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看病难"呼唤建立两级医疗新格局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07日 10:08 经济参考报

  

看病难
宁夏固原市原州区三营镇华坪梁村村民李国英,高兴地领到了2008年度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门诊费用核销券,解了“看病难”的忧。新华社记者李紫恒 摄
看病难
上海用“健康经济学”破解看病贵、看病难问题。图为上海市静安区南京西路街道的老人们在练习“平衡训练操”。新华社发
看病难
几乎每天早晨,北京宣武等大医院挂号厅都挤满了各地拥来看病的患者。本报记者刘昱莲 摄编者按

  “到社区医院和乡村卫生院看病不难,难的是去大医院、找名医看病。”今年“两会”期间,一些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点出了当前“看病难”的实质。

  目前,我国在面临卫生资源整体不足的同时,大量优质资源集中在地级以上城市。因此,患者们都“奔名院、求名医”造成了看病难的现状。如何化解这一矛盾?本报记者深入采访了有关专家,他们开出了“小病在社区、大病进医院、康复回社区的建立两级医疗新格局”的“新药方”,可能会对深化医改有所借鉴。

  现状:患者挤堵名医院

  “黑压压的一片人,我们一天的门诊量有七、八千人上下。除了广东省内患者,还有湖南、海南等地患者。”全国政协委员、广东省人民医院副院长王启仪告诉记者,为了找专家,不少患者都到省人民医院求医。

  “上海华山医院、长海医院等医院的门诊量很大。即使如此,不少人都托我找大医院的名医看病。”全国政协委员、上海交通大学副校长蔡威说。

  “我们医院1800张床位都不够用,有时楼道里都挤满了住院病人。”全国人大代表、山东省立医院内分泌科主任赵家军指出。

  挤大医院现状正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上演着。专家们认为,这一现状一方面造成了看病难的问题,另一方面对医疗机构的长远发展没有太大的好处。

  山西省儿童医院院长白继庚指出,对于大医院来说,从经济效益考虑,更愿意手术康复期的病人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但实际情况却是,患者基于质量、环境和素质的考虑,“但凡有点办法则会选择到大医院就医”。

  “名医的价值没有体现出来,全看感冒、发烧这样的小病了。”全国政协委员、浙江省卫生厅厅长李兰娟说。

  此外,挤名医院也造成了社区医疗结构、乡镇卫生院的大量医疗资源被浪费了。记者从山西省卫生厅了解到,目前我国多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都处于“自娱自乐”的状态——百姓虽然住在社区,但不去社区看病。受访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人士对此并不避讳——现实造成其想从双向转诊中获取的,无非就是“大医院康复期的病人能下转,把我们的床位填满”。

  根源:医疗资源分布太不平衡

  即便在社会各界呼吁多年后,这一现状并未得到改变。代表委员们认为,是由于医疗资源分布不平衡所造成。

  全国人大代表、山东省立医院内分泌科主任赵家军将目前医疗资源分布不平衡归结为四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地区差异造成的东西部医疗水平高低不一,二是经济差别造成的城乡医疗资源分布不平衡,三是小医院与大医院之间相差很多,四是医疗资源在不同患者之间的配置不均匀。

  “发达地区医疗机构由于政府投入大、各项福利好,吸引了不少优秀的医疗人才,因此也聚集起了一大批医疗资源。”蔡威说,这是边远地区无法比拟,而且甚至多年都无法超越的事实。

  代表、委员们认为,由于政府投入分布不均衡引来了一系列的问题。

  “我曾经去过一个县城,1300名村医中,只有3个专科生,很多医生都是中专生。”赵家军告诉记者,现在农村很多药品都能买到,但最缺少的是医生。大医院集中了不少优秀的医学人才,而边远地区找一个副主任医师都很难。

  “一些社会医疗服务中心医生也水平不高。”蔡威说,本科、大专以上学历的医生很少,更别提研究生了。

  患者追逐最好服务的心理也导致了“看病难”的出现。“每个患者都想找最好的医生看病,而往往这些医生都聚集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医院。”王启仪说,“全国人民挤协和”的现象也在所难免。

  其实,不少患者对医疗服务的消费比较盲目。“小感冒都要上大医院,这根本没有必要。”蔡威说,很多小病在社区医疗机构或乡镇卫生院完全能解决,但患者追求“最好服务”的心理决定了“即使去大医院看病困难无数,也要去找名医”。

  对策:加大政府对基层医疗机构的投入

  “政府加大对基层医疗机构的投入,肯定能逐渐缓解看病难的问题。”这是记者采访中,代表和委员们最终都提到的问题。

  李兰娟说,不少人都认为政府加大对医疗投资的财政数额庞大。其实不然,她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浙江省一共4700万人口,需要3万名左右社区医生、护士和医技人员。政府支付给他们工资、福利待遇等每年需要30亿元。“目前,浙江的投入已有27亿元,所有的社区网点几乎都铺设好了。”

  蔡威说,要想缓解“看病难”就要实现小病在社区、大病进医院、康复回社区的两级医疗新格局,应尽快构建起以各大型公立医院为中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基础、社区卫生服务站为前哨的三级网络,并由大型公立医院统一进行业务指导和分级管理。

  山西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院长肖传实指出,实现医疗资源合理配置的关键还在于“人才”。“今年国家给乡镇卫生院配备设备,仅山西就下拨了价值6700万元的设备,全部配齐。可是如果没有人去给农民看病,三年之后它们将成为一堆烂铁。”因此,他认为,要想使支农走向长效,应给予乡镇卫生院一定的政策优惠,并不一定是资金补贴,多几个人员编制也可以。

  资金、体制和人才都解决后,李兰娟提出“怎样让患者去社区医院和村镇卫生院”。她认为,小医院难留病人的根源,不全是资金、人才的问题,重要的是医生自己没有为社区服务的思想。“社区医生既然在社区行医,就得把自己的病人全管理起来。每天走访自己的客户,为他们的病情、健康等方面的问题出谋划策,甚至大病时推荐某医院的某医生。”但遗憾的是,现在社区医生因为各方面的因素并未这样来做,因此病人根本不会信任社区医生,当然更不会“有病去找社区医生了”。

  李兰娟指出,而调动社区医生的积极性,政府主导向与市场手段一定要结合,“除了靠教育外,还要让他们在社区中见到不错的钱景。”政府应允许社区医生与社区居民签服务合同,超出一定范围的医疗服务可作为“收费项目”,而社区医生能从收费项目中提取60%左右的报酬作为服务费用。

  

看病难

  [相关报道]宁波鄞州破解“看病难”:将农村医院“养起来”

  在农村看病,医生水平不错,而且完全不在收费上动脑筋,药价也在政府的资助下越来越便宜。农民群众干啥还要去挤城里的大医院呢?

  宁波鄞州区近年来重新部署城乡医疗格局,把医疗卫生建设的重点,由城市转移到农村,着力体现“公益性”,用公共财政将农村医院和医护人员“养起来”,为缓解城乡“看病难”作出了有益的探索。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