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上海市统计局局长:人均GDP更真实了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2月14日 07:53 解放日报

  最近,上海市统计局局长潘建新在市政府新闻发布会上透露,2007年上海人均GDP达到65347元,按年平均汇率7.6040计算,折合美元为8594美元。数字本身令人欣喜,显示出上海经济实力在增强。值得注意的是,这一数字的得出是按半年以上常住人口计算而来的,人均GDP更真实了。

  而在前不久的市政府工作报告中,在表述人均GDP时,也使用了常住人口作为计算口径,这也是第一次。

  统计口径的调整,使得计算上海市人均生产总值时的分母大大增加了。《2007年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至年末,全市户籍人口1378.86万人,全市常住人口达到1858万人。两者相差了将近500万人。与户籍人口为分母计算相比,以常住人口算出的人均GDP数据,自然要“缩水”了。笔者以为,这种“缩水”倒是一桩好事。

  人均GDP,指的是一定时期内GDP与同期人口平均数的比值。按照国际惯例,计算人均GDP时多用常住人口为口径,包括户籍人口和流动人口。过去,由于流动人口统计难度较大,包括上海在内的我国大部分省市都是以户籍人口计算人均GDP。随着地区间人口流动日益频繁,沿用户籍人口计算人均GDP,势必影响数据的准确性。若按户籍人口计算,上海的经济发展水平已经接近世界发达国家和地区,这种“统计泡沫”容易让人盲目骄傲,从而产生“不错了”的心态,导致裹足不前。

  新的人均GDP统计口径,更加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精神。城市化进程中,越来越多的外来务工者来到像上海这样的大城市。现在,上海城市管理和服务的对象既包括户籍人口,也包括外来人口,即新上海人。他们也同样是城市的建设者、城市财富的创造者。虽无精确统计数据,但可以确定,外来的常住人口为上海创造了相当可观的生产总值,既然这部分被计入人均GDP的分子中,那么自然应该把外来常住人口也放入计算的分母之中。新的人均GDP计算方式,从统计的角度把广大外来人员真正纳入了这座城市的主人行列,正视他们所作的巨大贡献。

  由人均GDP计算口径的变化,笔者还想到,使用常住人口计算的人均数据指标应该越来越多。不仅如此,在设计公共政策、配置公共资源时,不妨也将常住人口作为考虑的基数。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