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一堵墙跟另一堵墙说了什么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2月19日 09:06 中国经济时报

  ■徐迅雷

  一堵墙跟另一堵墙说了什么?这是美国作家塞林格的“谜语”,谜底在文章最后,性急而未知其答案的读者朋友可以先看最后一段。

  新闻说,广州开售全国首个限价房楼盘了,共推843套,统一售价每平方米6500元,结果有100多套没有卖出去(2月17日《南方都市报》)。想像中,政府发力操持的“限价房”,百姓应该是抢都来不及。还真想不到,到场选房的中签市民多达1400多位,而房子仅有843套,本身是“供不应求”的,却有100多套成了“弃儿”;不是“弃儿”那也算是“鸡肋”吧,反正不抢手。蛮讽刺的是,限价房周边的某些新楼盘,将“比限价房更便宜的房子”做成了“流行广告语”。

  对于保障性或准保障性的住房,没有人指望它处于黄金地段,属于黄金楼盘。然而,在开发这些住房时,主管方面有意无意会在廉价地段廉价位置进行“开发”。广州未售出的限价房,位置、朝向较差,加上定价缺乏弹性,那“一口价”遭遇尴尬恐怕就在所难免了。何况,每平方米6500元,说实在的也便宜不到哪里去。“限价”本身就“限”得很有限。

  那么多套没有卖出,原因可能是多样的、甚至个体的。然而在总体上,不要将限价房弄成“局限房”,是很紧要很重要的事。当“限价”的力度抵不上“局限”的现实,那么,限价房不那么受欢迎恐怕就不会是一时现象。我国各地在探索如何进一步调整住房结构,但总体上的模式是政府垄断土地、开发商垄断城市房屋供应;与经济适用住房、廉租房的保障形式相比,探索意义的“限价房”,其局限性毕竟更大,“让利”也更有限,所以加快廉租住房建设应该是“主旋律”。

  好事要努力做好,有时就是差那么一点“火候”,水就沸腾不起来了。比如廉租房,按说是“租”的房子,那么最好是一拿到钥匙就是“可以搬进去住”的,可有的地方提供的仅仅是毛坯房,贫困的租住户还得花不少钱装修一下之后才能入住。这就是不到位。有的地方一些经济适用房,盖在大老远的城市外围,便宜是便宜点,可什么配套设施都不齐全,真叫一个不方便,吸引力自然就大打折扣。

  保障性住房与其他商品房搁在一起看,房子的“尊贵”“贵重”程度当然会不一样;但不同形态的房子,也应该是“平等”的,身价有不同,身份却不能分出三六九等。用通俗的比喻来说就是,保障性住房不应像卖不掉的过季衣服,成为处理商品“削价出售”。如果政府与开发商对保障性住房有着浓厚的平等意识,那么开发它时就不会“另眼看待”,而是“认真对待”。

  去年底,被称为“中国房奴代言人”的厦门人吕国华,搞了一个出名的“行为艺术”,在两边30层高商品房的夹击中,弄了个像火柴盒的5平方米“豪宅”;因为工作8年有8万积蓄的他,只够在厦门岛内买5平方米的房子。他在小屋里居住了7天,其间有逾万人参观。《南方周末》等媒体报道后,“5平米豪宅”成了一个象征。如今广州的限价房当然不会有“5平米豪宅”的局促感,但这“5平米豪宅”可以成为一个警示意象:即使是限价房,也要弄得像样,要受百姓欢迎。

  回到开头:一堵墙跟另一堵墙说了什么?谜底是“墙角见”。设想两堵外表和造价都不一样的墙在墙角相见了,谁都不比谁“低人一等”,而是平等相处,那多好。这有赖于墙的内在品质本身都是坚实的,功能也一样——都能很好地遮风挡雨。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