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钱塘江:生态与经济孰重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2月20日 09:26 中国经济时报
■章小星 钱塘江潮,滔滔千里之势,涛翻浪涌,颇为壮观。钱江潮造就了“天堂”里的金土地——沙地,在这里,人杰地灵,经济繁荣。 然则,这条浙江省的第一大河,却一度陷入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两难境地。如何平衡关系,是当前需要破解的一大难题。 弄潮经济 “天时”、“地利”造就了钱塘江涌潮,“人和”则造就了一批“弄潮儿”。 据耐得翁《都城纪胜舟船》记载:“浙江自孟秋至中秋间,则有弄潮者,持旗执竿,狎戏波涛中,甚为奇观,天下独此有之”。 现年61岁、家住萧山区义蓬镇的苗大爷,就曾靠“弄潮”谋生,以抢潮头鱼闻名,那些经历,如今回想起来,依然惊心动魄。“要在潮头中抢鱼,得玩命呀,你必须跑得比潮水快,一边跑一边回头,一看到有鱼,不用想,直接跳进去抢,抢到了再跳出来。”据他说,每年都有因为抢潮头鱼而被潮水冲走丧命的。 在我的印象中,直到上初中前,毗邻苗大爷家二层小楼的小池塘里,一直栖息着一艘小船,长不到8米,宽不到1米,两头尖,中间大,就像一个织布机上的梭子。不知何时,这艘沉封的小船不见了,前年,池塘也被填平了,铺上了绿草地,成为公共健身场所。 “那条小船是捕鱼的工具。”苗大爷笑着说,发展到后来,抢潮头鱼的战术有所改变,单打独斗转为团体作战,“我们一般四人一伙,共用一条船,在捕鱼时,1人拖船,另外3人抢鱼,拖船的人必须身强体壮,眼明手快,谁先抢到鱼,谁有危险,就急速拖船过去。” 抢潮头鱼是一个危险的行当,但也有一批艺高胆大的渔民靠此起家,盖起了一栋又一栋的小洋楼。 钱塘江呈之字形,因此,它又名之江。在上世纪六十年代,潮水曾一度到达紧邻我家门后面的大坝外,也是从那个时候起,萧山开始大规模拦海造田。 沿江农民在人民政府的支持下,依靠集体的力量,贯彻“以围代坝,以围促淤,围垦与治江相结合”的方针,乘冬季小潮汛之际进行围垦,从小规模围垦到大规模联合围垦,至20世纪末,共围垦土地50多万亩,称为新沙地。 新围的沙地是组成萧山沙地的最大板块,它使萧山沙地的面积大为扩展,可谓是钱塘江畔的“聚宝盆”。 自萧山第一期大围垦开始后,钱塘江南岸的沙滩被一期一期地拦海造田,江南搞了围垦海涂,江北就涨起了大片沙滩。苗大爷他们抢潮头鱼的地理位置也从南转向北。 由于大江大河的治理和围垦建设,钱塘江的面积比原来大大缩小,但县境面积有大幅增加,为土地紧缺问题解了燃眉之急。可以说,萧山的四分之一土地是向钱塘江要来的,其北、东、西三面濒临钱塘江,南接南沙大堤。联合国粮农组织曾经惊呼,这是“人类造地史上的奇迹”。 生态危机 经济在发展中,但不知何时,江岸的树林被伐光了,昔日的自然风景被高耸入云的楼房替代。一块块的广告牌竖立在江边:临江别墅,让您推开窗就能看见大潮! 江景房、别墅区,恍如眨眼间已遍布周围。 前年,再去观潮时,潮水似乎缺少了儿时的纯粹。翻涌到眼前的潮水,是土黄色的泥沙污浊水,夹带着江边冲上来的杂草,干枯的芦苇等杂物。江上不时漂过垃圾、杂草和矿泉水瓶。听一些以前的渔民讲,江里鱼的种类在逐年减少,一些鱼的品种甚至濒临灭绝的危险。 白鳍豚是我国特有的珍稀水生哺乳动物,是世界上仅存的四种淡水豚之一。60年代,白鳍豚在钱塘江中随处可见,到了70年代,白鳍豚已在钱塘江中绝迹。 有资料显示,由于酷鱼滥捕、围湖造田、拦河筑坝、工业污水污染,破坏了水域生态系统,使淡水渔业捕捞量逐年下降,至今下降的趋势仍未停止。 目前,钱塘江的总体水质只能保持在国家地表水一至三类标准左右,仅勉强符合饮用水要求,且经常受到咸潮和流域内工农业污染的困扰。前两年的“蓝藻”现象,“水葫芦”的泛滥成灾,钱塘江流域的生态保护问题日益严峻。 更令人担忧地是,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钱塘江边的一些化工厂、制革厂、染料厂,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长期把未经处理的工业废水直接排入钱塘江。还有一些在钱塘江南边的农民,为了富裕的生活,把钱塘江的一块水域割成几块,专养螃蟹,为了保证蟹卖个好价钱,把污水排入钱塘江,把清水排入自己的池塘。 再这样下去,钱塘江将被严重污染,原本清澈的江水将被浑浊的沙泥替代。 浙江省一份环境调查显示,全省估计可开发利用的水资源量约为300亿立方米,而这一资源消耗在2014年左右即可达到。因钱塘江被严重污染,杭州的饮用水源安全面临严峻考验。 拯救水源 一边赚钱一边投诉,在水质污染的严峻形势面前,流域人民的心态很矛盾。 为拯救生命的水源。浙江省环保局多次向社会公布能耗高、污染物排放量大、不符合环保要求的企业名单,并责令这些企业限期整改。 一些对钱塘江污染影响大的企业已经或正在搬迁。全省造纸行业纸浆生产线全部关闭,味精污染已完成全行业整治,累计完成1292个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的污染整治,新建、扩建992座乡镇垃圾中转处理设施…… 2004年10月,浙江开始为期三年的“811”环保行动——就是对8个地区11类产业整治重点,环保检查的力度不断增加。目前又扩大到9个地区11类产业,被称为“911环保风暴”。 过去3年,是浙江省环保立法进程最快、出台文件最多的3年。先后出台了《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条例》、《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环境污染监督管理办法》等15部地方性法规和规章。省委、省政府出台了《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若干意见》等20多个综合性文件。 3年来,仅省财政直接用于环境污染综合整治的资金近20亿元。 又有消息称,日前,钱塘江上游第一座污水处理厂——开化县污水处理厂建成并投入运行,该厂累计投资1.5亿元,铺设污水管线30公里,日收集处理污水2万吨。 根据浙江省环境监测中心提供的数据:2007年,钱塘江水系一类至三类水质占73.3%,比2004年同期提高17.8个百分点。“钱塘江总体水质略有好转。” 但这一切并未就此划上句号,整治工作刚刚开始,钱塘江的生态保护,是一个长久的课题。人们期待着,天变蓝,水变清,环境和资源将不再为经济发展而“埋单”。
【 新浪财经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