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长三角地区建立协同办案机制共同打假治劣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2月15日 08:30 经济参考报

  一家名为“上海海炼”的石化企业,却在嘉善从事劣质汽车润滑油、防冻油生产,试图利用省市交界区的监管盲点长期生存。通过启动协同办案机制,上海、浙江两地监管部门联手查处了这家违法企业。

  到目前为止,长三角地区已经逐步建立起了行政执法部门、司法机关等多方联手的跨地区、跨部门联合执法制度,共同打假治劣。

  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06年至今,江苏、浙江、上海三地的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开展联手打假50多起,协同调查无证生产等案件50多起,部分案件的货值高达几千万元。其中,有28起案件被移送公安部门。

  “长三角地区经济往来密切,商品流通频繁,协同办案有利于打破地区保护、部门分割,同时消除省市交界地区的监管盲点。”上海市质量技术监督稽查总队总队长孙晓峰说,对于区域性市场来说,如果各地监管部门各自为政、宽严不一,就会导致哪里管得松,制假售假分子就往哪里跑,“尤其是一些制假售假行为出现了跨地区、跨行业,产供销在一定范围内形成网络的新趋势”。

  为了提高区域整体执法的效能,江苏、浙江、上海三地已经建立了较为完善的案件联办制度。外省市因查办案件需要调查、取证,当地质量技术监督部门须在5个工作日内反馈相关材料;发现涉及外省市生产、销售企业违法行为的线索,5个工作日内提供给相关省市监管部门;遇到大案要案,各地监管部门联合查办。

  目前,这项制度还扩展到了江西、安徽。四省一市的质量技术监督部门都设立了专门的“联络官”,负责重要情报信息的沟通和联络,以确保协同办案的及时、高效。

  据了解,今后,长三角的协同办案机制将不仅仅停留于执法打假,三地监管部门还将共同关注区域内倾向性、苗头性的问题,共同制订区域整治方案,联合开展区域性专项整治,维护统一大市场的有序环境。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