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CPI涨幅或创新高 出口下滑需警惕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2月17日 22:11 中国产经新闻

  中行最新研究报告显示

  CPI涨幅或创新高 出口下滑需警惕

  本报记者 雷海超报道

  2月15日,中国银行全球金融市场部发布最新一期研究报告,预计1月份CPI上涨幅度将可能创本轮物价上涨新高,同比增长会达到7.5%左右。报告建议上半年应该继续加息1-2次, 同时相机出台适度宽松的财政政策,通过减税、发行国债并加大基础设施投资等措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

  中行报告认为,货币政策未来一段时期内仍有必要继续紧缩,此举可遏制通货膨胀,防止物价上涨变成全面通货膨胀,彻底消除通货膨胀预期的形成与蔓延。报告强调,上半年央行应继续加息1-2次,将一年期存款利率提高到4.41%-4.68%。中国不应过于介意中美利差倒挂对我国利率政策的影响,因为热钱涌入并不仅因利差倒挂,主要是看到人民币升值和资产价格上涨的前景。报告指出,由于中国资本项目尚未开放,热钱进出成本并不低。

  此轮通胀会“有惊无险”

  此次上涨多为季节性和天气因素造成的,并不能改变长期通货膨胀水平将会逐步走低的趋势。尽管1月CPI涨幅可能再创新高,但报告强调,中国正在经历的此轮通胀仍将会“有惊无险”。即:上半年增长势头比较迅猛,每月CPI涨幅有可能在5%-7%之间,但下半年后将趋于平稳,保持在3%-4%之间。报告预计,今年全年的CPI涨幅为4.8%,与2007年持平。

  灾害可能推高今年CPI涨幅,央行通胀控制目标可能上调。虽然雨雪冰冻灾害将过去,但其“后遗症”仍将持续,比如延缓生产供应、推高投资需求等,从而可能影响全年通胀形势。由于今年CPI同比涨幅的翘尾因素已达3.4%,灾害的推波助澜,PPI的传导,可能导致2008年CPI涨幅超过2007年。在这种情况下,今年通胀控制目标可能上调至5%,以为各项价格改革留出空间,并可避免频繁出台政策应对CPI涨幅“越线”。

  灾害在加剧通胀威胁的同时,也将给经济降温,从而缓解2月份加息的压力。同时,春节、灾害均属短期扰动因素,中美利差已经倒挂,央行在作加息决策时不会不有所考虑。当然,到3、4月份,灾后重建的热情可能使投资增速出现“井喷式”反弹,通胀率攀升、经济过热风险再次出现,届时,央行或考虑动用利率政策。

  报告中指出,中国应相机出台适度宽松的财政政策,并积极扩大内需,弥补可能因美国经济减速导致我国经济过快下滑的损失,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建议政府采取以减税、发行国债并加大基础设施投资为主要内容的政策。

  警惕出口下滑

  受美国次贷危机影响,美国经济出现下滑将导致我国出口下降,因此中行报告建议,在美国经济下滑导致出口下降方面,可以适当调整汇率政策,干预人民币过快的升值速度。

  据统计资料显示,中国的出口与美国商品进口增长之间的关联度从2001年以来明显上升。通过对2002-2007年的月度数据分析发现,美国商品进口增长每放慢1个百分点,中国出口增长将放慢2个百分点。据此推算,如果美国商品进口的增速从去年1-11月的5.3%放慢到今年的1%,中国的出口增长将有可能从去年的25.7%下降约8个百分点。

  中行预计,由于美元对其他主要货币在2008年不会再像2007年那般大幅下跌,如果2008年人民币对美元升值幅度像市场预期般为8%-10%,那么直接影响贸易的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将上升8%-10%以上,3倍于汇改以来的涨幅。这在外需增长可能下降的2008年,对于出口部门无疑是雪上加霜。

  专家指出,美国经济放慢对中国出口的影响已经在去年最后一个季度显现出来,出口增速从去年上半年的27%以上放慢到了第四季度的22.2%,其中对美出口更在去年初20%基础上几近“腰斩”,降至去年最后一个季度的10.7%。

  中行指出,由于出口对我国经济有明显的乘数作用,出口增幅缩减对我国经济增长将有明显的负面影响,并且,一旦美国进口情况继续恶化,亚洲出口国货币汇率可能出现竞争性贬值以刺激本国出口,人民币汇率政策届时需要重新思考。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