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运河上的老船公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2月20日 09:26 中国经济时报

  ■本报记者薛娟

  1998年前后的一天,我和母亲帮从新疆回来的姨妈家的表哥到朝扬渡口附近看有意向的女方。在离开“三间朝南青瓦房,门前有棵桂花树”的刘家后,再去河对岸姨妈家时,过河没有大桥便只能坐河上的渡船。远远的便见一条装满蚬子的小船徐徐驶来,行船的是一个六十开外的老人,腰弯成一把弓,虽然满脸皱纹,笑声却十分爽朗。

  将自行车放在四五米长的小船上后,才发现船上还有扑腾腾的几只母鸡,人都坐在船肚子里的板凳上,手抓在船帮上。

  船摆渡到河中心时,忽然听到手机响,左右张望才发现六、七十岁的老船公有惊奇之举,原来他正对着手机喊:“再有半个小时我就去接你们!”然后对我们说有两三个人在哪儿哪儿等着他去接。上个世纪90年代末,手机在农村还是个新奇玩意儿!

  “您老年纪这么大了,怎么不待在家里享清福?还这么辛苦地来回行船。”有同船的人跟老船公打趣。

  “没办法,自小就爱和船在一起,离了船心里就不舒服,这么多年也习惯了。闲着也是闲着,何况身板儿还硬朗,靠行船赚俩钱也不用子女们担心。这不,女儿给我配了个手机让我联系业务。”老船公笑嘻嘻地说。

  细聊之下,才知老船公之所以爱船,正因为小船记录着他的奋斗史,而他现在行的这艘小船更是他的命根子,船板间隙用麻丝油灰嵌得严严实实,一有空闲,老船公便会拿桐油涂抹船身,每块船板都被他抹得锃亮。

  旧社会,老船公常用船装载三五只壮猪,挂起布帆,经老碾砣港过长江,到江南甚至上海卖猪,求的是价钱比江北好。每做一趟过江买卖,都如闯鬼门关般惊心动魄。在江面上,时遇江猪江豚拱船,更惧江匪敲诈。

  民国36年腊月的一天夜里,木船装了八只壮猪,刚刚行至江心,不料大风乍起,木船顷刻颠覆,壮猪全部淹死沉没江底,他幸被好心的渔人搭救,方捡回一条命。

  从此,老船公的父亲再不让他行船做生意,而是送他到小镇上的中药房当学徒,短短几个月,他就熟记了许多药名,学会了煎、熬、炮制等制药工艺。

  但人虽在药房,心却系在船上。没干多久,老船公就溜回了家,说服三个弟弟卖了牲口卖粮食,凑足一扎钱,在天生港造了一条十几吨位的大船,雄心勃勃要出海捕鱼。大船造成下水第二年,北京发话下来,中国船舶业实现公私合营。他和弟弟们梦想发家的大船,理所当然地成了船舶合作社的一员。

  那船虽然离开了老船公的身,但一刻也没有离开他的心。每年农闲之际,他总是从老家九华步行七八十里路,赶到天生港,从泊在江滩上的大大小小林林总总的船队里,找他的所爱。找见之后,便爬上船,从船头仔仔细细抚摸到船尾,然后站在船板上,点上一杆旱烟,眯起双眼猛吸几口,慢慢地吐出一团烟雾,脑海里浮现的是鱼满舱、虾满筐的美景……可当他睁开眼,却见大船已桅损锚锈,船体上长满苍苔。在三年困难时期,打鱼人没有一个吃饱肚子,谁有力气行船出海﹖

  “文革”后期,老船公把家前屋后几棵碗口一般粗的苦楝树、银杏树砍倒,送到供销社,换了一堆杉木料,又约请了几个会木工的朋友,日以继夜地造了一条木船。小船试水那天,他跑了几个村,才找到一只羽毛全黑的狼山大公鸡。取其血,虔诚地洒在小船上,说是能避邪;又把神台请到河岸边,点上高香,燃起红烛,敬河神,供财神。然后,饮完三碗高粱酒,老船公便怀揣一只印有“大海航行靠舵手”字样的蓝花碗,扛上补丁叠补丁的铺盖卷,一撑竹篙子,一声长号子,消失在大河深处。

  那些光景里,老船公东到苴镇、洋口,北至兴化、高邮,春夏秋冬,浪迹江河。把捞到的一船船蚬子螺儿小鱼,换成了点灯的油、御寒的衣;变成了弟弟妹妹上学的书、写字的笔。

  可是好景不长,有一天,公社派来几个戴红袖套的,扛着铁钎,捣破了船底,举起斧头,砸烂了双桨。他们大声宣告,不能让小船也长出资本主义的尾巴。

  看着与自己朝夕相处的船儿被反动派砸成木片;望着船舱里打碎了的那只蓝花大碗,‘舵手’、‘大海’的字样已成碎片,老船公的心都在滴血。所以,待大环境变好之后,他就又造了一条船。

  “现在,如海河上再也见不到渡船了,就连朝扬渡口都有了过河大桥。”今年过年期间,在不经意聊起这段曾和母亲坐渡船的经历时,父亲告诉我说。

  从2000年起,南通市投资8800多万元,对尚在运行中的159道渡口实施以桥代渡工程。2004年底,随着通扬运河、如海运河、如皋港引河等河道上的最后11道渡口的12座代渡桥进入扫尾阶段,南通成为江苏省第一个“无渡大市”,率先告别内河渡口。

  “那就再也见不到渡船了,也不知道朝扬渡口的那个老船公现在怎么样了?”我问父亲知不知道那个老船公后来的情况。

  父亲告诉我,老船公行船一直行到朝扬渡口建桥后,而当时老船公已有八十高龄,即便不建大桥,儿女们说什么也不让他再下水了,硬是把小船牢牢地拴在屋后的桥墩下。

  后来,因为儿女都在城里,老船公便被接进了城,住在儿女家,颐养天年。一开始他不习惯呆在楼上,瞅空总往楼下跑。为了不让老船公感觉寂寞,女儿特意买了儿童识字卡,教他看图识字学语,许多字他都很难记住,唯独认得船字。

  有时回到农村老家,眯着双眼,坐在阳台上晒太阳,听着从江面上传来的汽笛鸣叫,一声连着一声,老船公脸上便会露出久违的微笑,呈似睡非睡状。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