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魏后凯:西部与东部差距开始出现缩小趋势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2月27日 00:10 21世纪经济报道

  本报记者 吴红缨 实习记者 宋超 

  占据中国国土面积70%的西部地区,由于自然、历史、社会等原因,发展相对落后。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1999年,中央提出西部大开发战略,投入巨资促进西部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

  得力于西部大开发政策,西部地区经济实现了快速增长。同时,由于各种因素,西部与东部的社会经济水平仍不可同日而语,其发展亦面临诸多困难。记者就此采访了中国社科院西部研究中心主任魏后凯。

  <21世纪>:国家虽然实施了西部大开发,但目前地区发展差距仍然很大。对此,你怎么看?

  魏后凯:地区之间不可能没有差距,中央实施西部大开发,实质不是使东西部经济总量达到平等,而是实现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和生活条件的同质化,从而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从这个角度讲,人均GRP是一个重要的评价的指标。

  近几年来,西部人均GRP与东部人均GRP相对差距开始出现缩小趋势。2004年,西部地区人均GRP比东部地区低62.6%,2005年该系数下降到60.5%,2006年又下降到60.2%。这当中有统计口径的变化的原因,过去是以户籍人口为基准,2005起,改为按常住人口计。因外出务工人员较多,西部一些省份人口规模近年来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下降,因此人均GRP在统计因此有所提高。

  除内蒙古外,2006年西部其他11省区市GRP增长率均低于全国各地区平均水平。在东、中、西、东北四大区域中,西部地区人均GRP水平也仍然是全国最低的。

  <21世纪>:东、西部企业的经济效益水平如何?

  魏后凯:过去,我们习惯于采用“东高西低”来评价东西部地区的经济效益差异。但近年来,西部地区的投资环境尤其是硬环境有了较大改善,工业经济效益在逐步提高,相反,东部地区却出现了投资回报率递减的趋势。2006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资产贡献率,工业成本费用利润率,西部地区都较东部要高,这说明西部地区工业企业资产盈利能力明显提高。 

  <21世纪>:当前制约西部发展的主要瓶颈是什么?

  魏后凯:西部这一阶段的发展,主要依靠投资拉动,投资对GDP的贡献率超过60%,而出口、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小。自1979年至2005年,西部地区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不仅总量规模小,而且所占比重呈逐年下降趋势,出口也是如此。另外,受产业结构和发展水平的限制,西部地区仍是粗放式经济发展模式,而经济增长模式的转换需要一个相当长的时间。

  <21世纪>:西部要加速发展,应如何提高核心竞争力?

  魏后凯:必须加快工业化和城市化。西部地区要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避免搞低水平的重复建设,而要突出重点领域,形成一批特色资源加工基地和优势产业发展基地,使之成为带动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新的增长极。同时,当前我国正面临外商投资从东部沿海向中西部转移的趋势,西部要抓住这一机遇,实行以开放促和谐的新型开放战略,积极引导这些投资和加工贸易的西进。

  <21世纪>:目前我国正在开展主体功能区规划工作,西部有无影响?

  魏后凯: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划定的22个限制开发区,有17个分布在西部地区。在这种情况下,对于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区域,国家应该积极探索一种“不开发的富裕”、“不开发的发展”、“不开发的繁荣”的发展模式。由于所提供的生态环境作为一种公共产品,不可能产生较高的经济回报,国家要在继续加大政府财政投入的基础上,逐步建立一种低成本、多元化、大规模的稳定投融资渠道,解决西部生态环境建设中的持续资金来源问题。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