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董瑞葆 100万美元博得16亿身家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2月03日 03:08 华龙网-重庆商报

  

董瑞葆100万美元博得16亿身家

  上世纪八十年代来重庆采购原料的香港商人董瑞葆,从当年黑灯瞎火的山城夜色中看到重庆未来的机会,毅然携100万美金投资重庆,十多年后的今天,他的身家已经增值到16亿元人民币。在这个过程中,他从一个采购商转身变成投资商,进军重庆水泥市场,然后经过两次华丽“转身”,如今的董瑞葆在重庆正在“造城”——打造相当于半个渝中半岛大小的上邦国际社区;同时,他还计划在南滨路投资约5亿元,兴建一座带五星级酒店的“国贸中心”。

  创富历程

  黑灯瞎火 发现未来机会

  “20年前,我是首批来重庆投资的香港商人。”重温往昔,董瑞葆很感慨。1988年10月21日晚上7点,当他第一次抵达白市驿机场时,山城给他的第一印象是黑灯瞎火,像五六十年代的香港,在沙坪坝大酒店入住后已经是晚上11点,但是当晚无法洗澡,当时服务员告诉他,“供应热水的时间是16点至19点”,而他已经错过这个时间了。

  头回来重庆的董瑞葆是来采购瓷釉原料的,当晚的热水事件让他很不舒服,随后他还发现当时重庆的楼房普遍高不过12层楼,城市都是狭窄的双向两车道。而当时沿海经济正迅速崛起,经验告诉他,他所看到和感受的山城落后面貌,在中国经济大潮中恰恰是机会:城市在发展中必然要改造,而改造中必然要修桥铺路建房,这对水泥行业来说是个巨大的机会。

  想到这些,热水澡的不快,黑灯瞎火的城市却让他反而兴奋得彻夜难眠。此后经过多年的考察,1994年,他毅然投资100万美金组建了一家名为腾辉的白水泥公司。

  兼并地维 完成首次转身

  1996年,董瑞葆创办的2家水泥公司已拥有60万吨产能,但与重庆最大的水泥企业地维厂的160万吨相比,相差甚远。而这时候的董瑞葆却萌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整合地维。不过当他第一次向地维表达整合意愿时,对方给他的表情是不屑一顾,“小鱼吃大鱼”的计划搁浅。

  随后双方都展开了激烈的市场争夺。到2001年初,竞争白热化,地维虽占有近一半的市场份额,但技术落后,缺乏技改资金;而这时候的腾辉已经羽翼丰满,拥有雄厚的资金和技术优势。认为时机成熟的董瑞葆再次把整合提上日程。随后双方展开了实质性谈判,没想到这一谈就长达4个月。

  董瑞葆记得最艰苦的一次谈判是一个寒冬,从上午9点谈到第二天凌晨4点,会议室没暖气,手脚都冻僵了,双方准备签字时,地维突然变卦,因为当时地维有6000员工,实施技术改造后,公司只需要2000人,地维对腾辉“全员安置”的承诺始终表示怀疑。

  为此,他在地维水泥厂数千人的职工大会上,承诺决不让一个员工下岗,并将公司未来的规划,如何开辟新的生产线消化剩余员工,进行了详细的阐释,信任就此产生。而董瑞葆在重庆的发展,完成了一次漂亮的“转身”。

  退出本行 转身投向地产

  董瑞葆在兼并地维水泥后,2001年底,组建了腾辉集团,总资产总额25亿元,年产能达到900多万吨,雄踞西部第一。到2004年,不安现状的他看到了房地产的商机,与隆鑫、新城等公司投资6亿组建了腾翔实业公司,开始了他新的梦想:造城——打造相当于半个渝中半岛的7500亩的上邦国际社区。如今已成功完成第二次“转身”的 董瑞葆,又有了新的计划:在南滨路兴建又一座带五星级酒店的“国贸中心”,目前这一新的投资项目已经敲定。

  本新闻共2页,当前在第1页1

 [1] [2] [下一页]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