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世行:中国增长前景看好宏观政策仍面临挑战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2月05日 03:55 金融时报
袁蓉君 在金融市场动荡及不确定性上升的情况下,2008年全球经济增长的前景被明显看低,中国经济也将不可避免地受到影响。世界银行2月4日在北京发布的最新《中国经济季报》(第四季度)指出,相比2007年早期创纪录的高增长,中国的经济增速已开始缓慢下降,但食品价格上涨推高了通货膨胀水平。第四季度增速放缓是由于外部需求下降所导致的净出口贡献率下降的结果。在食品价格上涨的推动下,12月通胀率已升至6.5%,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明显迹象显示已出现总需求过剩或食品价格上涨引发全面通胀。《季报》认为,中国决策者必须应对的三个关键宏观经济问题是全球经济增长放缓对中国经济可能造成的影响、通货膨胀和持续的高额国际收支盈余。 《季报》认为全球经济前景出现弱化并存在着不确定性,但结论是2008年中国经济仍会保持强劲增长,并且有条件在必要时刺激需求。一方面,由于中国40%以上的出口是面向欧洲和美国,因而出口将受到高收入国家经济减速的影响,可能还会在一定程度上受到货币加速升值、国内生产成本的增加以及其他经济结构调整政策的影响。不过,世界银行中国局局长杜大伟说:“国内需求应会保持旺盛势头,而全球经济的温和放缓会有助于经济实现重新平衡。”另一方面,中国政府为抑制投资而采取的措施正在发生作用。然而,《季报》指出,到目前为止,人们对国内经济增长仍充满信心,对企业盈利前景仍然看好,加之流动性依旧充足,所有这些使得中国经济不大可能出现急剧下滑。此外,尽管决策者想抑制投资增长,但他们并不想看到投资急剧的下滑。因此,紧缩措施可能会根据经济减速的情况而减轻力度。世界银行据此认为,2008年中国投资增长会出现一定幅度放缓但不会是急剧下降,全年GDP会有9.6%的稳定增长。如果出现更为显著的全球经济减缓,中国可以在强健的宏观经济态势下,通过放松财政政策和(或)信贷控制来刺激需求。对通货膨胀的担心使得降低利率或放松流动性管理不太可能。《季报》还提醒,前景的不确定性要求决策者保持警惕性和灵活性。 《季报》指出,宏观经济政策需要解决通货膨胀和持续存在的外部盈余问题。2008年总体的价格压力应会有所缓解,因为食品价格上涨背后的一些因素会逐渐减弱。但是风险依然存在,包括来自国际食品价格的风险和工资成本的压力,因此通胀不太可能很快降至较低水平。《季报》的主要作者、世界银行高级经济学家高路易说:“对通货膨胀的担心要求采取相对紧缩的货币政策。”但是,当局对吸引利率敏感度高的资本流入的担心,会制约对利率的调整。因此,在预期大额外贸盈余持续存在的情况下,货币政策将会继续依靠信贷控制和流动性管理。人民币对美元继续升值将有助于减轻通货膨胀压力,减少经常账户盈余。 政府近期采取了进一步的行政措施来遏制通货膨胀,其目标是抑制价格上涨,保持物价平稳,控制住预期。但是,《季报》认为,从长期来看,这些措施所产生的不利影响很可能会超过其带来的好处。好在政府已经宣布并不打算长期依靠这些措施。鉴于中国强劲的财政状况,当局可以考虑用直接补贴特困人群的方法来取代某些价格控制手段。 最近,世界银行发布了根据新的购买力平价数据计算的各国GDP及人均GDP的估计结果,新的结果显示,按照购买力平价计算,中国经济的规模比以前人们普遍认为的要低40%。本期《季报》的一个特别专题指出,对购买力平价的修订并不会改变对中国经济增长和减贫成就的判断。相对于其他国家,新的估计对中国的价格水平进行了较大幅度的向上修订,因而下调了按照购买力计算的中国的经济规模,但修订后的购买力平价估计并没有改变世行对实际增长的认识。杜大伟说:“根据新的相对价格数据,世界银行按照每天1美元(购买力平价)所计算的贫困率会有所上升。不过,对早些年的估计也要做相应上调。这种修订并不改变一个事实,即中国实现了有史以来人数最多和速度最快的减贫。”
【 新浪财经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