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中新时评:中国环保新政 “绿化”财金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2月23日 00:54 中国新闻网

  中新社北京二月二十二日电 题:环保新政 “绿化”财金

  本社评论员 翁阳

  年初“限塑令”之热力尚未褪去,本月中旬中国再出环保新招。

  该项被舆论称为“绿色保险”的举措,意味着国际普遍采用的环境污染责任制度在中国的正式启动,这也是继二00七年“绿色信贷”之后,国家出台的第二项环境经济政策。

  有关人士指出,由环保总局会同证监会制定的“绿色证券”实施办法也将不日推出,由银行、保险、证券组构的绿色金融防护林已现雏形。

  三年前影响巨大的松花江水污染和圆明园防渗漏工程事件,极大触动了中国社会长久麻木的环保神经,也激发出至今两年有余的环保飓风。在这场风暴中,环保利剑出鞘之频繁、力道之迅猛,皆前所未有。

  在中国,环保相关立法早已有之,但“企业赚钱、政府买单、群众受害”之怪圈不仅毫无消失迹象,反而在近年愈演愈烈。究其根本,主要有三大原因:

  其一、有关法律、法规及条例过于笼统、操作性不强、且违法成本标准过低;其二、经济发展特别是已进入重化阶段的中国经济,同环境保护的矛盾日益突出,以及由此产生的地方经济保护主义;其三、社会总体环保意识与理念尚待普及,公民参与亟待提升。

  二00七年,“生态文明”一词首次见诸中共全国党代会报告,温家宝更誓言要做“环保总理”,中国高层之决心彰显无遗。

  勿庸置疑,以区域限批、流域限批等为代表的行政“猛药”,确获短期立竿见影之功效。然而,若缺少相关机制建设之保障,未来仍恐落入“狂风气力尽,不减阴山雪”之困局,更何况限批“一刀切”带来的经济代价昂贵。

  对于此番财金“绿化”,分析人士评价称,如果说限批风暴主要针对地方政府保护主义下的行政不作为,那么以金融为手段的经济杠杆则致力企业环保的硬约束,即对那些无视或忽视环保责任的企业加大其违法成本,反之则动用绿色通道给予鼓励支持。

  相关渠道透露,除却金融,二00八年中国还将在公共财政、环境税收、生态补偿、排污交易等领域有所突破,力争尽快形成一套完整的环境经济政策框架,并通过数年完善细化,夯实制度根基。

  有识之士认为,就像为生态文明保驾护航的财金“绿化”,普通社会公众的态度与行动,同样是中国环保成败的关键所在。

  “一手独拍,虽疾无声”。对于环境保护这样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复杂性社会经济工程,政府、企业、公民不仅要各有担当,更须同舟共济。惟此,方能为后世子孙留下“青山多秀木、碧涧尽清流”的美丽画卷。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