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乌江“断流”淹没千年古镇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2月20日 09:26 中国经济时报
■周雪松 春节前夕,能通航500吨以上轮船的乌江,突然变成了一条小河沟,位于乌江彭水段的居民争相下到江底,一睹撩开神秘面纱的乌江真容。 昔日穿梭往来的大小船只搁浅在岸,河床裸露,滔滔江水变成了涓涓细流。传言有人在下游武隆羊角镇河段发现价值连城的玉佛后,寻宝者的热情更是高涨。 大江断流,徒步过江,探寻宝藏……乌江,公元2008年初,载入了与寻常不同的历史。 断流寻宝 我的家乡在乌江上游阿蓬江畔,小时候就曾目睹人头顶衣服“走”过江去(当地人称之为“踩软水”),我一直对这样的水性佩服得五体投地。 1月上旬,乌江彭水电站正式下闸蓄水,从远古时期就滔滔奔流的乌江在彭水万足古镇被拦腰截断,电站至彭水县城河段变成涓涓细流。从1月12日开始一直到春节前夕,乌江河道武隆白马到彭水电站段全面封航。据悉,在乌江下游建设的彭水电站是重庆市有史以来最大的能源建设项目。 尽管是人为所致,而且也只是暂时的“断流”,但这还是引起了当地居民的关注,毕竟,乌江还从未出现过这样的情形——这里虽江面开阔,但依旧水深流急,即使在最严重的枯水季节,江水照样浩浩荡荡奔流不息,从未断流过。 2月6日也就是大年三十上午,备受瞩目的乌江彭水水电站首台机组4号35万千瓦水轮发电机组成功并网发电。 据当地人介绍,从1月上旬乌江断流开始,一些认为乌江河床有宝藏的人,就沿着河床寻觅宝藏。河床难以想像地全部裸露出来后,不乏当地居民突然产生兴奋和难以抵抗的冲动——到江里去看个究竟。 上世纪中叶前,乌江是一条水运繁忙的重要水路,也是渝、黔、湘3省市货物进出的重要水上通道,经常有画舫、大船等在江中沉没,民间也流传着江里有宝的传说。 据媒体报道,河床裸露后,每天沿着河床搜寻宝藏的约在30人左右,后来很快发展到了上百人。尤其是“有人在武隆羊角镇挖到玉佛”的传言,使得寻宝者的热情更加高涨。 武隆县羊角镇的居民王某,1月12日在河床上捡到了2枚“乾隆通宝”的铜钱后,也成为了“探宝队”的一员。和王某一样,许多怀着“碰碰运气”的当地居民开始了他们冒险寻宝之旅。 古镇消失 龚滩位于重庆市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西部,是乌江上有名的险滩,澄碧如玉的阿蓬江在这里汇入乌江。 我的老家在龚滩上游,从老家过去,到龚滩最多不过几十里,由于地处川、湘、黔三省交界,自古以来,龚滩就是乌江上的水陆货运转运中心和重要集镇,历史上曾经有数百家各类商号、客栈,生意兴隆,商贾云集。民国初年,龚滩古镇曾盛极一时,连汇丰银行也在龚滩设有分行。 龚滩古镇曾被誉为“乌江岸边第一古镇”,是千里乌江画廊一幅独特的风景,改变龚滩古镇命运的就是上文提到的乌江彭水电站。如今在龚滩,古镇已经荡然无存。那最后遗留的部分废墟,也伴随着彭水电站的下闸蓄水而没入江底。 古镇之美在于她的古朴。在乌江东岸的一处斜坡之上,古色古香的庭院依山就势,高低错落,一排排吊脚楼沿江而建,千姿百态,顽强地撑起当地居民的生活,而与古镇相对的乌江西岸则是如刀砍斧劈般的悬崖,悬崖下奔流着湍急的江水。一条青石铺就的古老街巷蜿蜒其间。青石年代久远,一年年一代代被赤脚、草鞋、布鞋、胶鞋以及皮鞋等踏磨得光滑玉润。 在古代,龚滩是通向夜郎的咽喉要塞,镇上著名的建筑有三教寺、镇滩寺、川主庙、铁围城、蛮王庙、上不沾天下不着地碑、明代万历年间的‘第一关’双钩题刻、摩天石柱、西秦会馆以及一沟十三桥等。 漫步在古老街巷,不经意间,可以发现巷子的石壁上生长着一种凤尾蕨,青苔在潮湿的石板上繁衍,何首乌从墙角爬上板壁,搜山猫的藤悄悄攀上了屋顶,偶尔也能在街巷看见孩子们的嬉戏打闹,以及不知谁家的狗躺在了石板路的中央…… 相对都市的喧嚣而言,多数时候,古镇的街巷是静谧的,静谧得就像悠闲坐在自家门槛的老人注视过客时,笑容中深深的皱纹,古镇在宁静、古朴、从容与祥和之中又多了一份沧桑之感。 2005年,乌江彭水电站动工,是年掀起了一股龚滩古镇游的高潮,听说龚滩即将消逝,喜爱古镇的人们纷纷从四面八方赶来和古镇诀别,他们贪婪地用镜头纪录下古镇的最后身影,后来的人们只看到了一片断垣残壁。 “2007年的乌江之水比往年显得更加冰冷,冰冷的江水不只是一柄软软的刀子,蛮横地切断人们平静的生活,切断古镇久远的文化,切断了一千七百多年的历史!”在古镇搬迁之前,一位游客描绘了她最后不愿离去的情景:千年的江风,吹过沧桑的吊脚楼,拂过光滑的青石板,留下如耳语般的声声叹息,有欢娱,有悲歌。 公元2008年,随着江水渐渐漫过片片残砖碎瓦,名义上最后仍象征古镇的废墟宣告了龚滩生命的窒息与终结。昔日乌江上的险滩变成了高峡平湖。
【 新浪财经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