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财政货币政策双管齐下 应对高通胀促结构转型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2月27日 09:40 东方早报
发改委专家:中国物价涨幅将在下半年放缓 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陈东琪表示,今年中国通货膨胀的压力很大,但下半年物价上涨步伐会放缓。 陈东琪二十六日出席在湖北襄樊举办的“二00八年中部崛起国际合作论坛暨中国对外贸易理事会交流会”时表示,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有几次通货膨胀较为严重,但分析可以发现,每次通货膨胀都与经济快速增长有关,当GDP增幅超过百分之十一,CPI就会较高。预计今年中国经济增长率下降到百分之十至十点五之间是可能的,也是现实的,但今年通货膨胀的压力仍然很大。 分析个中原因,陈东琪表示,首先有国际因素的传递,包括去年全球粮价的猛涨,今年国际铁矿石长期协议价格上涨了百分之六十五等。同时,在过去三十年中,CPI上涨主要是需求推动的,而这次CPI上涨主要是成本推动的,其中包括原料成本、环境成本、房地产成本、人工成本、交易成本、以及粮食价格仍然处于高位,由成本推动的CPI上涨是短期以及金融政策很难解决的,这六个成本因素导致今年中国CPI上涨压力很大。第三,需求因素,居民收入水平提高,购买力增强,需求提高,增加价格上涨预期。 陈东琪说,因此,今年的CPI上涨不是单一的因素,是复合型的。防止通货膨胀有三个办法。一是通过提高利率紧缩需求。但这位经济专家表示,目前中国一年期存款利率水平为四点一四,利率上调空间不是很大,是否还可以使用此办法取决于政府的意图,但可以预期的是,前期控制需求的措施,后期会陆续见效。二是增加供给,包括增加生产以及通过减少出口、增加进口的办法,相对增加国内供给。三是调整商品结构和流通结构。 这位经济专家表示,今年的宏观调控会有效果,上半年CPI可能还会较高,但下半年会回落。 来源:中国新闻网 货币政策对缓解外部失衡有效? 通过四条途径调节 在运用宏观经济政策调节外部失衡的过程中,货币政策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就政策调节手段而言,货币政策调节外部失衡可以通过四条途径: 一是汇率政策调节,即政府或金融当局采取主动让人民币升值的政策措施来抑制出口,以减少贸易顺差; 二是利率政策调节,即金融当局通过利率变动方向和利率水平的调整,来影响海外“热钱”进入意愿和进入规模,从而影响资本项目顺差; 三是信贷政策调节,即商业银行通过减少对出口企业的贷款,或增加对进口企业的贷款,压缩出口企业的产能或提高进口企业的进口能力,来减少贸易顺差; 四是“对冲”操作调节,即央行通过“对冲”操作来减少商业银行的流动性,控制货币供给量,弱化外部失衡带来的通胀压力。 在具体的政策调控过程中,除信贷政策调节使用频率不是很高外,其他三种政策调节手段都是现实的调控手段,其中“对冲”操作更是成为一种经常性的政策工具。 那么,这些政策调节手段的实施效果究竟如何呢? 从汇率变动的效果看,尽管人民币处在一个不断的升值过程之中,而且自去年下半年以来升值速度明显加快,人民币汇率屡创新高,但贸易顺差不减反增,汇率对抑制贸易顺差增加的作用十分有限。道理很简单:我国贸易顺差的变动,主要受制于出口商品的结构和价格、国际市场需求、出口管理政策等多方面因素。相形之下,汇率只是一个影响不甚重要的变量指标。 就利率政策的实施效果看,我国去年6次上调存贷款基准利率,而美国则连续多次降息,中美之间的利差进一步拉大,这实际上起到了刺激“热钱”进入的效果。而且,由于提高利率会进一步吸引“热钱”进入,客观上增大了人民币汇率上升压力,使得央行在利率政策的选择上经常处于两难境地。 至于“对冲”操作的政策效果,也很难令人满意。这是因为:其一,如果说前几种政策调节是事前调节的话,“对冲”操作则是一种不得已而为之的事后调控,即在巨额贸易顺差和外汇储备已经形成后采取的调控措施,其旨在弱化外部失衡的消极后果,对从根本上减少贸易顺差,抑制外汇储备过快增长,是力所不及的。其二,这是一种缺乏主动性的被动调控。央行“对冲”操作时间的把握和“对冲”操作规模的确定,都以顺差结汇的时间和数量为依据,这限制了央行政策调控的空间,使央行的政策操作处实际上处于被动应对的境地。其三,这是一种成本较高且具有“互逆效应”的调控。作为央行“对冲”操作筹码的央行票据的发行成本,每年都以百亿元人民币计。或许更令人忧虑的,是“对冲”本身具有的“互逆效应”,使“对冲”的客观效果与政策调控者的预想反差很大,甚至可能出现南辕北辙的结果。比如,“对冲”规模的持续扩大,会导致货币市场利率上升,进而推高利率总水平,而在人民币存在很强升值预期的情况下,又会刺激海外“热钱”大量流入,引致外汇储备迅速增加,加剧外部失衡,从而使“对冲”效果与央行的调控初衷截然相反。 为什么货币政策对缓解外部失衡的效果不尽如人意?个中原因其实并不复杂。货币政策以调控货币供应量为己任,作用范围主要是货币信用领域,直接调控对象是商业银行一类的金融机构,其主要影响金融微观主体的金融行为,而巨额贸易顺差生成于实体经济部门,现有的缓解外部失衡的货币政策调控措施,对出口企业的行为并不能施加有效的影响。于是,这种“治标不治本”的政策调控效果被打折扣也就成了顺理成章的事情。(作者苑德军:中国银河证券公司高级经济学家) 来源:上海证券报 次贷影响下欧美市场萎靡 全球资金仍流向亚太物业 受次贷危机影响,美国和西欧地区房地产市场增长明显放缓,从而导致机构投资者将资金越来越多地转向亚洲市场。据仲量联行全球房地产投资研究报告显示,2007年亚太地区的经济增长表现最佳,使得该地区的房地产市场继续保持强劲增长势头。“各种迹象表明,这种积极增长的势头将贯穿2008年全年。” 据仲量联行提供的数据显示,2007年全球商业房地产直接投资达到7590亿美元,较上一年度增长590亿美元。其中,上半年全球房地产交易总额达到3940亿美元,但下半年交易量略有下降,为3650亿美元。据了解,去年下半年交易量下跌,主要是由于美国和英国的交易量大幅降低所致。 但在亚太地区,由于经济增长明显,使得该地区的房地产市场继续保持强劲增长势头。2007年亚太地区房地产直接投资累计1210亿美元,较2006年上涨27%。仅去年下半年的交易量占全年总交易量的55%。此外,亚太地区的跨境投资在总交易量中的比重飙升至47%,大大超过2006年的33%。 仲量联行亚洲资本市场总监StuartCrow指出,美国和西欧地区产生的次贷危机,使得市场对房地产投资的风险意识增强,机构投资者开始将资金转向亚洲市场。“目前亚太地区吸引了更多不同背景的投资者。其中,中国香港地区的跨境交易活动日趋活跃。各种迹象表明,这种积极增长的势头将贯穿2008年全年。” 据了解,近年来,信贷市场状况以及投资者前所未有的投资热情,使得全球房地产市场的交易量和价格双双走高。然而,2007年中出现的次贷危机,使得很多投机性投资商被迫退出市场,市场产生浓郁的观望气氛。 对于今年全球房地产投资市场的预测,仲量联行欧洲资本市场集团国际董事兼首席执行官TonyHorrell认为,由于价格降低以及成交量萎缩,预计2008年全球房地产成交量将会低于近年来的平均水平。但他也指出,截至目前,全球主要房地产交易中心的市场基本面仍然保持极度强劲势头,总体空置率较低。在金融服务业主导房地产发展的那些市场中,信贷市场的波动可能影响房地产租赁市场的增长。但只要全球经济继续保持良好的增长势头,房地产租赁市场就将总体保持健康发展的状况。 来源:上海证券报 财政货币政策双管齐下 应对高通胀促进结构转型 为了应对通胀的压力,我们认为政府有必要合理搭配财政和货币政策,有必要在适当的时候以合适的节奏出台政策措施,减轻通胀预期,促进经济结构的转型。 财政政策如何稳健 2005年以来的三年时间内,历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的基调都是实行稳健的财政政策,但客观上执行的财政政策仍然具有较强的扩张性。 从财政收支平衡的状况来看,2005年和2006年的财政赤字分别为2281亿元和2162.5亿元;根据2007年的财政预算安排,2007年初步安排中央财政赤字2450亿元。这样规模的财政赤字,大约分别占上年GDP的1.43%、1.18%和1.17%。由于此阶段我国处于经济周期中的繁荣阶段,不需要实行赤字财政来刺激社会总需求,如此规模的财政赤字相对偏多。 2008年的财政政策,我们建议采取真正稳健的操作,财政赤字大大压缩,甚至完全消除。在财政支出结构上,将加大支持农业的投入,从供给方面影响农副产品的供求平衡状况,抑制农产品价格的过快上涨。 货币政策组合拳 货币政策在2007年中期以前比较倚重准备金率和公开市场操作等数量型手段,利率、汇率等价格型手段力度不足。 从出台时机和力度来看,提高利率的时机有些偏晚,并且调整力度偏小,调整幅度跟不上价格上涨幅度的变化,不足以及时减轻和改变实际利率为负的局面。由于实际利率严重偏低,导致货币流通速度相对加快,抵消了控制货币供应量增长的效果,未能通过有效调节资金的使用成本来抑制投资过热,客观上助长了经济趋热和资产价格过快上涨。 中国人民银行从2008年1月25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使得准备金率已经达到15%,进一步提高的余地不大。2008年我国外贸顺差增速将明显放慢,这样一来,通过外汇占款投放的基础货币的增量就相对缩小,进一步提高准备金率的必要性可能也会降低。 由于中美利率已经倒挂,因此,中国进一步加强提高利率的空间有限。不过,我们认为,中国是否提高利率,应该主要根据国内经济运行和价格水平变化情况来决定。2008上半年价格上涨幅度可能较高,在这种情况下,预计央行还需适当提高利率。 总体来看,我们认为,央行将继续保持人民币较快升值步伐,化解升值压力,为增强货币政策独立性创造条件;数量型工具的调整保持灵活性;适当时机将小幅度提高利率。 来源:中国证券报 工商银行信贷紧缩动真格 将严惩超计划放贷分行 “总行这次动真格的了。”2月26日,工商银行一位内部人士称。 近日,工行总行向各一级分行下发有关文件,剑指今年1月超计划限额放贷的有关分行,并动用相关经济手段予以严惩。 工行动真格 实际上,为防止分行年初突击放贷,在总行全年信贷计划未出笼之前,工行已于1月上旬明确要求各分行2008年1月末新增贷款不能超过去年全年新增贷款规模的15%。 但此举未能完全阻止部分分行偏快的放贷步伐。 知情人士称,超计划限额放贷的分行将受到两方面的惩罚。其一是要求按照指定利率上存资金;“虽然没有说明上存资金的具体利率水平,但肯定是较低的,以达到惩罚的目的。” 其二,与经济资本考核挂钩,增加分行超计划放贷的成本。具体而言,对于超过贷款增长计划限额的部分,要乘以一定倍数来提高分行的经济资本占用,同时提高经济资本配置系数。 “总行会根据相关分行的情况来设定具体的倍数,核心是让超限额放贷变得不划算。”知情人士称,此前,“一些分行以为总行不会来真的,所以,不太听话,贷款确实冲得太猛。现在,对他们超总行限额的那部分贷款,处罚挺严重的。” “个别超计划放贷情形较为突出的省分行,将会受到处罚。”知情人士称。但此番工行并未对所有超计划放贷分行进行“一刀切”的政策,中部六省的分行虽然也有超计划放贷的情形,考虑到雪灾等因素,总行会另行考虑,但2月份也要按照总行计划限额来执行。 2008年,工行的信贷增长规划为3650亿元,与2007年基本持平。 业内人士称,工行1月份信贷增量规模较大,与其信贷规划下达较晚也有一定关联,等分行拿到计划时,发现已超过限额,再来采取压回措施,在时间上可能来不及。 暂无跟进者 那么,在工行采取上述严控措施后,其他国有大行有无跟进呢?实际上,今年1月份,中国银行的放贷速度在多数省份都超过了工行。 2月26日,中行一位内部人士告诉本报记者,该行全年的信贷额度已经确定,目前“主要执行全年额度,没有听说超额分行被罚的”。 多位国有银行和股份制银行的一级分行人士在接受本报记者咨询时均表示,他们所在银行的总行都没有出台类似工行的政策。 “应该说总行下达的信贷增长规划是刚性的。”2月26日,一家国有商业银行总行授信评审部负责人称。 一家股份制商业银行温州分行负责人也表示,该行近期也没有类似政策出台。而一家国有银行温州分行授信部负责人则表示,个中的原因不难理解,一直以来,各家银行的温州分行都得到了总行的政策倾斜。 “我们银行是严格按照计划控制放贷节奏的,所以,并没有出台一些惩罚性措施的必要。”2月26日,一家国有银行总行资产负债管理部人士告诉记者。 据这位国有银行人士估计,中行虽然在1月份的速度较快,但到2、3月份,应该会慢慢放缓的,因为“央行从紧的基调没有任何改变”。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更多精彩资讯尽请关注东方早报网-《财经》频道 编辑:倪鹏翔
【 新浪财经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