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米酒映雪三更天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2月02日 07:22 中国质量新闻网

  家乡有酿米酒的习惯,刚进腊月,家家户户门前开始垒起吊酒的大锅台,男人搬土坯,女人兜稀泥,娃娃忙着雪地里嬉戏,场面甚是热闹。半天时间,大功告成,趁男人坐在剩余土坯上歇息之际,女人们斜靠门框,双手对插在袖筒里,用妩媚多情的眼神凝视自家男人,她们都希望自己的男人能酿出传说中那种神奇的美酒。

  儿时,目睹过酿米酒的全部过程。酿酒前,须将糯米蒸至九成熟的糯米饭,然后放在团箕内,摊开凉透,继而撒入揉成粉末的曲饼,与米饭一道搅拌均匀。接着将掺入曲饼的糯米饭装入大缸或大桶内,外面包裹草和棉絮,任其发酵数日,然后兑水适量,搅拌成粥,继续发酵,直到发酵粥表面冒出一层气泡,说明可以上锅吊酒了。

  吊酒是整个酿米酒过程中最重要的一步,稍有不慎,前功尽弃。首先将发酵过的糯米粥添入大锅内,锅上坐“甑”(酿酒用的工具,木块箍的圆桶,无底,2/3处有一圆孔),四周用湿泥糊严实,防止漏气,再将镂空的竹管从甑的圆孔里插入,竹管另一端连接一木制凹槽,凹槽必须处于甑中央。将凹槽安置好后,甑上放一口新锅,内添凉水。准备就绪,灶内开始添柴生火。大约20多分钟,酒香越来越浓,喉结正上下蠕动之际,啪———竹管内滴出一滴水,继而啪啪声连成一片,最后形成一线水流。原来底锅的糯米粥烧沸后,水蒸气上走冷却,凝成水珠,沿甑上冷锅壁汇入锅底中央,落入凹槽内,经竹导管导出,酒成矣。流出的第一杯酒谁也无福享受,必先敬酒神,这是规矩。这些日子,村里村外,一片酒香。

  酿米酒看似简单,其实它包含许多民间经验和技术。父亲是位酿酒高手,然而祖父曾对父亲失望之极。父亲年轻时木讷憨厚,悟性低,为将祖上传下来的酿酒技术传于父亲,祖父没少训斥父亲。无奈,父亲不得要领,祖父抱着传男不传女的思想,最终饮恨谢世。祖父走后,父亲反复琢磨,才慢慢摸索出其中的奥妙来,今天与祖父同年代的老人每每品尝父亲酿的酒后,总不忘夸上几句,说父亲的技术不比当年祖父的手艺差,这让父亲很欣慰,想必九泉下的祖父也该含笑了吧!

  转眼,人们生活水平逐年提高,米酒渐渐被市场上的白酒取代,可父亲依然固执地用自酿米酒招待客人。去年提前回老家过春节,未及家门,酒香扑鼻。显然,父亲已将米酒酿好了。晚间,母亲炒几样小菜,温两斤米酒。父子对饮,门外雪花片片,屋内酒酣耳热,不觉已近深夜,话也渐渐多了起来,很显然,父亲在晒幸福。最后父亲说,咱家的酿酒技术是祖辈传下来的,可惜没能把手艺传给你。《中国质量报》

□ 豫 君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