,心就像受惊了一样,突然加速,‘怦怦’地拼命跳着,声音大得我几乎能够听到。令人兴奋的北极光,忽然就大片大片地在天空的一角舞动,继而漫向高空,此起彼落。颜色时而纯白如轻纱,时而又变成黄绿色的丝带。来时无影,消失时又全无踪迹,它绽放的绚烂,只有十分钟的时间。那种变幻莫测的奇观,真的让我开始相信爱斯基摩人的传说——极光是鬼神引导死者灵魂升上天堂的火炬。”
探索奇妙的海洋世界
孟为是国内拍摄小须鲸回游的第一人,他说自己和潜水结缘“是上天的安排”。“2002年我在马尔代夫的维拉满都岛度假,主角本来是红酒、沙滩和蓝色的大海。可是当我回到酒店大堂时,偶然发现一群德国潜友在大堂的电视上播放刚刚在海底拍摄的DV,那些幻境般的海底世界像拥有魔力一般,立刻吸引了我的视线。我真的没想到,马尔代夫海平面下的另一半居然如此斑澜:跌荡多彩的水波、前呼后拥色彩华丽的热带鱼……第二天,我就跑去上潜水课了。”
因为从小就喜欢游泳,而且对摄影很感兴趣,孟为的进步很快。他不但加入了国际潜水最知名的两个权威组织PADI(潜水教练专业协会)和CMAS(世界水下运动联盟),还从最初级的Open Water(开放水域潜水员)经过层层复杂的考验,进阶为Course Director(课程总监)。
“潜水是健康的户外运动,你将身处非常复杂的环境,要考虑水温、能见度、水流等因素及自身身体状况,最重要的是,还要负重。潜水对装备的要求很高,但又和跑步、徒步一样,是很纯粹的户外运动。在海底的感觉和在外太空一样,有一种摆脱束缚的飘然感。”孟为说,与奇特的海底生物互动是最有“杀伤力”的体验,比如乖巧的小丑鱼,其实捍卫家园的心最强,只要你把手指伸近海葵的领地,它就会奋不顾身地冲上来嘬你一口。“我从小喜欢绘画,对色彩尤其敏感,因此在学会潜水之后,水下摄影就成了我的最爱。因为如果你不习惯捕捉水下的各种美景和珍稀生物,当你潜水到一定程度,对水下的环境了如指掌后,就会产生审美疲劳。水下摄影既可以用广角记录珊瑚礁和鱼群的壮阔场景,也可以用微距将那些个头小、但色彩比薰衣草花海还要瑰丽的鱼、虾、海马、海兔放大……最重要的一点是,由于海水可以过滤色彩,潜得越深,你视野里所能看到的色彩就越少,或许从你身边游过的是一条红鱼,你看到的却是灰黑色。当我将那些在海底用闪光灯还原出的旖旎照片与其他潜友分享时,他们都会惊叹:‘怎么和我看到的不一样’?”
喜欢拍摄海底风光的孟为去过的海域多得数不清:马尔代夫、红海的西奈半岛、泰国普吉和斯米兰、印尼巴厘岛、马来西亚诗丹巴和拉央拉央、帕劳、日本冲绳、澳大利亚大堡礁,以及菲律宾的宿务、薄荷、阿尼洛、著名的鲸鲨潜点董索……“下一站我准备去南美的加拉帕戈群岛,那里的陆上生物已经征服了达尔文,据说水下生物同样奇特。南非每年6月会迎来著名的沙丁鱼回游,鱼群组成几公里宽的长带,亲自拍摄这一奇观是我的夙愿。”
地球尽头狂野的感动
张崎说,他永远也忘不了自己第一次到东非时,在塞伦盖提大草原,看到一头被狮子吃掉一半的角马遗弃在灌木丛里,几只小土狼在抢夺着剩下的晚餐,而旁边,就是斑马和羚羊们徜徉的草甸。“一边是宁静祥和,一边就是残忍的杀戮,你无法想象那一幕带给我的震撼。”
可惜,因为只带了普通的傻瓜相机,张崎根本无法记录下那个震慑人心的场景。回国后,他特意找了个专业摄影师当“家教”,一口气置齐了全套家当,这套家当现在已跟着他走过7个国家的原野和丛林。
“在森林里拍摄是很危险的,不过我很喜欢那种靠近危险动物时,肾上腺素急剧分泌的感觉。”张崎与森林里的危险动物最近距离的接触,是在赞比亚的卢安瓜峡谷,“当时有3只母狮和6只幼狮,就在距离我不到20米的地方趴着晒太阳。因为坚持要拍照,没听从当地向导的劝告,等我发现离狮子太近的时候,已经晚了。因为是徒步行进,周围也没有任何树木可以爬,狮子一直死盯着我,耳朵高高竖起,我几乎能看到它尾巴尖在微微颤动。这时,一只幼狮朝我走了几步,一只母狮也站了起来。当地向导以为我疯了,因为我又沿着灌木向它们靠近过去,只是想再近点看看它们。离它们只有几步远的时候,狮子们突然齐刷刷地坐了起来,奇怪的是我一点没害怕,就站在那里看着它们,觉得很新鲜。这些狮子却似乎有些怕我,一个接一个地站了起来,忽然转身跑开了,消失在一片灌木丛中。”
除了狮子,张崎还在肯尼亚的库鲁湖国家公园近距离地拍摄过猎豹,“当时我正开着路虎在草原上颠簸,突然发现两米外及膝深的草丛中有黄色的斑点若隐若现,我立刻熄火,靠着草丛停了下来。那头豹并不大,我在镜头里捕捉到它和我对望的瞬间,看到的是逆光中闪闪发亮的胡须,淡黄色的眼珠射出冷冷的凶光,那是种野性得令人胆寒的目光。距离豹子不到10米就是一头公瞪羚,那时它竟然还在安心地吃草,屏气凝神间,一场猎杀就在我眼前发生。”
曾经,张崎的镜头对野外那些美丽的火烈鸟、温文尔雅的长颈鹿、挂满铜铃般小鸟巢的金合欢树并不感兴趣,即使是河马,也只是在相互争斗时才会引起他的关注。“我喜欢那些野性难驯的家伙,喜欢它们那种惟我独尊的霸气。”在去美国黄石国家公园的时候,张崎一门心思想拍的就是公园北段玛默区的北美灰狼,“公园严禁游客接近野外的狼群,在狼出没的地区甚至严禁离开路基,因此只能远距离拍摄。其实灰狼极少主动攻击人,有人接近时甚至会迅速离开。一路开下去,我们一行人发现了路边一堆被吃剩的鹿骨,几只乌鸦在盘旋争食,便知道离狼群不远了。再往前开,望远镜中出现了几个黑点,正是狼群在雪原中编队行进的身影,它们贴着山移动,厚厚的积雪对它们没有任何影响。两只小狼崽比成年狼显得更有精力,绕着狼群忽前忽后地跑。狼群的旁边就是连成一线的野牛群,但狼们似乎对它们毫无兴趣,野牛们也一点没有表现出对狼的畏惧。那一刻我突然对自然有了另一种感觉——在这个不断上演奇迹的舞台上,本就应该没有无谓的争斗,生存与死亡,只是个自然的过程,所有动物各自早已有习惯的位置。我终于在狂野的奢华中,寻找到了来自地球尽头的感动。”
新浪财经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