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援手货币从紧两难 呼唤灵活财政政策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08日 05:22 华夏时报
吴丽华 陈 锋 从紧货币政策可能有所调整的猜测再次止于猜测,而两会2008年预算草案报告中,中央财政收入增长14%,而支出增长22.6%,数字微妙变化体现出了财政积极化的倾向。 在加不加息的两难选择中,财政政策或许要在新一年的宏观调控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3月5日,温家宝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表示,今年要实行“稳健的财政政策和从紧的货币政策”,年初经济工作会议定下的“防过热、防通胀”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再次重申。 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明晰了2008年的宏观调控目标:GDP增长为8%左右,CPI控制4.8%左右。 面对能否完成调控目标的提问,发改委主任马凯在3月6日两会有关宏观调控记者招待会上做出承诺,“困难再大,也要千方百计克服困难,努力实现调控目标,保持价格总水平不失控、总体稳定”。 尽管如此,两会代表和经济学家们对一稳一紧的财政货币政策有着不同的解读,他们对宏观调控有着更高的期望。 政协委员、北大光华管理学院前院长厉以宁,两会期间对本报记者表示,抑制物价需要综合措施,比如投资就应该有保有压。 中金首席经济学家哈继铭则提出,在宏观经济运行过程中,如果出现因美国经济下滑而对我国经济产生大幅下滑,那么宏观调控力度应有所放松,“可以采取货币灵活从紧、财政灵活积极的调控政策”。而有财税专家则从预算报告中读出了积极财政政策的端倪。 从紧不松口 紧缩货币政策需要灵活从紧、投资需要有保有压呼声不断,从紧的货币政策却并没见松口。 事实上,央行一直在表示货币政策从紧的决心。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易纲在两会召开前表示,中国经济面临的“首要风险”仍然是通货膨胀,去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的货币政策从紧的方针,不会因国内外一些新情况的干扰而改变。 3月6日的记者招待会上,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则表示目前仍有加息空间。 同时,贯彻从紧货币政策理由充分。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商银行行长杨凯生两会期间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不应当改变货币政策的基调。因为我国今年面临的宏观调控形势依然严峻,物价持续上涨,通货膨胀风险仍然存在,说明当前实施从紧货币政策的重要前提并未发生改变。而1月份高达7.1%的CPI数据和仍在上涨的物价就是最好的反映。 全国人大代表、新任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林毅夫也表示,由于最近几个月通胀指数居高不下,今年应继续采取紧缩性宏观调控措施舒缓通胀压力。他预料中国人民银行将继续按照不同时间,通过加息、调高存款准备金率及收紧信贷的措施,以舒缓通胀压力。 北大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教授宋国青则强调,今年一定要坚定不移地防止明显通胀,政府只有咬紧牙关,克服眼前的困难,坚持从紧的货币政策,才能降低公众的通胀预期。 而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左晓蕾则从通胀预期的角度对此进行解释,她表示,公众的通胀预期很容易推高通胀,坚决采取从紧的货币政策事实上让公众看到政府治理通胀的决心,缓解公众的预期。 或可松手? 货币政策从紧的基础仍在,“外忧”和“内灾”又增加从紧货币政策松动的理由。 全国政协委员、招商银行行长马蔚华坦承,总量控制的紧缩政策让他很有压力。 现在,他们面临“该不该继续发行信用卡”的问题,因为这部分消费具有不可预测性。据介绍,招商银行信用卡发卡数量占全国23%的市场份额,而累计消费金额的市场占比超过25%。 对于紧缩政策,马蔚华认为,为了达到“两防”的目的,从总量上进行紧缩没有问题,但存在结构优化的问题。他强调:“不应该把消费信贷与固定资产投资信贷等同。” 厉以宁则指出,因为造成物价上涨的原因很多,所以不能依靠某一条措施解决,必须综合考虑。比如投资,就应该“有保有压”,不是单纯地靠压投资规模就能够解决的。把过剩的应该压下去,但是短缺的还是应该加大投资来保护。 面对从紧货币政策遇到的新情况,易纲坦言,央行已经认真评估了央行将采取公开市场操作、存款准备金制度、对贷款的窗口指导以及利率和汇率等综合手段,并进行最优组合,落实从紧的货币政策,将通胀控制在一个可接受的范围内。 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前副院长刘福垣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则表示,针对目前复杂的经济形势,或者可以尝试保持目前从紧的货币政策基调,而对继续出台紧缩政策更加慎重,甚至考虑不再出台进一步紧缩政策。 周小川在3月6日的两会记者招待会上也表示,对于流动性偏多、投资热情偏大,调整过程中也不能压得太狠,要不断地调控这种热情,跟踪这种变化,但力度要合适,保证国民经济能够平稳稳健增长。他还表示,如果全球流动性过剩的问题进一步加深,对中国的货币政策也会有进一步的影响,要密切跟踪。 财政政策灵活积极? 货币政策从紧遭遇诸多掣肘因素,财政政策大显身手的建议多了起来。 哈继铭就指出,在目前这种不确定性下,政府可能会强调保持从紧的货币政策,但同时要密切关注国际环境的变化,而财政政策会有很大的灵活弹性空间。 “一旦经济受到很大的负面影响,就应该用积极的财政政策。”他说,我国的基础设施还有很多地方需要改善,也可以用积极的财政政策把我国节能减排的水平提高一个层次。当然,财政投入也可以在结构上做一些调整,比如说,把对成品油的补贴转为对粮食的补贴。 而刘福垣则对记者表示,物价上涨影响最大的是低收入者。如何增强普通居民消化物价上涨的能力,保护民众利益,是中国政府的当务之急。宏观调控应该加大对低收入者的补助和民生领域的投入。 全国政协委员、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贾康表示:“中国将运用增收财力和其他可用财力强化经济社会的薄弱方面,积极改进民生。” 政府工作报告和财政预算报告则应验了贾康对财政投入的说法,政府工作报告用9页的篇幅来阐述民生,财政预算用于三农的投入增长30.3%,幅度和额度都创历史之最。 中国政法大学财税金融研究所副所长施正文则对本报记者表示,从今年预算草案报告中中央财政收入增长14%,而支出增长22.6%,政府更加注重投资,其实是积极的、扩张型的财政政策的表现。 新浪财经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 新浪财经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