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油价劲燃国际政治风云 挑战旧权力概念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2月25日 07:57 经济参考报
在过去的一周,纽约市场原油期货价格连续两天收盘时站在了每桶100美元以上,引发全球关注。 英国《金融时报》专栏作家吉迪恩·拉赫曼在其专栏文章中指出,每桶100美元的油价不仅仅是个数字,它将促使世界各地的政界人士仔细考虑其政治后果。而美国《纽约时报》则直截了当地指出,“三位数的油价已经改写了世界的政治经济地图,对一些旧的权力概念构成了挑战”。
力量对比 油价高涨最直接的受益者,自然是石油出口国。这其中,既有沙特阿拉伯、卡塔尔和伊朗等传统中东产油国,也有俄罗斯、委内瑞拉、尼日利亚和安哥拉等非中东地区的产油国。石油收入的增加,在明显提升这些国家经济实力和经济发展速度的同时,也使得其在地区乃至国际事务中的影响力呈上升趋势。 在众多石油出口国中,俄罗斯是政治和经济“分量”最重的国家,其国力的逐渐恢复及其对国际政治的影响也最为明显。在冷战结束后的相当一段时期内,俄罗斯国力曾急剧下降,经济发展停滞。但近年来,不断增加的石油财富推动了俄罗斯经济复苏,也帮助俄重振大国地位。在南美,委内瑞拉常常与美国“公开叫板”,而委恰恰是该地区最大的石油出口国。 对石油进口国来说,高油价会影响所有这些国家。相对而言,受益于经济结构升级和能源利用率提高的发达国家比较有能力经受住油价上涨的冲击,而众多非产油国的发展中国家,就不得不承受高油价带来的经济和社会重负,其经济发展、国家安全和外交战略都要受到高油价的约束。 战略博弈 油价屡创新高反映了一个基本事实:地球上的石油资源正在以惊人的速度减少。许多分析人士指出,世界已告别“廉价石油时代”。油价高企,使石油进口国危机感加重,也使各方为确保石油供应而展开的争夺变得更加激烈,同时也让一些产油国在国际政治舞台上有了更多筹码。 近年来,“能源安全”已成为国际政治中的热门词汇。石油进口国希望找到可靠和稳定的能源供应者,而产油国也试图获取长期和稳定的出口市场,“多元化”因此成为各方实现能源安全的最佳选择。产油国和消费国之间的双边和多边互动与合作,成为全球“能源外交”一大特色。 由于各方围绕石油资源展开的博弈加剧,能源生产地和能源通道的安全问题进一步凸显。中东既是全球石油资源最集中的地区,也是世界安全形势最动荡的区域。例如,伊拉克内外势力围绕该国石油问题展开争夺,沙特阿拉伯等产油大国日益成为恐怖袭击的重点目标;非洲一些产油国在其战略重要性得以提升的同时,也面临着不断加剧的安全问题。 地缘政治 在世界主要大国中,俄罗斯是油气资源最丰富的国家。目前,俄罗斯日产原油超过970万桶,为世界第二大石油出口国。而美国、日本、英国、法国和德国等主要西方国家却高度依赖进口石油,且依赖度正在不断上升。据预测,到2020年,美国进口石油的比例将由目前的58%升至75%。 自上世纪90年代末开始,俄罗斯一直在寻求重振大国地位,而借助庞大的油气资源来实现这一目标可谓捷径。实际上,俄罗斯总统普京对使用“能源牌”并不讳言。他曾明确表示,俄运用能源资源推行其国家策略“十分正常”。 虽然西方国家向来将石油与外交紧密相连,但对俄运用“能源武器”却似乎难以适应。美国多次公开指责俄罗斯利用能源作为“讹诈和胁迫”邻国的工具,而在能源问题上有求于俄罗斯的欧盟却陷入了两难境地。一方面,欧盟希望减少对俄能源依赖以增强能源安全感;另一方面,欧盟又要求俄向西方资本开放其油气资源。 油气资源丰富的中亚-里海地区,近年来成为俄罗斯与西方进行战略博弈的重要区域。由于历史原因,俄对该地区的油气资源开发和管道线走向产生着重要影响。不过,西方国家并不甘于充当“看客”。2005年5月,巴库-第比利斯-杰伊汉石油管道开始注油,成为该地区第一条避开了俄罗斯的能源输出管线;美国与欧盟还倡议铺设穿过里海海底的跨里海管道,使中亚天然气可以避开俄罗斯控制而输往国际市场。 随着油价不断攀升,石油对国际政治的影响越来越明显。正如英国《金融时报》所言,“如果看一下全球面临的重大地缘政治问题,你会发现,能源是多数问题的核心”。
【 新浪财经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