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青稞产业化为西藏带来产业革命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2月25日 08:23 经济参考报

  很多人都知道澳大利亚燕麦富含β-葡聚糖,其实,我国盛产的青稞才是世界上含β-葡聚糖最高的麦类作物。

  日前,西藏自治区农牧科学院农业研究所副所长、青稞作物研究专家强小林在对西藏75个青稞品种研究后发现,“藏青25”β-葡聚糖含量高达8.62%,是目前世界上含β-葡聚糖最高的麦类作物。

  尽管不少消费者对青稞产品知之甚少,但青稞产品极具诱惑力的开发价值和市场前景,让不少企业将投资目光转移到这一绿色农产品上。

  如今,刚刚启动的青稞产业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有关专家谨慎指出,目前,我国青稞产业化仍面临不少困难,青稞产业化开发亟须政府部门扶持与引导。

  西藏青稞是世界上β-葡聚糖含量最高的麦类作物

  据介绍,青稞是大麦的一种,又称裸大麦、元麦,主要产自我国西藏、青海、四川、云南等地,是藏族人民的主要粮食。

  西藏自治区农牧科学院农业研究所所长强小林介绍:经过10多年的研究,我国首次在青稞新品种“藏青25”上发现β-葡聚糖含量高达8.62%,是目前世界上含β-葡聚糖最高的麦类作物,这意味着优质青稞将有望成为“身价”最高的麦类作物。

  早在上世纪80年代末,美国科学家发现大麦特别是裸大麦中的β-葡聚糖具有降血脂、降胆固醇和预防心血管疾病的作用。经过几十年的探索,生物医学界普遍认为β-葡聚糖具有清肠、调节血糖、降低胆固醇、提高免疫力等四大生理作用。一些专家还认为β-葡聚糖对研究抗癌作用具有研究价值。

  据有关权威科研资料表明,目前,国内麦类作物β-葡聚糖平均含量为4.22%,最高的只有5.9%,荷兰、加拿大、美国等国外数千个品种的麦类作物β-葡聚糖含量平均在5%以下,最高也没超过7%,而这次我国科学家发现“藏青25”的β-葡聚糖含量突破了世界纪录,这对我国青稞产业无疑注入了一个强心剂。

  西藏农科院与浙江大学生命科学院自从在国内率先进行β-葡聚糖原料大麦育种后,目前又进行了青稞提取β-葡聚糖的中试,结果证明了青稞提取β-葡聚糖可以进行规模生产,同时确立了项目整体开发方案,计划投资上亿元建立专用青稞原料生产基地、产业化技术研究基地和食药品综合示范加工基地,计划完成10项专项技术研发,并已试制开发了“青稞降脂胶囊”、“青稞茶”、“青稞饼干”等新产品,目前在进行技术专利和新产品的注册报批。

  青稞产业化启动

  随着青稞β-葡聚糖含量世界之最的重大发现,近年来,我国青稞主产区按照市场需求,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加大特色产业化发展步伐。如今,越来越多的青稞企业、青稞产品涌现青藏高原,青稞产业化开发已全面启动。

  记者调查了解到,随着青稞加工产品市场的不断拓展,西藏、青海、云南的企业已开始开发“青稞方便面”、“青稞饼干”等产品。

  西藏是我国青稞主产区之一,目前,西藏青稞种植面积保持在13万公顷左右,占总耕种面积的58%,年产青稞达60万吨左右。近几年来,随着科技专家对青稞营养保健功能的证实,以及青稞蕴藏的巨大市场开发潜力,西藏已争取国家投资3000万元建设青稞基地,在五个地区、10个农业大县建成了我国优质青稞生产基地,并建立了以拉萨、日喀则为主的青稞啤酒及青稞营养麦片原料基地三万亩。

  如今,我国众多企业纷纷投资青稞产业化开发。1999年,西藏圣谷青稞食品发展公司就以江苏、广东两省食品研究所为技术依托,成功开发了青稞麦片,并将根据市场的需求陆续推出八个青稞新食品;2001年10月,拉萨啤酒厂成功研制了酒精浓度为11°的优级标准、发酵度最高达到69°的青稞啤酒,在国内首次酿造出了青稞啤酒。2004年8月,西藏金土地实业有限公司在拉萨正式成立,该公司目前投入5000多万元用于青稞系列产品开发,目前已推出了青稞挂面、青稞馒头、青稞营养粉等青稞产品。

  记者近日在拉萨市达孜工业园区采访时,在一家青稞酒罐装生产厂房内看到,一个个包装精美的罐装青稞酒在生产车间内批量生产出来,整个青稞酒包装过程实现了自动化生产。

  据负责生产青稞酒的西藏金田青稞酒业有限公司董事长管新飞介绍,他们是一家以青稞研究、开发、深加工为一体的综合企业,承担着西藏国家级青稞产业化示范项目,以“公司+基地+农户”产业运作模式运营,年转化青稞6000吨,产品销售北京、上海、广东、江苏等10多个省市。目前仅西藏金田酒业有限公司每年在达孜县收购的青稞就达3000多吨,有效地带动了当地农民种植青稞的积极性,当地群众每年从企业获得收购资金3400万元。

  青稞产业化开发亟须政府扶持与引导

  青稞作为绿色“食品”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青稞产品极具开发价值和市场前景,但专家谨慎指出,青稞产业化仍面临着不少困难,青稞产业化开发亟须政府部门扶持与引导。

  目前,国际市场上营养型、保健型麦片销量以每年12%速度在增长,国外开发的“大麦片”、“大麦米”、“大麦麦茶”等麦类产品在韩国、日本、欧美等国家和地区流行,而今后这些市场需求的60%左右将从发展中国家进口。

  专家认为,我国是开发营养麦片潜力最大的国家之一,而这些产品在营养和安全方面,均可以以有机食品的身份直接进入国际市场。此外,国内市场上对麦片的年销售量也在明显增长,仅2000年,我国麦片销售额在8.5亿元。

  据权威部门分析,青稞产业化开发将给西藏、青海、四川、云南等西部青稞主产区带来新的产业革命。专家分析认为,以西藏自治区为例,全区青稞总产达55至60万吨,按农牧民人均消费225公斤青稞计算,年消费剩余青稞在五万吨至11万吨左右,其中含β-葡聚糖约为262万公斤至577万公斤左右,其价值高达上百亿元,而这些高附加值、高科技青稞产品将给这些地区带来高效益。如果我国青稞主产区缩小品质较差的小麦种植面积,适当扩大优质青稞种植面积,优质青稞增产幅度将明显加大。如“藏青25”每亩单产达400至500公斤,按单产400公斤计算,β-葡聚糖含量达25公斤,潜在的价值高达40万元至117万元。

  西南农业大学食品学院副教授刘雄认为,青稞作为我国藏区第一大粮食作物,对当地社会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具有重大意义。他指出,如何对青稞产业化进行综合、深度的开发,如何对青稞产业化给予资金、技术和政策上的支持,是目前西部青稞产区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的当务之急。

  有关专家还认为,目前我国青稞主产区存在着青稞品种繁杂、良种退化,以及缺乏青稞为原料加工的龙头企业等问题。对此,业内人士建议,第一,青稞主产区应以市场为导向,发挥区域优势,推进种植业结构调整,稳定青稞种植面积,提高青稞品质,建立商品青稞生产基地,为青稞产业化发展提供可靠的原料保障。第二,延伸青稞产业链,大力扶持具有市场开拓能力、发展前景良好的龙头企业,促进青稞产业化发展。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