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境外投资遇“冷” 风险管理成关键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2月17日 22:11 中国产经新闻

  中投公司投资再缩水

  境外投资遇“冷” 风险管理成关键

  本报记者 雷海超报道

  近来,全球股市受美国次贷危机的拖累全面走低,香港恒生指数12年来首次在农历新年后低开并以惨跌收盘。QDII基金遭遇“寒冬”,据Wind数据显示,截至2月13日,南方全球精选净值为0.830元,华夏全球精选为0.803元,上投摩根亚太优势为0.757元,嘉实海外中国股票为0.742元。四只QDII产品自成立以来,分别下跌了17%、19.7%、24.3%及25.8%。

  同时,美国时间2月12日,中国国家外汇投资公司首个投资对象美国黑石集团(现译“佰仕通”,中证网注)的股价再创新低,股价跌至17.59美元。在2007年5月,中投斥资约30亿美元以29.605美元/股的价格购买黑石近10%的股票,而黑石集团上市后股价连续下跌,也造成了中投公司这笔投资大幅缩水,2月12日已经亏损约达12.18亿美元(合约87亿元人民币)。

  理性看待QDII

  发行之初曾受到投资者热捧的基金系QDII出师不利,4只QDII产品净值都曾经在面值以下。业内人士表示,投资者应该理性看待QDII收益,预期年收益在15%-20%左右比较合适。另外,QDII产品的主要作用之一是分散投资风险,这将在长期投资的过程中得以体现。据工银瑞信基金公司发布的最新公告,其QDII产品工银瑞信中国机会全球配置的首发规模为31.56亿份,仅相当于前四家QDII规模的十分之一。

  一位基金公司高管告诫投资者切不可对QDII产品抱有过高期望。这位曾经在欧洲担任基金经理的资深人士表示:“从国际经验看,QDII年收益率能有15%就不错了,况且国内投资者还面临人民币升值的损失,因此QDII产品收益率将有限。”

  国金证券基金研究中心总监张剑辉说,我们对QDII要有一个冷静的认识,国际市场只有两个字来形容,那就是“陌生”。“后面的市场谁都无法预测,建议投资者还是静观其变,不要冲动操作。”

  张剑辉表示,从几只QDII的四季报来看,确实是按照契约在进行投资,多数主动投资的股票以中国概念为主。除嘉实海外中国股票外,其他三只基金均部分投资了海外市场的指数基金,以获取平均收益。“不熟不做也是对的,QDII现在的发展跟当初A股开放式基金出来时很相似,需要一段时间适应市场。”

  张剑辉认为,资产管理走向全球是趋势,基金公司今后也将主要靠专户理财和QDII来拉大彼此之间的差距。“从配置的渠道上来说QDII能分散风险,对大资金来说尤为重要,不过某一阶段风险较大也正常。”他担心的是当QDII净值回升到一定程度,就像非理性申购一样,也会出现非理性的赎回。然而这就是市场。

  风险管理成关键

  QDII毕竟是新生事物,境内投资者对国际资本市场了解较少,投资机构的投资策略也有一定的磨合期,因此境外投资应加强风险管理,一步一步的熟悉境外投资的规则。不能用半市场化的思维定式去投资于完全市场化的国家和企业。2007年年中,许多中资金融机构因美国次级债危机,力图大举进入美国金融市场抄底,如今,逾百亿美元的抄底资金账面已经巨亏,是继续扩大抄底规模还是及时收手止亏,出现了两难选择。

  在境外投资风险管理方面,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汪建熙已兼任中投首席风险官。据介绍,中投已经注意到投资集中度的问题,如金融领域投资集中度偏高,但目前对各领域的投资集中度尚未制定量化标准。中投此前表示将强化风险管理,建立分级授权的决策机制、有效的内控体制和风险管理体制,监控和管理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和操作风险。按国家财务制度,实行审慎的会计制度。据悉,中投正在构建内控机制及相关IT系统,将对每笔投资和委托管理等交易作尽职调查。

  中资金融机构因次级债抄底美国资产发生账面巨亏,这与美国、英国、新加坡等国际金融公司(被我国称为战略投资者)投资我国国有银行股份制改制以及区域性商业银行改制上市相比,无论在投资理念还是投资回报上都存在一定差距,形成了鲜明对比。这很值得中资金融机构深思。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