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为教科书循环使用支招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2月29日 07:09 中国质量新闻网

  按照教育部、财政部联合下发的《关于全面实施农村义务教育教科书免费提供和做好部分教科书循环使用工作的意见》(教基〔2007〕23号),从2008年春季开始,部分省市已建立部分科目免费教科书的循环使用制度,如何落实这项利国利民的好政策,部分读者就此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节约意识得人心

  □ 叶花果

  循环使用既减轻了学生的经济负担,又能有效地节约资源,减少了环境污染,还能在教材循环使用的过程中培养学生为他人着想的意识,增强保护环境意识和节约意识。

  以往,经常在一个学期结束以后,学生们最畅快的一件事就是将课本统统处理掉———那些每本十几元钱买来的教材和教辅资料,几角钱一斤就卖给了小贩。尽管许多教材还很新,甚至连折痕都没有,但是它们的命运就是统统被当成废纸一卖了之,着实让人觉得可惜。如今,我国部分科目中小学教科书将消毒循环利用,今后,发到学生手里的部分教科书将不再是学生个人的“私有财产”了,用过的书就不再是废纸一堆了。这真是个好消息。

  以往,我国大中小学的教材基本都是一次性使用,绝大多数课本的使用寿命仅仅只是半年,就如快餐盒、一次性纸杯,使用一次后统统作废。所以每到新的学期,都有大量使用过的旧教材被当做废纸回收,更有一部分被直接扔进垃圾堆,这对于一个发展中国家而言,完全是一种巨大的资源浪费。综观现在的教材,纸张越来越好,印刷也越来越精美,价钱也相应地越来越贵,如果被一次性使用,其造成的浪费与损失也会越来越大。

  有关数据表明,我国目前大约有中小学生1.8亿,按每人每年用20本书计算,我国的课本每年消耗量在36亿册以上,每本书按5元计算,总价值约180亿元(这里面还没有包括大学教材)。此外,还有一组数据:假如课本能连续使用5年,就可节约528万吨文化纸,相应也就“节约”了20万公顷林木、5.28亿吨纯净水和633.5万吨煤。可见,节约与浪费,截然成了教材使用的正反两面。为了避免课本一天天地继续变成废纸,教科书循环使用的举措必定深得人心。

  从2008年春季新学期开始,部分教科书将被实行循环使用。这样既减轻了学生的经济负担,又能有效地节约资源,减少环境污染,还能在教材循环使用的过程中培养学生为他人着想的意识,增强保护环境意识和节约意识。至于具体的教材循环使用制度,笔者以为各级政府部门还要多从政策上给予引导,加大宣传力度,统一认识,让大家都参与到此项工作上来,各方协调配合,积极推动此项工作的开展,发挥教材资源的最大利用率。

  使用机制最重要

  □ 杨建中

  让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全部享受免费教科书,无疑将进一步解决农村学生上学的经济负担。但是,要使这项政策取得成功,除了中央财政与地方财政进行经费保障外,还必须切实建立免费教材的循环使用机制。

  循环使用无论从节约财政开支,还是从环保角度,都有诸多的好处。但从现实看,建立免费教材的循环使用机制,目前存在诸多障碍。

  一是农村中小学缺乏保存教材的条件。不少农村中小学依旧办学简陋,教室、课桌破旧不堪。有的中小学校根本就没有图书馆,即便有图书馆,也往往只是摆设,没多少书,缺人管理。而循环使用免费教科书,需要由学校图书馆接受、发放、回收、保管。因而,政府在免费提供教科书的同时,投入一部分资金建设学校图书馆、配备合格的图书馆管理人员,从长远看,其投入产出效益将是十分巨大的。

  二是缺乏循环使用教材的激励机制。对于学校来说,眼下既缺乏教材循环使用的具体条件,又没有提高教材循环利用率的动力,毕竟教育学生爱护教材、回收教材、重新发放“旧”教材,远比把新教材发下去面临的问题多,而学校这样做往往吃力不讨好。对于政府来说,花一笔钱可以省去不少循环的“麻烦”,也就把节约、环保抛置脑后。

  三是教材出版利益驱动让教材难以循环。免费教材循环使用,叫好的是社会舆论,而最焦虑的应该是相关出版机构。出版机构显然不希望看到教材高效循环而导致其利益受损。因此,推行教材一年一版、不断修订教材,由此让教材从源头上失去循环的可能,会成为不少出版机构应对循环的“高招”。

  由此看来,免费教材的循环使用,不但涉及办学条件的配备、科学发展理念的确立,还关系到利益的调整。说到底,免费教材的循环使用,不能停留在理想设计以及局部的点缀上。《中国质量报》

佚 名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