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国内打印耗材企业面临原材料“无米之炊”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2月21日 03:50 第一财经日报

  

国内旧耗材回收体系和渠道并没有完善,回收的量与国内耗材企业的生产量相去甚远 CFP图2008年下半年,中国打印耗材企业将有可能集体面临原材料枯竭的问题。

  昨日,《第一财经日报》从中国计算机行业协会耗材专委会和多家国内耗材企业了解到,去年4月商务部、海关总署、环保总局公布的《2007年加工贸易禁止类商品目录》(17号公告,下称“17号文”)中,将旧墨盒和旧硒鼓作为废旧打印机零部件而被列入电子垃圾,禁止进口,该“17号文”于2007年4月26日生效。而国内打印耗材企业超过80%的原材料都是依靠海外进口的旧墨盒、硒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用完了一些库存材料之后,“17号文”从今年下半年开始将对国产耗材产业链形成致命打击。

  “仅仅是国内回收的墨盒根本不足以支撑国内企业的生产量。”中国计算机行业协会耗材专委会秘书长龚滨良表示,耗材是属于消耗品,将其列为打印机零部件是不科学的,目前协会和企业已经开始向政府反映这个问题。

  据国内耗材企业透露,商务部已经在去年下半年回复这一请求,目前正在调查了解的过程中,是否会调整“17号文”中禁止的商品目录,还有待商务部最终裁决。

  无米之炊

  “国内每年硒鼓销量达到2700万左右,墨盒销量1亿个左右。”龚滨良表示,其中大部分都是国内耗材企业生产的再生耗材,而这些再生耗材原材料的80%以上都来自于进口。

  据透露,商务部等政府部门将旧耗材列入洋垃圾,原本是想防止不法厂商利用洋垃圾非法牟利,污染环境,鼓励国内企业回收国内的旧耗材。但现实是:国内旧耗材回收体系和渠道并没有完善,回收的量与国内耗材企业的生产量相去甚远。

  “目前国内旧耗材的主力军还是那些‘马路游击队’。”龚滨良表示,这些“马路游击队”回收的旧耗材,相当一部分又被不法厂商拿去做假冒产品。

  国内耗材企业陷入无米之炊的困境。

  珠海一家知名耗材企业高层表示,国内耗材企业之所以能够撑过2007年,是因为国内耗材企业在“17号文”出台之前已经听到风声,大家都在“17号文”出台之前,向相关部门申请很大的旧耗材进口配额。凭借已批的额度,大家才没有在2007年闹“灾荒”。

  “估计这些配额在今年上半年就会用完,今年下半年,大家都会面临原材料枯竭的危险。”上述高层说,国内回收旧耗材的量只够国内厂家10%左右的生产量。

  产业链之忧

  “珠海被业内誉为‘耗材’之都。”再生时代公司总经理李广连表示,国内生产再生耗材相关企业上千家,珠海就聚集了500家左右,其中为再生耗材厂家提供墨水、配件的相关企业占60%~70%。

  珠海一家耗材企业高层表示,目前珠海耗材产业链分工非常细化,大的耗材厂一般只是组装。如果自己工厂都没有原材料(旧耗材的空壳)生产,那些生产墨水和配件的上游厂家产品同样也没有出路。因此,受影响的不仅仅是国内再生耗材厂,而是整个产业链。

  “再生耗材一般不涉及专利问题,而且有些型号的耗材必须回收再生。因为国内厂家生产不了,如果做全新的,必然会导致专利问题。”该高层说。

  李广连表示,国际打印巨头基本上都采取“低卖打印机、高卖耗材”的销售策略,通过耗材来赚钱,“17号文”客观上将为国际巨头打开了赚取高利润的方便之门,同时打压了国内的耗材企业。

  对策

  “我们已经逐步开始生产全新耗材。”广州奥达公司市场总监宋华安表示,全新耗材与再生耗材在成本上差别不大,目前公司生产耗材60%以上已经是全新耗材。但还有相当一部分型号的耗材必须再生,因为销量太小。

  龚滨良表示,由于再生耗材也需要一整套的清洗和修复工作,因此再生耗材与全新耗材在生产成本上差不多,但对国家来说,再生耗材可以节约95%能源和65%原材料成本(塑料)。

  龚滨良指出,针对“17号文”,国内耗材企业应该大力发展全新耗材,促进兼容耗材的技术研发,加强知识产权的认识和保护,同时促进国内旧耗材回收体系的建立。

  不过,龚滨良还是希望商务部能够调整“17号文”的商品目录,对旧耗材进口开一个口子,以解耗材企业的原材料之忧。为防止二次污染,再生耗材行业也应该设立准入门槛,对再生耗材企业的资质应该审批,要求具备废水、废料处理能力和设备。


孙燕飚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