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中国气象局长:大气环流异常造成雪灾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2月04日 10:46 《财经》杂志网络版

后期灾区天气阶段性转好,但仍需防范冰冻灾害,并警惕大雾天气的影响

【《财经》网综合报道】“近20天大气环流异常是造成这次大范围低温雨雪冰冻灾害的根本原因。” 2月4日,中国气象局长郑国光撰文解释此次冰冻灾害之因称,“拉尼娜事件对这次灾害的发生发展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他指出,中国后期灾区天气阶段性转好,但仍需防范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并要警惕雨雪之后的大雾天气的影响。

郑国光解释,近期大气环流异常形势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首先,1月以来,中高纬度欧亚地区的大气环流呈现西高东低分布,这种环流异常型已持续19天,是多年气候状况的3倍以上,为1951年以来该环流型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有利于冷空气自西北方向沿河西走廊连续不断入侵中国;其次,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亚偏强偏北,强大副高的位置稳定维持在我国东南侧的海洋上空,并多次向西伸展,使冷暖空气交汇的主要地区位于中国长江中下游及其以南地区;第三,青藏高原南缘的南支低压槽活跃,为近十多年来少有,促使暖湿空气沿云贵高原不断向中国输送;第四,在冷暖空气交汇区,由于暖湿空气位于上部,形成对流层中低层稳定的逆温层,是大范围冻雨出现的主要原因。

“大气环流异常形势组合自1月中旬初以来已经维持了20多天,从而造成东部地区出现罕见的大范围持续低温雨雪冰冻天气。” 郑国光说。同时,他认为,“拉尼娜事件”也对雪灾的发生发展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所谓“拉尼娜事件”,为“厄尔尼诺现象”的反相,即赤道太平洋东部和中部的海表面温度大范围持续异常变冷的现象。自2007年8月,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进入拉尼娜状态后迅速发展,至2008年1月,已连续六个月海表温度较常年同期偏低0.5℃以上,是1951年以来发展最为迅速的一次。入冬以来,中国出现的降水异常分布特征和历史上较强拉尼娜事件发生后的冬季气候特征非常相似。

在气候持续变暖的大背景下,全球正处于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频发期,近期类似的气象灾害并非中国独有。1月8日,伊朗遭到十多年来最大降雪影响;1月中旬,阿富汗遭遇罕见的全国范围持续降雪并引发雪灾;1月11日,伊拉克也降下了100年以来的第一场雪;1月29日至31日,素以气候温暖著称的地中海东部的中东国家,叙利亚和黎巴嫩也遭受一场极为罕见的强烈暴风雪天气袭击。

“很多地区为50年一遇,部分地区百年一遇,属历史罕见。”对1月10日以来中国发生的这场大范围持续性低温雨雪冰冻极端天气灾害,郑国光表示,气象部门将进一步加强监测、预报预警和灾害影响评估工作。■

《财经》实习记者 符燕艳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