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荣氏企业的人才观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05日 07:07 中国质量新闻网

  今年年底,上海纺织博物馆将在拥有130年历史的原上海申新纺织第九厂原址上正式揭幕。上海纺织博物馆之所以选择建在一家老纺织厂的原址上,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该工厂曾是书写了中国近代工业史传奇的荣氏企业的一部分。其实,就荣氏企业对我国民族工业的历史贡献而言,恐怕远不止一个博物馆可以纪念。

  在中国特定的历史环境下,荣氏家族何以能够打破“富不过三代”的传统宿命,成为在中国工业史中延续百年的独一无二的传奇?研究者自可从各自角度得出不同的结论,但他们都有一个比较一致的看法:就像家族企业每一个荣氏成员都以学高才厚著称一样,荣氏企业始终将人才当作企业发展的第一要务,而荣氏企业的人才观即使以当代最先进、最科学的企业管理学说观之,亦并不落后,亦有值得学习、借鉴之处。

  荣氏企业的两位创始人荣宗敬和荣德生兄弟投资面粉业和纺织业,先后建立了“面粉大王”和“棉纺大王”的市场地位,其成功的关键就在于他们突破了旧中国企业所遵循的工头制、包工制式等“人治”管理传统,学习和借鉴西方先进的管理经验,培养、寻找优秀人才并对企业实行科学管理。早在1931年,荣宗敬就中国纺织、面粉行业经营上之困难及其救济方策发表演讲时即提出,中国企业与日本、英国、加拿大等国企业竞争处于被动,面临生存压力,“推其原因,原料品质不佳,工厂管理不合科学方法,实最为重要。挽救之策,端在改良棉产,并厉行科学管理数端。”荣氏企业从第一代起即把企业当家人当作伯乐培养,进入第二代、第三代,对家族自身的人才塑造更成为家族“从娃娃抓起”的第一件大事。

  如果说近代中国公司制度演进中大量存在以工头制为特征的“人治”管理体制,根源在于这些企业在现代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方面的准备不足,以及人才社会基础的薄弱,那么荣氏企业从众多同行中脱颖而出并独占鳌头,恰恰在于很早就认识到了这一点,并很早就投入大量资金进行了人才培养工作,为公司高层管理实现向专业化职业经理阶层的转变,同时拥有一支中下层级管理人才队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人才培养方面,荣氏企业不但经常派人出国留学,学习国外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还时常邀请国内外企业界名人、专家进厂演讲,传授科学管理方法。荣氏企业在经营过程中重视对人才的培养,一方面保证了企业生产技术的连续和更新,另一方面也促进企业管理进一步科学化,对于从整体上拓宽企业发展空间起到了重要作用。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荣氏企业极其重视地方公益教育事业,不仅投资创办多所公益小学、女子小学,还开办职业学校,既为自己的企业,也为社会培养技术人才。而荣氏企业在培养人才方面与其他企业最大的不同在于,荣氏拥有自己的大学和研究所。1940年,荣氏企业在申新九厂创办中国纺织染工业专科学校,后发展成为中国纺织染工学院。1944年,荣氏企业又在重庆创办了公益工商研究所。1947年,无锡的江南大学开学招生。投资教育,兴学育才,这在如今已是实力企业的惯常做法,但荣氏企业能在六七十年前做到这一点,无论如何都是具有开创性、超前性和前瞻性眼光的。

  1986年,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的彭真同志曾对荣氏企业评价说:“荣氏家族对于发展我国民族工业的贡献,历史将会大书特书。”在荣氏企业写进我国民族工业历史的章节中,其传承百年的人才观必将作为最具闪光点的宝贵经验之一,教育和启迪所有中国企业。《中国质量报》

□ 胡立彪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