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于新形势下做好质监工作的若干思考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2月04日 08:58 中国质量新闻网
当今质量监督工作,从其与经济社会发展关联度、政府对其的重视程度、社会的关注度与市民的密切度来看是绝无仅有的。这既是压力,更是挑战,又是使命。面对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新的形势、新的考验和新的要求,需要我们全体质监人员克难攻坚,创新思维,走出新路来,以提高质监职能的有效性与贡献率,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下面笔者结合实践就新形势下如何做好质监工作谈点粗浅的看法。 要在体制外想办法 近年来,特别是质监系统实行省垂管以来,职能增加了多项,质监的地位和作用日益提高。政府、社会和百姓对质监部门要求和期望越来越高,这是质监人多年来追求的目标。但随之而来的问题也是显而易见的,即监管力量的明显不足、网络的不健全、本领的恐慌和规制的相对滞后。“先天不足”和“成长的烦恼”的共同作用,直接影响到质监职能有效性的发挥和贡献率的提高。要化解职能不断扩大与力量明显不足的矛盾,在现有的情况下(不可能增很多编制),我认为要从体制外想办法,做好借力的文章。 一是精心编织好网络,使用好“三员”。确定“三员”(乡镇质监员、村级协管员、企业质检员)应该不难,难在“三员”的体制、资金、责任的落实和监管的效果上。从实施情况看,“三员”都是利用他人力量,兼职的多(说白了不是“自己人”)。对于他们来说,很难做到全身心投入。在这种条件下,怎样发挥“三员”网络的作用值得研究,我们在具体的工作中尝试“情”、“利”并用。“情”,就是增强感情投入,通过各种形式、各种途径,如座谈、例会、培训、调研等,加强感情联络和情感上的沟通。在工作层面,及时将局里的活动信息、文件、简报送到他们手上,让他们掌握局里的工作动态和部署;在情感和工作两个层面,拉近距离,把他们变成“自己人”。“利”,就是在经费上适当予以补助。经过努力,自2005年以来,我市的乡镇质监员、村级协管员的经费已纳入财政盘子,每年市财政局、质监局等部门联合下文,安排117多万元作为乡镇质监、村级协管员的补助与工作经费。局里还对重点乡镇、工作量大的地方又再补助了一部分经费,做到有人干事、有钱办事、有章管事,并初步显示出了成效。自2005年以来,食品生产加工业普查整治工作中,我市35名乡镇专管员、301名村级协管员就发挥出了十分重要的作用,确保了我市食品普查及整治工作顺利完成和有效开展。 二是施行“关口前移、重心下移”。根据乐清企业多(1.8万多家)、分布散(31个乡镇)、高危行业多(低压电器、食品、防爆电器等)、产业集聚明显的特点,为加强监管的有效性,更好服务企业,我们于2007年开始在柳市、乐成、虹桥3个片区设立了3个稽查中队,分别配备7-10名干部,负责辖区内产品质量监督工作。运行一年来收到了明显的成绩,比较好的履行了行政执法、综合管理和安全监察三大职能,密切了与当地政府部门的关系,方便了企业,情况明了,底子清了,监管针对性、有效性提高了。 三是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行业协会是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确立和产业的发展而产生的。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其地位和作用将越来越突出。乐清作为“温州模式”的发祥地,由于率先进行以市场为取向的改革、大力发展民营经济,行业协会相对比较发达。到目前为止,全市产业性行业协会有40来家,其中挂靠在质监局下面的行业协会有17家。这些年来,我局与协会在区域性、行业性质量整治、联手打假等方面做了许多尝试,积累了一些经验。为进一步发挥行业协会在质量监管方面的作用,我局推出了《关于加强行业协会工作的若干意见》,对行业协会实行信息通报、例会、征询和联手打假等四项制度,适当赋予行业协会一定的权力,将行政触角向下延伸,如名牌产品申报初审权;企业定期监督检查后处理、无标整治、产品质量整治等整改工作的检查确认权;企业最高计量标准申报、制造计量器具许可证申报审核权等;并选择2个行业协会进行了试点。 四是用发展来为监管买单。许多人认为质监部门就是整天打假,处罚一下造假者就行了,其实不然。实际工作中,这样的监管不能起根本上的作用。一些作坊式小生产企业,没有规模、没有品牌、没有信誉,在原始积累阶段见利忘义,对法律置若罔闻,知道是违法但就是想捞一笔是一笔,抓到算你的抓不到算自己的。打击一批,立即又冒出来一批,今天抓了明天换个名字又出来,没有办法彻底根除。而相反,有相当规模的产业和生产企业,一般不敢用自己企业的信誉和生命开玩笑。对于这些企业我们监管起来省心又不费力,因为企业越大越规范,大企业占主流,监管成本才会降低;企业小监管难,而且监管成本大,社会成本大。从这个意义上讲,促进产业发展、企业规模化发展是规范的根本,帮助企业做强做大,实际上是最有效的监督。“发展是硬道理”,要用发展为监管买单。此外,作为监管部门,服务的概念不应局限于不规范发生后才去监管,而应更多地为企业排解困难,解决他们发展中遇到的困难,监管工作重心前移。做到了这一点,也就树立起了质监部门的威信,监管的有效性才能提高;否则,给最多的编制,最完善的网络也难以监管好。 要在优化环境上下功夫 目前,质监部门工作环境不轻松。一是肩负食品和特种设备“两个安全”的监管使命。自前些年发生奶粉事件、“苏丹红”、“红心鸭蛋”、“孔雀绿”等事件后,食品安全监管责任重大,实行问责制、责任追究制,使质监系统干部压力增大,表现出怕出问题、怕担责任,从而影响到工作的开拓和开创。二是实行省垂管以后,相对地弱化了与地方党委政府、部门之间的一些联系,支持力度、关心的程度有所减弱;再加上质监部门与地方党委政府、部门之间联系的主动性、积极性不够,导致了质监部门在开展工作中支持力的获得难度增大。三是舆论环境也不顺畅。如近年的雀巢奶粉碘超标等事件经媒体曝光、炒作后,作为质监部门的重要抓手――名牌产品、免检产品评审遭质疑。 在这种情况下,要重拾质监干部的信心,重树质监部门权威,重创质监事业的佳绩,必须要在优化环境上下功夫。 一是要争取地方四套班子的重视和支持。质监工作要有所作为,离不开地方党委、政府和部门的支持,离开了他们的支持,我们的工作寸步难行。要获得重视和支持,首先必须做到有为。要紧扣地方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当好参谋。我们围绕着乐清市委、市政府招商引资这个“一号工程”、“企业服务年”、“品牌建设年”和“工业产值冲千亿”等目标活动,近年来提出了许多针对性措施助推经济发展和目标实现。针对低压电器行业无序竞争回潮,产品质量抽检率不稳定的情况,又向市委、市政府提出了破解的措施和建议。为促进乐清工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积极建议完善涉工政策,提出对参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起草、名牌产品、科技兴检成绩突出的企业予以重奖,努力为市委、市政府决策提供依据,当好经济发展的参谋。其次,要了解、理解。就是要主动向四套班子汇报工作,尤其是人大、政协,使他们了解我们的职责范围,理解我们的工作,从而支持我们的工作。近年来,我们主动提出向市人大常委会、政协常委会汇报工作,获得了支持。此举成效较好:一是宣传了自己,增进了对质监部门职能、工作性质的了解;二是通报了存在的问题和下一步工作的举措;更为重要的是使他们知道了质监工作在乐清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与老百姓生活的密切程度。在一次汇报会上,市人大常委会代主任说:想不到质监部门工作与老百姓生活这么密切(“两个安全”),而且还事关乐清经济发展大局(产品质量)。 二是获得部门的配合和支持。质监部门不仅是执法部门,严格意义上还是个综合部门,工作涉及面广、需要方方面面的协同配合与支持。因此要顺利开展工作,必须处理好与部门的关系,否则部门找你点“麻烦”,就够我们忙乎的。首先要摆正位置,不能因垂管而看“涨”自己,大家处于一个平面上,是平等的关系;其次要放低调子,凡事要以商量的口吻,只要有利于事业,能获得支持“降身价”也无碍大局。再次,加强沟通联络,及时通报情况,加深感情。 三是获得媒体支持,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媒体如果点火,灭火的代价太高(雀巢奶粉事件、啤酒甲醛事件有据)。在这方面,我们建立了与媒体定期通报会制度,通报质监方面的重要情况,对重大案件报社、电视、网络等媒体及时予以曝光。在乐清电视台开辟“品牌乐清”专栏,每天滚动播放;与《乐清日报》开设质监专栏。同时,在局内部建立了信息报道奖励制度,对被上级媒体采用的稿件予以重奖。总之,通过方方面面的努力,基本上做到了向地方“要钱给钱、要人给人(编制、机构)、要政策给政策”的境界。2005年以来,争取市财政支持近1700多万元,从各个层面为干部创造一个好的干事环境,激发他们工作激情,全身心投入工作。 要在紧扣地方中心工作中出实招 要提高质监工作的有效性和贡献率,必须紧扣地方中心工作,出好招、出实招。质监工作事关地方经济运行质量,事关产业、企业发展,弹性空间很大。就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来讲,如何提升产业层次、推进名牌战略、提高企业(产业)竞争力、促进技术进步等等,质监部门大有文章可做,关键是抓住时机,找准切入点,提高有效性上。 2005年以来,我们根据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重点工作和突击性工作,适时地提出了许多建设性意见和建议。如招商引资“一号工程”,我们推出了《关于促进招商引资工作的实施意见》,实行局领导结对联系企业招商引资制度和“六项承诺制度”。 围绕着市委、市政府提出的打造“品牌强市”目标,制订并实施《乐清市打造产业品牌工作规划》、《2005-2007年名牌产品培育规划》、《关于建立名牌企业结对服务制度》,代市政府起草并推出了《批转乐清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关于乐清市低压电器行业品牌培育质量提升工程实施方案的通知》和《关于实施低压电器行业品牌培育质量提升若干意见》等等。目前,全市获中国名牌产品12个,国家免检产品31个,国家质量管理奖2家,浙江质量管理奖5名,浙江名牌产品33个,温州名牌产品94个,乐清名牌产品86个,名牌数量居于全国各县市前列。 围绕着市政府“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的目标,积极实施标准化战略,开展产业标准体系建设,已建立低压电器产业标准体系、防爆电器产业标准化体系和水产品标准体系。目前,全市备案有效企业执行标准4585个,“采标”验证确认及发证472项,通过A-4A标准化良好行为规范的企业有48家。为提高标准化水平和服务广大中小企业,我市还建立了防爆电器、食品、仪器仪表、低压电器等4个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针对食品生产加工业普查整治中出现的问题我们及时向市委、市政府书面作了汇报,市长立即作了批示:要求市质监局牵头,加大食品生产加工业整顿规范,确保人民群众“食无忧”。 同时,我们还根据市委、市政府不同时期的一些阶段性工作主动配合、及时跟进、贴近中心。如每年台风过后,我们立即组织人员对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进行全面检查,防止受污染食品流入市场。为确保重点工程质量,对重点工程用材进行了专项检查;并在旅游城市创建、文明城市创建等工作中,主动介入,承担标准化制订等工作。 要在体现特色上做文章 所谓体现“特色”,应该包涵两个方面的意思:一个是在工作中要把握“特色”,即质监所特有的东西;另一个是工作要有“特色”,体现与其它地方、单位的不同点和亮点。 质监局作为一个执法部门与其他执法部门最大的不同点(即特色),她的执法有强大的技术支撑—用数据说话。所以我们必须把“特色”做特,使执法更权威性、科学性和公信力。在技术机构的建设上,不同层次应该有不同的目标与分工,做到科学布局,合理配置资源。作为县一级的技术机构,不能贪大求全(条件限制),追求“全能冠军”;而要走“小、精、专”道路,成为“小巨人”,某一方面的“单打冠军”。另外,要体现产业特色,这是技术机构生存的基础,发展的源泉。如果没有产业的支撑,要在今后开放的检测检验市场中分到一杯羹,对于县一级技术机构来说,成本将是十分高昂的。因此,产业的发展提升与技术机构是一种共存共荣的关系。从这种意义上讲,省局“十一五”规划和技术机构改革方向性意见具有很强的前瞻性、现实性与紧迫性。乐清作为产业集群十分明显的一个区域,在技术机构的建设上除了遵从省局提出的“科技兴检、人才强检”外,更应该注重产业特色,在能力提升上做文章,在检验装备先进性上下功夫、在人才培养上求突破;集中把食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计量检验和高低压电器检测中心三大项目建设好(市政府已同意出资5600万元建设工业电器检测中心);而且要做精、做强、做出品牌来,迎接各种挑战。 另外,在工作上要体现特色,即优势。一个要体现地方特色。尽管质监部门行使的法律法规是一致的,但由于经济社会发展程度不同,企业基础不一样,公众的观念、文化背景的差异,质量监管模式、套路不可能千笔一律,正所谓“条条道路通罗马”。因此,各地可以创造出符合本地实际的具有地方特色的监管路子来。这是检验质监职能绩效的一把尺子,也是能不能得到地方党委、政府认可的重要衡量。另一个是产业特色。要求我们根据产业规模大小、风险等级、集中度高低、整体水平状况、企业组织体系等确定监管思路和模式,对症下药,提高绩效。 要在队伍建设上求突破 事业总得靠人去做。质监事业在经济社会发展这么重要,与老百姓生活这么密切,这就对从事质监事业的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应该说质监这支队伍是过硬的,具有很强的凝聚力,也特别能战斗,得到了各界的认可。但我们也不回避矛盾和问题。 长期在一个系统工作,形成的思维定势和思维空间的相对狭窄,影响了思维和工作的创新空间,提出的有些思路和举措往往高度不够,而引不起党委、政府的重视;长期从事单一业务性工作,缺乏各方面的锻炼,使得我们的干部在综合协调能力方面显得不如其他部门,也影响了质监部门职能发挥。职能的不断扩大带来了“本领恐慌”,有些工作穷于应付、疲于奔命,影响了监管的质量;长期行使执法权,使得我们的干部的脑子中或多或少形成一种“唯我至上”的思想,淡化了服务的理念,导致企业对质监部门有一些不好的印象和说法等等。这些问题的存在有其诸多的客观原因。 上述问题有些是长期积累形成的,尽管不是主流,但要引起足够重视,努力予以化解。一是要理念先行。有什么样的理念就有什么的行动和结果。质监首先是“服务质监”,服务是第一位的;二是要打造部门文化,即质监文化,并一以贯之执行;三是适当的轮岗,除推行上挂下锻炼外,建议跨部门交流,尤其要去综合部门任职;四是加强培训再学习,消除本领恐慌;五是强化廉政建设和行风监督,树立部门形象,打造质监铁军。(作者:浙江省乐清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局长 王守根) 王守根
【 新浪财经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