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经网]本周中国经济大事表(2008.02.16--2008.02.22)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2月25日 08:54 保监会网站
1.“绿色保险”--环境经济政策进入实战(2008.02.18)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潘岳2月18日表示,国家环保总局和中国保监会近日联合发布了《关于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的指导意见》,正式确立我国建立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制度的路线图。两部门将于今年对生产、经营、储存、运输、使用危险化学品企业,易发生污染事故的石油化工企业和危险废物处置企业,特别是近年来发生重大污染事故的企业和行业开展试点工作。这也是继“绿色信贷”后,我国推出的第二项环境经济政策。继“绿色信贷”后,这一环境经济路线图正在次第展开。潘岳同时透露,部署“绿色证券”的时间表也在近期。相关:环境经济政策是指按照市场经济规律的要求,运用价格、税收、财政、信贷、收费、保险等经济手段,影响市场主体行为的政策手段。环境污染责任保险是国际上普遍采用的制度,它是企业就可能发生的环境事故风险在保险公司投保,由保险公司对污染受害者进行赔偿。目前我国已经进入环境污染事故高发期。7555个大型重化工业项目中,81%布设在江河水域、人口密集区等环境敏感区域;45%为重大风险源,相应的防范机制却存在缺陷,导致污染事故频发,严重污染环境,危害公众健康和社会稳定。2007年国家环保总局接报处置的突发环境事件达到108起,平均每两个工作日一起。[点评]:从2005年1月18日起到2007年7月3日,环保总局连续刮起了四轮“环保风暴”全部依赖的是行政手段。最后两次的“区域限批”和“流域限批”已是环保总局在其能力权限内所能采取的最为严厉的措施。这些行政措施在短期内或许可以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但长期来看,并不能“治本”。面对严峻的环境形势,中国急需性质如同“绿色信贷”的环境经济政策出台。不过,当前中国的环境经济政策的深入实施还存在诸多困难,不仅法律和制度的支持力度不够,各个部门间的联合程度以及权能和利益的权衡也都存在问题,需要进行更加深入具体和切合实际的研究和试点。为了使环境得到有效治理,相关部门和政策必须向“制度建设”全方位转型。第一是环保总局的身份转换。为了使环保工作落实的到位,必须赋予环保总局更大的职能和权力。我国日前提出要进行大部制改革。大部制的改革进程,首先应该选择从那些职能交叉突出、涉及公共服务对象广泛、外部呼吁比较大的部门开始,然后逐步扩大。从以上几点来看,环保部门将很有可能在改革的计划中。其次,是方式方法的改变。国家环保总局将环保工作和经济社会建设紧密地联系和结合起来,推行“绿色信贷”和“绿色保险”等一系列的环境经济政策,便是对创新治理环境的方式方法的有益尝试,不仅促进了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也为国家强化宏观调控提供了一条有效途径。环保部门和金融的协调配合,使环境经济政策比传统的行政手段更具约束力和实效性,也降低了治理和监管的成本,若能顺利推行,会对整个环保产业产生持久有效的影响。但要注意的是,与此类政策配套的相关执行和监管人员的责任制度也应当一并明确,各级政府以及企业应当遵循的行为准则同样不可缺失,否则,所谓的环境经济政策也只能是“纸上谈兵”而已。2.1月宏观经济运行数据公布--或“松”或“紧”前途未卜(2008.02.19)1月份:外贸进出口总值1998.3亿美元,同比增长27.1%;其中出口1096.6亿美元,增长26.7%;进口901.7亿美元,增长27.6%;贸易顺差194.9亿美元,增长22.6%;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同比上涨7.1%;食品类价格同比上涨18.2%。其中,粮食价格上涨5.7%,猪肉价格上涨58.8%;工业品出厂价格PPI同比上涨6.1%,生产资料出厂价格同比上涨6.5%。相关:中国银监会21日发出紧急通知,要求各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大对灾区信贷资金投放力度。对经营正常、信用良好,仅因灾造成偿债能力下降的企业和农户,允许贷款合理展期,原则上农户老客户小额贷款应在一天内办结。[点评]:一月份的经济运行情况,给未来的宏观调控走势有注入了诸多的不确定性。究竟是从紧抑或是宽松的货币政策才符合眼下的国民经济情况,能够促进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面对高温数据,货币当局接下来是否即将启动本年度内的第一次加息?诸如此类的问题已经成为各方争论的焦点。综合目前各国受次贷危机影响,全球经济增速放缓的国际环境,和在年初就遭遇自然灾害,经济数据高企的国内环境,我们认为,宏观经济从紧的大方向不会改变,但短期内也不太可能出现过激的货币政策。首先,在周期性因素和特殊性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标志通胀水平的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毫无悬念的突破了历史新高,达7.1%。但即使如此,实际的CPI也低于市场先前7.5%的普遍预期。考虑到春节效应的影响贯穿1、2两个月份,且此次的雨雪冰冻灾害发生的时间同样也跨越年初的头两个月,因此单看1月份或2月份的单月指标都没有意义,只有等2月份数据统计出来后,综合两个月的累计数据,才具有可参考性。其次,虽然工业品出厂价格PPI同比上涨6.1%,创出3年来的最高水平,但由于其对消费物价的传导一般会有4-8个月的滞后期,因此,我们有理由认为,未来的通胀压力还将持续存在。若此时便采取加息或较为严厉的紧缩手段,面对今后更大的通胀风险,央行难免技穷。过去一年的实践经验也证明,加息对物价上涨的抑制作用并不立竿见影且十分有限。同时,我们还注意到,银监会于近期再次下达了关于要求各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大对灾区信贷资金投放力度的紧急通知,考虑到目前正是灾后重建的关键时期,预计央行也不会在需求可能下滑时采取“一刀切”的信贷紧缩和调高利率的政策。加息的预期大大降低。因此,我们认为,目前来讲,加大对受灾地区的补贴力度和大量运用数量型紧缩工具将是最可能的调控经济的政策。专家热议货币政策:中国银行全球金融市场部:由于我国商业银行的贷款冲动依然强劲,央行仍有上调存款准备金的可能和必要。央行可能在2月份提高存款准备金率,或向金融机构发行定向票据。今年上半年应该继续加息1-2次,将一年期存款利率提高到4.41%-4.68%。德意志银行:为抑制通胀压力,继续收紧货币政策是完全必要的。中国CPI在一季度将可能创出3次新高,同时未来3个月可能加息两次。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樊纲:当前货币政策总的方向可能仍应是从紧的,但在不同的时期,根据变化了的情况,也可以有不同的力度。今年决策当局还会综合运用存款准备金率、利率、汇率、公开市场操作、窗口指导等五大工具,实现货币政策目标。中国国际金融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哈继铭:央行还会加大使用数量工具回笼资金的力度,包括央票发行和存款准备金率调整。而且,由于3月份将再次出现央票+国债正回购到期的高潮,央行也有可能再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宏源证券董事长汤世生:CPI不应成为指导宏观调控效果的唯一指标。在特殊的情况下,政府应该在一定程度上容忍短期自然灾害造成的CPI高企。而简单的加息或是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可能会给本已严峻的经济形势带来诸如增长大幅放缓、失业人口大量增加的严重后果。国家发改委政策研究室主任李朴民:“双防”宏观调控政策取向不会因南方地区的雪灾而发生改变,仍要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物价结构性上涨转变为明显的通货膨胀,这是宏观调控的主要任务。国家信息中心高级经济师张永军:货币政策仍要严格控制货币供应量增长,但暂时不宜再出台紧缩性政策。考虑到灾害对产品供求和价格的不利影响是暂时性的,尽管一季度价格涨幅有所提高,但近期加息不太可能。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诸建芳:由于1月贸易顺差并不大,准备金率不会上调,央行可能继续加大央票对冲力度。申银万国高级宏观分析师李慧勇:出口情况这么好,通胀压力这么大,信贷又反弹,经济肯定是要过热的。央行应马上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甚至不排除一次上调1个百分点,同时,我们仍维持第一季度加息一次的判断。3.金融业“十一五”规划首次发布(2008.02.19)2月19日,中国人民银行公布了由央行、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等一行三会共同制定的《金融业发展和改革“十一五”规划》,《规划》提出,该规划主要阐明“十一五”时期我国金融业发展改革的指导原则和主要目标,明确了下一步我国金融工作重点。其中的一大亮点是,将大力发展债券市场特别是企业(公司)债券市场。建立健全以市场化为导向的债券发行机制,探索发展政府引导和市场机制相结合的市政项目收益债券。相关:市政债券是指地方政府以及它们的授权机构或代理机构所发行的债券,可分为一般责任债券和收益债券。中国工商银行董事长姜建清建议,通过企业债券融资和地方政府市政债券方式替代目前的企业、地方政府银行融资方式;银行应可从事股票及企业债券发行承销等一级市场业务,加快推行信贷资产证券化。[点评]:市政债券通常是为了大型基础设施建设募集资金,背后有市政府的税收作担保,出现亏损的几率很小。目前我国发行的债券中金融债券占据很大比例,融资资金大都在金融机构中流动,较少涉及经济实体,所以难以有效推动实体经济的发展,而且比较容易形成泡沫。近年来国家虽大力推进公司债券市场发展,但公司债券的发展需要有健全的金融基础设施为支撑,且其安全性低于市政债券。因此,此次《规划》中关于发展债券市场的提法,或许是政府将在债券市场中大量发行市政债券的信号。亚洲金融危机显示,债务融资过度偏向银行贷款不利于金融体系的稳定。因此,市政债券及其他类型的债券的发展有助于弥补银行贷款占主体的融资体系的缺陷,分散金融风险,提升金融体系的稳定和效率。但随着我国信贷总量的累积,金融机构的内外部风险也在逐渐累积。在资本市场逐渐开放的情况下,风险的不确定性使投资者更倾向于能获取稳定收益的投资项目。若政府大量发行市政债券,很可能在债券融资市场上对银行的融资产生一定的替代性,挤压银行的融资空间,从而降低银行这部分的收益。国内银行应尽量贴合政策导向,并在利弊得失中做好权衡。执笔:刘晓翀[][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