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环保制度建设正全方位转身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2月21日 09:05 中国经济时报

  ■产经评论■刘树铎

  国家环保总局和中国保监会近日联合发布了《关于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的指导意见》,表明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制度的路线图正式确立。两部门将于今年对生产、经营、储存、运输、使用危险化学品企业,易发生污染事故的石油化工企业和危险废物处置企业,特别是近年来发生重大污染事故的企业和行业开展试点工作,这是继“绿色信贷”后推出的第二项环境经济政策。这标志着我国的环境经济政策体系建设又朝前迈出了一大步。从绿色信贷到绿色保险,两项环境经济政策相继出台,表明了国家环保总局致力于推进制度建设、力求依靠长效机制加强环境监管的决心。

  笔者以为,在我国建立绿色保险制度非常必要。利用保险工具来参与环境污染事故处理,建立高环境风险企业、保险公司、环境利益相关方之间相互制约的经济关系,更有利于使受害人及时获得经济补偿,维护污染受害者的合法权益和保护环境安全。同时,实施绿色保险制度还有助于分散企业经营风险,利用费率杠杆机制提高企业的环境风险管理水平。一个成熟的绿色保险制度,应该是一项经济和环境双赢的制度。

  早在前两年,国家环保总局为加大执法力度,遏止高耗能、重污染行业盲目扩张,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相继推出了一系列重大举措,而流域限批和区域限批更是将法律框架内允许的行政手段发挥到了极至。就在媒体和社会舆论为一次次“环保风暴”欢呼喝彩时,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潘岳却看到了行政手段的不足和缺憾。他指出,没有建立长效制度的风暴解决不了任何问题,在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的基础上加强制度建设,才是从根本上解决中国环境问题的关键。

  当前严峻的环境形势,除了官员环境考核问责制度尚未到位外,还缺乏一套激励各级政府和企业长期有效配置环境资源的机制。要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就必须要建立一套新的政策体系。面对中国市场经济秩序的逐步建立和完善,面对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建设的日益高度融合,环境经济政策已成为推动环境保护向纵深发展,实现以环境保护优化经济增长的必由之路。国际经验表明,环境经济政策体系是解决环境问题最有效、最能形成长效机制的办法,是宏观经济手段的重要组成部分。

  环境经济政策是以价格、财税、金融、保险等GDP手段调节各个市场主体,最终达到环境和经济共赢结果的政策。它以内化环境行为的外部性为原则,对各类市场主体进行基于环境资源利益的调整,从而建立保护和可持续利用资源环境的激励和约束机制。与传统行政手段的“外部约束”相比,环境经济政策是一种“内在约束”力量,具有促进环保技术创新、增强市场竞争力、降低环境治理成本与行政监控成本等优点。在国外已经有非常成功的经验,而且经过30年的实施,已经总结出30多条政策。

  从环保总局与各宏观经济部门合作情况看,一年内出台若干项政策,两年内完成主要政策试点,四年内初步形成中国环境经济政策体系,是可以预期的。正像潘岳所言,行政力量是不能单独解决环境问题的,虽然建立一套完整成熟的环境经济政策体系已经迫在眉睫,但制度建设必然是一个漫长艰难的过程,因为牵涉利益格局的调整,肯定要遭遇曲折和反复,绿色信贷面临的困难就是明证。所以,每出台一项新政策,并不意味着就会一帆风顺,反而可能遭遇更多的困难。

  绿色信贷和绿色保险作为中国环境保护的新生事物,绝不是一个时期内对环保的高压强化,更不是应对严峻环境形势的特殊手段,而是对于环境保护的新的制度探索。它是一个信号,预示着我国将加快推进环境保护的历史性转变,更多地采用法律、经济等综合手段来保护环境,打破单纯依靠行政手段的短期性和不稳定性困局;它是一个先行,昭示着我国以环境经济政策为先导,使环境保护逐步融入各项社会管理体系,最终形成有利于环境保护的社会管理制度的趋势。

  制度,才是最根本和最重要的。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