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CPI成先行指标 全国各地相继上调最低工资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2月21日 08:58 东方早报

  CPI成先行指标 全国各地相继上调最低工资

  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今年将研究建立,据了解,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已将制定《工资条例》作为重点工作列入2008年工作计划。有专家表示,作为解决职工工资的增长问题和保障问题的重要举措,《工资条例》的制定和出台或许将保证工资在一定程度上随着物价涨。

  伴随着CPI的不断走高,各地的最低工资标准也在相继上调。

  19日,国家统计局公布1月份CPI数据,同一天,江苏省宣布,全省各市、县(市、区)执行新的最低工资类别,其中有5区县主动提高了当地的最低工资类别。昨日记者获悉,广东省也将再次调整提高企业职工最低工资标准,平均提高12.9%。

  各地相继提高最低工资

  广东省劳动保障厅网站昨日在醒目位置发布,自4月1日起,广东将再次调整提高企业职工最低工资标准。

  调整后的企业职工最低工资标准分五个档次,分别为860元/月、770元/月、670元/月、580元/月和530元/月,平均提高12.9%,每个类别增长率超过10%,其中第五类增长最快,提高了17.8%。广东省劳动保障厅有关负责人表示,此次调整是根据广东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综合考虑近期经济增长、就业状况、物价水平等因素制定的。

  事实上,面对CPI的高位运行,并不是广东一省在行动。江苏省劳动保障厅19日公布,全省各市、县(市、区)执行最低工资类别,并有5区县主动提高当地的最低工资,原六合、江浦等地的最低工资标准增加了230元。

  在上月底举行的上海“两会”上,上海市市长韩正也表示,今年要根据物价调整最低工资标准。四川更是破例连续两年调整最低工资标准。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新闻发言人尹成基在1月底介绍,2007年底前,全国已有27个省份对最低工资标准进行调整。

  热议“CPI工资联动”

  去年上半年以来,受多种因素影响,CPI开始持续走高。国家统计局19日公布,2008年1月份CPI同比上涨7.1%,月度增幅创下11年来新高。

  记者了解到,2004年3月,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修订的《最低工资规定》要求,最低工资标准每两年至少调整一次。伴随着物价的一路走高,建立与CPI实行联动的工资增长机制的建议便不断被各方提及和广泛议论。

  在日前召开的北京市“两会”期间,市政协委员左立臣等提交的《关于应完善本市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着力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的建议》,引起了广泛关注。在广东省“两会”期间,也不断有代表、委员建议实行工资增长机制。

  国内劳动法学知名学者、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黎建飞教授表示,物价上涨指数应当作为工资增长的法定指标,即应当通过工资增长将物价上涨的指数弥补回来,保障劳动者的实际工资不下降,生活水平不降低。

  “保障实际工资,较之保障最低工资和保障工资支付,是对劳动者更高水平的保护,体现了现代工资保障立法的精神与发展。”他认为。

  正常工资增长机制料年内确立

  事实上,面对当前经济生活中存在的“负利率”问题,在各地相继调整最低工资制度的同时,国家主管部门也将推进工资增长机制工作列入工作计划。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新闻发言人尹成基日前介绍,今年将加快推进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建设。继续合理调整并严格落实最低工资标准,完善调整机制,加强对企业贯彻落实最低工资制度情况的监督检查。

  同时,研究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促进企业职工工资合理增长。建立健全预防和解决拖欠工资的长效机制,全面建立和完善工资保证金制度、工资支付重点监控制度。

  据了解,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已将制定《工资条例》作为重点工作列入2008年工作计划。经过前期调研,充分听取有关专家、企业负责人等各方面的意见,条例草案已经初步形成,目前正在听取各方面意见,最终将提请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

  有专家表示,作为解决职工工资的增长问题和保障问题的重要举措,《工资条例》的制定和出台或许将保证工资在一定程度上随着物价涨。

  来源:上海证券报

  相关新闻:

  工资增长可否考虑与GDP、企业利润挂钩

  让工资与CPI挂钩,恐怕是去年以来相当一部分上班族的夙愿。但正常工资增长机制的建立和完善,恐怕更需要让工资与GDP和企业利润挂钩。

  让我们跳出CPI和工资标准的讨论,研究一组宏观数据:

  来自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研究所的一份报告指出,2000年至2006年,我国居民总收入平均增长速度为11.2%,工资平均增长速度为11.6%,但同期财政收入的平均增长速度为19.1%,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平均增长速度达到25.5%。

  从2001年至2006年,中国劳动者报酬占GDP的比重从51.5%下滑到40.6%,营业盈余及固定资产折旧的占比从34.5%上升到44.8%,生产税净额从14.1%上升到14.6%。

  部分经济学家通过这组数据作出提示,中国工资形成机制长期滞后的原因是国民财富分配格局不均衡,工资增长落后于GDP和企业利润。

  国内劳动法学专家、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黎建飞教授认为,除了反映物价变动,工资至少还应反映三个情况:

  第一,与GDP增长同步应当成为工资增长的第一个标准;第二,与用人单位利润增长同步应当成为工资增长的一个自然指标。第三,随着劳动者工作年限的增加、劳动技能的熟练、工作能力的提高,工资增长也应当成为常态要素。每年增长6%至10%是许多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共识。

  据有关媒体报道,正是基于这种理解,北京市地税局局长王纪平也在北京两会上建言献策,随着物价的上涨,北京应转变从紧征税政策,工资中的个人所得税应以家庭为单位起征,并与物价指数挂钩,不能让个人所得税成为居民的负担。

  所以,建立正常的工资增长机制,并非是通过一部法律或者发布一道行政命令,要求企业按照CPI涨幅调高工资就能解决问题的事情,而需要从调整国民财富分配结构入手进行解决,适当推进个人所得税改革应该题中应有之义。

  记得政治经济学教科书说明,作为劳动力价格的工资实际是劳动价值的体现,那么工资就更应该与表明财富的概念挂钩,如GDP、企业利润,而CPI作为物价指数或许与最低生活保障关联起来更合适。

  因此也有必要指出,在CPI高位运行的时候,实际上一些企业的成本也是不断攀升,如果企业利润在成本推动压力下不断缩水,那么职工是否该涨工资,怎么样涨?应该通过协商来谈判,而不是靠立法去强制。

  来源:上海证券报

  上海政协委员提案 建议给全国每人发放1000元

  “建议给全国人民每人发放1000元!”

  这个“天上掉钞票”的故事,乍听上去有点像卖火柴的小女孩在寒冷冬夜,面对灯火璀璨的橱窗的突发奇想。但是,这实际上是一位上海市政协委员、资深经济界人士在今年两会上的正式提案。

  在今年1月召开的上海两会上,上海市政协委员刑普提交了一份正式提案——《建议研究全国人民每人发放1000元以分享财政收入高增长的提案》。刑普是上海汽车集团的副总经济师,曾在美国留学,专门学习经济学,之后在华尔街著名投行雷曼兄弟公司从事过数年专业的经济分析,是一位经济专业人士。

  在两会这样的庄重场合,这样一份提案看去有点“out ofbox(不合常规)”。但是,多位经济学家在看过记者转交的提案后都表示,这是一份以荒诞书写沉重的提案。

  在貌似谐谑的背后,隐藏着沉重的现实。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07年,我国GDP增长11%,财政收入达到5万亿元,增幅高达31%;全年CPI增长4.8%,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上年增长17.2%,农村居民收入增长15.4%(国家统计局局长谢伏瞻说,扣除价格因素,城镇居民收入实际增长12.2%,农村居民实际增长9.5%)。

  这意味着,在经济高速增长,国力显著增强的同时,全国人民并没有同步分享到经济增长的果实。而且,在高速增长的CPI面前,人民的实际购买力甚至是下降了。

  刑普的提案在上海两会期间提交。上海市政协提案委员会的答复是“不立案”,因为“这是全国的问题,不只是上海的问题”。

  2月19日,国家统计局发布消息:今年1月份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同比上涨7.1%,创1997年以来月度新高。

  听闻此消息后,刑普表示,他将寻找途径,将这份提案递交至全国两会。

  经济增长但居民实际消费力下降

  “初步核算,2007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246619亿元,比2006年增长11.4%。”1月24日,国家统计局局长谢伏瞻对外公布了2007年GDP数据。

  和高速增长的GDP相比,2007年的财政收入增长更为惊人。据财政部部长谢旭人不久前在全国财政工作会议上透露,预计2007年全年全国财政收入将超过5.1万亿元,同比增长31%左右。

  “近五年来,中国经济增长处于黄金周期,我国GDP连续五年实现两位数增长。国外经济学界有人称这是中国的‘黄金十年’。而且,随着财税收入改革效果的显现,我国财政收入的增长速度五年来以比GDP年均高10%左右的比例增长,现在的国库实力可以说是历史上最好的时期。”上海财经大学财政学教授胡怡建表示。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一组数据可以说明国库的充盈:2003年中国财政收入首度突破2万亿元,2005年突破3万亿元,2006年接近4万亿元,2007年突破5万亿元大关,三年翻一番。

  但是,和这组数据的辉煌相比,另一组数据则显得有点寒碜:近五年来,城镇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9.8%,农村居民的纯收入五年年均增长6.8%。

  也就是说,在经济高速发展的过程中,财政收入大幅度增加,但是城镇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增速仅仅为财政收入增长的1/3,农民的收入增长仅为财政收入增长的约1/5。

  而且,随着2007年初以来CPI的快速上涨,居民的实际可支配收入正在贬值。2007年全年CPI上涨高达4.8%,2008年1月的CPI数据更高达7.1%,创10年来新高。

  以一个中部地区中等城市——安徽芜湖为例,芜湖一个普通家庭的年收入和购买力或许能够说明一些问题。芜湖市民张鸠妹说,“2002年,我月工资1853元,丈夫月工资2400元,家庭年收入5万元。当时,猪肉7块/斤,我们住的地区的房价只有2000元/平方。到2007年,我退休后工资1300元,丈夫加了一次工资后,现在月工资是2600元,家庭年收入还是5万元。但现在的猪肉是15元/斤,房价5000元/平方。我觉得我们家的生活水平明显下降了。”

  可弥补货币和财政政策不足

  “我建议,可以通过向全国人民每人发放1000元的方式让人民直接分享改革开放的成果,作为CPI高增长的补贴,以快速刺激内需。”刑普在提案中说。

  刑普的提案非常严密,从现行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等多方面论证了“一人1000元”的合理性。

  眼下的经济全局是,虽然央行货币供应政策的调整可以起到一定作用,但不能改变外资预期人民币升值而大量涌入的趋势。

  更实际的困境是:我国在提高人民币利率,而美国等却在大幅降低利率以拯救经济。现实的利差加上预期的汇率升值,促使外币进入中国的浪潮一浪高过一浪。

  国内企业因信贷规模的压缩也会出现资金紧张,此时,大量涌入的投机热钱就拥有了更多的话语权。这是人们不愿意看到的场面。

  “诸多因素叠加,使货币政策效果大打折扣,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面对当下的情况有点力不从心。”刑普分析。

  政府在实施从紧货币政策的同时,也在实施适度扩张的财政政策。比如,2007年10月,财政部、发改委联合发文,将从财政中专项支出节能照明补贴。“这固然反映一部分农村扶贫和产业鼓励的导向,但也会出现不公。行业导向最终是拥有资本者获得最多利益,实际消费者和工人只是少量受惠,买单的却是全国人民,最终可能还是资本利益集团和官员寻租得益。”刑普说。

  考虑到民生问题,政府也在使用行政手段干预价格。从2007年11月至今,国家发改委、粮食局等五部委已经三次下令,要求各地确保粮油价格稳定,并组织了五批国家储备小麦和储备油投放市场。刑普认为,“这体现了公平原则,但长期而言却会使市场机制出现扭曲。”

  经济学界普遍认为,当下CPI持续高速上涨是结构性上涨,主要是供给面的问题;通过现在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调整,在今年下半年将见成效,CPI有望下降。但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的卢峰教授通过近十年的数据研究认为,当前的CPI上涨,既有结构性的问题,也有总量的问题,属于通货膨胀的范畴,消费、投资、顺差三驾马车一齐狂飙,因此,当下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未必能在下半年收到效果。

  刑普认为,每人发放1000元的好处,在于改变行政投放中的寻租,防止投放管道上的滴漏,让人民直接享受经济高速增长的成果,舒缓通货膨胀带来的民怨;还能迅速刺激国内消费市场;而且,这对每个行业的机会也将是均等的,可以去除行业游说和资本利益集团的偏袒受益;还能够“劫富救穷”,1000元的边际效益,对于广大农村地区和城市低收入者来说,大大高于中产阶级等高收入人群。

  同时,“每人发放1000元的政策及相应机制也将改变投机者对人民币升值的预期,增加政府宏观调控的手段。每人发放1000元,实际也是提高了货币供应,人民币的实际购买力将下降,自然会使汇率的基础发生改变。根本改变汇率预期,将使外国投机者却步。”刑普在提案中总结每人发放1000元的益处。

  国际上有先例

  “我的提案看起来有点‘out ofbox’,但其实非常严肃。”刑普强调,“而且,在国际上,这样的做法并非没有先例,美国、新加坡、香港都曾经有过类似的做法。”

  美国历史上曾经多次全民退税,最近一次则刚刚发生。2008年2月7日,美国参众两院通过1680亿刺激经济法案,2月13日,布什签字使退税法案正式生效。这一法案意味着:单身纳税人将享受一次性退税600美元,夫妻加倍,儿童每人补助300美元,不需要纳税的低收入者包括靠社会保险退休金生活的老人和退伍残障军人也可获得退税300美元。

  在新加坡,国民也能够直接从政府获得金钱,分享国家财富增长的成果。就在2月15日,新加坡政府宣布:由于过去一年新加坡情况大好,国家财政盈余达64亿新元(约人民币360亿元),政府决定还富于民,从财政中拨款18亿新元(约101亿人民币)。具体的分配方案是:大多数国民可获300新元(约人民币1682元),低收入者可获400新元(约人民币2290元),低收入年长者则可再额外获得200新元(约人民币1125元)。

  香港也有通过退税让人民直接分享经济高速增长的事例。

  “是退税还是发钱,具体的幅度是不是1000元,这些操作层面的问题,还有再研究的必要,我的提案主要是想引起决策层对这个问题的关注。”刑普表示。

  “该政策建议,还待具体宏观数据和模型的支撑,以及专家、学者的进一步批评与完善。应该由政府立项,拨出研究费用,由高校或社科院完成课题,交人大和财政决策。”刑普在提案的最后如是说。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通胀压力大、钞票缩水跑赢CPI打响钱包保卫战

  7.1%,2008年第一个月的CPI水平创下1997年以来的新高。

  面临高通胀压力,人们的第一感觉就是钞票缩水,资产贬值。如何能让手中的资产保值、增值成为投资者们密切关注的焦点,本期《钱沿周刊》就为您构筑一道抵御通胀防线支上几招。

  可转债投资良机或现

  昨日,中石油和上港转债完成了网上和网下的同时申购,多家机构纷纷建议积极参与申购,认为投资价值较高。但是,公式复杂的可转债特别是分离转债能否成为高通胀下抵御风险的良方?

  分离可转债在上市后就拆分为债券和权证两项独立的部分,而可转债的债券部分投资价值只能作为纯债保本,一般不超过3%的年利率大大低于同期定存利率和其它债券利率,2004年11月10日发行的包钢转债就是事先约定的浮动利率,分别为第1年1.3%,第2年1.5%,第3年1.7%,第4年2.1%,第5年2.6%。昨日网上、网下同时申购的中石油和上港转债的初步询价也都被市场普遍定在最低值0.8%和0.6%。银河证券分析师认为:分离可转债其实有两种投资方向:其一为持有到期,按照0.8%的利率来算,估计上市后债券面值为74元左右,6年后持有到期可以获得6%左右的保本收益,虽然相较于定存利率还是有距离,但是分离债的权证部分投资价值会将其弥补。这也就是第二块,被分离的权证价值。可分离债其实就是由债券和一份看涨期权构成,如果投资者看好挂钩股票,那么其中就存在换股的套利空间。但是,联合证券张晶提示道:“由于一方面公司债发行规模小,另一方面它的担保情况也不佳,在二级市场的流通性较弱,投资者应当注意其中的风险。”当然,对于分离债来说,预期收益稳定,并且伴有看涨期权性质的权证就是它的投资价值所在。

  也就所说,对于风险偏好较低,同时又只有一颗“鼠胆”的投资者来说,选择频频发行的可转债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通胀收益股价值或被高估

  作为增值策略的主战场,股票市场牵动着无数投资者的神经。虽然在通胀率居高不下维持超过半年,1月份CPI又创11年新高的情势下,资金面紧缩政策被维持成为必然让投资者的心凉了许多,但是监管层连连打出的几张救市牌又让股民们爱恨交加,进退两难。

  对应通胀,分析师在投资策略上给出了一些建议,例如国泰君安资深分析师翟鹏就认为:整体上来说通胀对于股市属于偏负面的影响,由于食品价格的上涨是消费价格指数步步高攀的主要诱因,一些上游产业成为了通胀收益板块,例如农产品、能源和有色金属类。“在多数指数基金都加强了对农产品板块的配置,在资金面上对这些创业就已经或将长期形成资金支持,但是由于通胀已经持续了较长一段时间,农产品的部分个股已经被高估,投资者在关注的同时要谨慎为先。”翟鹏分析道。除此之外,消费类和服务类的板块也是他提议关注的,在通货膨胀的经济条件下,例如化肥、农药和医药板块的提价能力会较高,股价攀升的可能性值得期待。

  外汇资产勤关注

  今年以来,人民币步入升值加速通道,昨日人民币中间价报于7.1452,是连续第四个交易日创下了汇改以来的新高。对于持续通胀,人民币升值确实能起到一定的缓解功效,但是对于投资者来说,在CPI的高压之下如何保持手中的资产不缩水才是保守之举。

  招商银行理财师王蕾认为:首先,持有外币资产的投资者要在准确把握人民币升值和贬值的相对性之后再处决定资产处理。“人民币对美元、英镑都渐渐在走下坡路,手中握有它们就会面临缩水的风险。对于短期内没有使用需要的人来说完全可以兑换成本币以减少汇率损失。而人民币对欧元等强势货币不升反降,不会面临类似问题。”王蕾表示。

  另外,对于时间不够充裕的“慵懒型”投资者,适当配置固定收益类产品是难以抵御通胀的,就1月份7.1%的通胀率来算,很多最高5%左右的银行理财产品都难以“补漏”。“某些挂钩美元的结构性理财产品就更似财富陷阱,这类产品流动性较差,暂时不建议投资者购买。”招行财富管理中心理财师表示。

  铂金虽狂飙投资需谨慎

  国际市场,昨日铂金价格在黄金、原油的拉动下迈入历史新高门槛,2月19日的4月铂金期约结算价报每盎司2153.10美元,国际金价最高至930.50美元/盎司,而国际油价收盘也首破100元大关。国际铂金的大涨让国内铂金饰品价格急速飙升,同时也让部分投资者嗅到了投资的味道。

  业内专业人士介绍,铂金的主要产地在南非,由于近日南非断电危机导致的铂金产量骤减是铂金价格在国内急速飙升的主要原因。

  但是能够将铂金当作和黄金一样的投资品种还值得商榷。

  首先,铂金虽然稀有而且价格较高,但是不具备黄金“硬通货”的基本属性,难以变现会极大地影响它的投资和投机价值。也就是说由于市场成交量较小,把铂金币作为一种收藏品更值得推荐。其次,此次铂金价格的大幅上涨主要成因是供给方出现的链条中断,2003年发行的1/20盎司的熊猫铂币在2006年初的市场价格一度下跌至425元,也就显示了铂金价格的极大不稳定性。第三,铂金的投资品种单一,从1987年开始发行第一枚铂金币以来,它只有生肖、熊猫和奥运等几数几个品种。

  所以,投资者在选择投资铂金时莫要被其灿亮的光芒迷了眼。

  基金配置不可缺

  作为保值投资渠道,债券型基金得到了理财专家的推荐。上海农行理财师顾海萍建议,追求较高收益的投资来说债券型产品可以作为资产组合中平衡风险的品种适当配置。“由于宏观经济预期长期稳定发展,奥运概念、人民币加速升值、两税合并等等为上市公司提升业绩提供了依据,而且目前市场仍在负利率情况下运行,适当配置债券型基金不但可以规避震荡行情下股票市场的大起大落,而且还能在持续通胀下实现保值。”她向记者解释。另外,进行定期定额投资基金也是适合特定人群的。对于有固定月收入、没有太多时间的上班族或者一定时期后有用钱计划的人们来说,采取定期定额投资法,可以有效地回避市场风险,稳定而安心地获取市场平均收益,而不至于眼睁睁看着辛苦赚得的资产贬值。

  理财产品巧配置

  银行理财产品是理财队伍中的一支生力军。2007年,共有39家商业银行(30家中资银行和9家外资银行)推出个人理财产品2404款,同比增加108%。对于中小广大投资者而言,购买银行理财产品是保值、增值的一个有效手段。

  上海浦东发展银行上海分行理财师陈璋表示,目前银行理财产品中新股申购类产品、信托类产品收益比较稳定,而投资于基金、黄金、外汇的理财产品则风险较大。“一般而言,打新产品和信托产品的本金不会发生损失。在07年,新股申购类产品的平均年化收益率为15%,信托类产品的收益率则在5%左右。风险较大的基金类产品则可以获得60%-80%的收益率”。

  对于近期的银行理财产品“零收益”事件,大多发生在投资海外结构性理财产品中,陈璋对此认为,“目前,海外市场波动较大,QDII产品目前的收益情况也不好,投资者尽量避免出海投资。”

  在谈到购买理财产品的注意事项时,陈璋向记者表示,在购买银行理财产品时,根据自己的风险偏好程度,选择保本或非保本产品。其次应该注意产品期限,以半年期到一年期的短期投资品种为宜。

  除此之外,投资者应该清楚了解产品的性质、投资方向、产品费率以及收益率说明等基本信息,做一个明明白白的投资者。同时,在CPI高企的今天,更应该注重资金的流动性,关注产品是否有质押条款、提前赎回机制等。

  风险与收益是并存的,因此投资者要学会合理配置资产,“一般而言,投资于股票与基金这类风险较高的产品的比例应不超过40%。”陈璋如此建议广大投资者。

  黄金投资成焦点

  2007年下半年起,CPI持续高位运行和国际金价的大幅上扬使得黄金成为了投资的焦点。而随着国内黄金投资渠道的不断拓展,炒金队伍日益扩大。

  黄金作为“天然货币”,是资产保值增值首选。黄金价格与美元、国际原油走势挂钩,基本是全球联动,不受国内信贷政策、物价上涨等因素影响。

  目前市民投资黄金的渠道很多,工行、兴业、华夏、深发展等银行均提供实物黄金交易,金价与上海金交所挂钩。此外,中行、建行等还开通纸黄金交易,变现更为灵活,费率较实物黄金投资更低。

  对于黄金投资,陈璋认为,在现在黄金牛市的背景下,每个人都可以考虑进行一些投资,但资产投资比例不应超过5%。对于想保值的投资者而言,应该选择实物黄金进行投资,纸黄金是一种账面交易,本质更类似于炒股,只通过电子交易而不进行实物交割。

  来源:上海证券报

  更多精彩资讯尽请关注东方早报网-《财经》频道

  编辑:倪鹏翔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