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崛起的厂房 消失的河流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2月20日 09:25 中国经济时报
■本报记者 王小霞 “四、五年前,每当夏天来临的时候,这里到处是绿油油的庄稼田地,田地的四周,有许多纵横交错的小溪在流淌。走在大路上,迎面扑来的风中带着草香,到处都可以听到水流、蛙鸣的声音。多少年来,这种画面和声音始终留在当地居民的心底。” “如今,这些庄稼田地已经变成了各种厂房,发电厂、缸瓦厂等等,一排排死气沉沉的厂房,绕耳不绝的机器轰鸣声,各种工业垃圾充斥大地。流淌的小溪早已消失,甚至连一些当地知名的小河也都干涸已久。过去那个风景如画的家乡早已面目全非。” 2008年2月14日,本报记者在自己的家乡甘肃省平凉市四十里铺镇采访时,当地居民刘林这样告诉记者:地方为了发展经济建起各种厂房,人们在壮大腰包的同时,失去了很多更重要的东西,比如那些消失的河流背后其实是一种生态环境的破坏。只是,目前全国很多欠发达地区根本没有保护生态环境的这根“弦”。 经济发展了 今年春节,南方大面积冻灾让成千上万的游子无法回家过年。记者有幸经过复杂辗转终于于春节前夕回到了家乡。刚刚与接站的家人走到家门口,就碰到了一位多年未谋面的邻居。对方玉树临风,全身装扮得闪闪发光,开着一辆高级轿车。看着我迷茫的眼神,家里人赶紧给我介绍,你这位大哥现在是某某厂的董事长。 过年在家乡的走访,记者了解到,我回家刚碰到的董事长大哥在当地拥有一家股份制缸瓦厂,由于经营管理得很好,年赢利能力很强,董事长不但有了高级轿车,还在市区买了楼房,经济收入非常可观。同时,几位参股的董事也收益不小。 “正是由于看到了利益,一时之间,在当地建起的缸瓦厂多达五、六家。”一位当地居民告诉记者,只是一些厂家并不善于管理,所以大部分处于亏损状态。“钱没有挣着,反而搭进去了不少成本。” “最主要的是,大家都知道,缸瓦厂最主要的原料是土质,很多缸瓦厂就建在过去的庄稼地上,就地取材,这严重破坏了地表层,将来即使恢复成农田,只怕也是无法再用来耕种了。”上述居民告诉记者,发展经济,建设缸瓦厂并不是不可行,只是要善于管理,合理取材。“更何况,一个小小的镇,根本用不了这么多缸瓦厂,这是一种过度发展。” 除了缸瓦厂,当地还建起了一些电厂、水泥厂等厂子,与缸瓦厂一样,这些厂子大都是对生态环境破坏严重的行业,如果不能合理疏导,不出几年,经济尚未发展上去,辐射、水泥块、砖头瓦块垃圾对地表的污染就会遍地都是。 “当然,这些工厂的建立的确也为当地经济发展提供了帮助,解决了很多人的就业问题,提高了居民家庭收入。”有邻居这样告诉记者,过去人们出行更多靠自行车,现在家家户户有摩托车,或者使用出租车,拥有私人汽车的家庭也越来越多,这都说明人们的收入在不断提高。“只是,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政府和企业家的确应该更多的考虑生态环境的问题。现在气候变得越来越不正常,南方下大雪,北方下暴雨,夏天越来越热,这都是不好的兆头。” 生态环境破坏了 记者的家乡平凉市位于甘肃省东部,六盘山东麓,泾河上游,为陕甘宁三省交汇的“金三角”。这里最大的一条河流就是泾河。 据了解,泾河是黄河的二级支流,也是渭河的最大支流。干流发源于六盘山东麓宁夏回族自治区泾源县马尾巴梁,向东流经甘肃省平凉市及泾川县,至马莲河入口处转东南流,经陕西省彬县及泾阳县,于高陵县蒋王村汇入渭河左岸。干流全长455公里,其中由平凉八里桥至彬县亭口,河长178公里,河谷开阔平坦,是泾河上中游最大的川地区,有20余万亩川地已全部开发为水地,是当地农业生产高产区。 “家乡这里有很多条知名或不知名的小河流,最后都汇集于泾河。”当地一家中学教师高彬告诉记者,过去经济比较落后,但这些小河流夏季水清可见河底,冬季河面结冰,小孩子都会在河面上玩耍,惹得大人们时时担心孩子会掉进冰窟窿。 在平凉市四十里铺镇,不知名的小河流有好几条,记者在朋友的带领下走访了其中几条,发现大部分早已干涸了,只剩下光秃秃的河滩和泥沙。还有一条在一家造纸厂旁边,上游虽然清澈,但河流水源已经变得很小。而下游在途经造纸厂时,遭到了严重污染。“历年来,造纸厂的废水都是直接排进这个小河,每当排污时,方圆几里都是一股恶臭味,河水早被污染了。”当地居民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时间长了,他们闻这股臭味都已经成习惯了。 “西北本身就缺水,近几年随着气候干燥,河流干涸,水源变得更少了。再加上各种厂子的建设对地表的破坏,一到夏天,火辣辣的太阳炙烤得大地像要着火了。如果夏天不下雨,冬天不下雪,旱灾就是无可避免的。”当地一位不愿意具名的政府工作人员表示,有时候发展经济与保护生态环境就像是一对矛盾,而如果要协调这种矛盾,就需要投入更多的资金来规则管理,但西部又是一个欠发达的地区。 由此可见,西部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应尽快找到其与保护环境之间的平衡点。
【 新浪财经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