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相信亚太新兴市场的投资机会”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2月02日 01:50 第一财经日报

  对于一个工作不久的人来说,如何做好理财投资是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林先生是一家进出口贸易公司的职员,进入职场并不长,却已在学习和研究中摸索自己的理财之路。

  林先生在2006年5月进入股市购买基金进行投资至今,一年多的时间以来,他也对QDII“小试牛刀”,2007年10月上投摩根的亚太优势基金上市之际,他认购了3万元人民币QDII基金。

  说起对QDII的尝试,林先生觉得主要是出于对资产配置的考虑——当时沪深股市指数和市盈率已经较高,如果把资产集中在同一市场,是否会承受更大的风险?纵然自己的资产总额不大,但他还是想到把一部分资产投资到境外市场以起到分散风险的作用。

  他选择上投摩根的亚太优势基金,则主要是基于几点考虑:

  第一是看好上投摩根的外方股东——JP Morgan Asset Management在境外市场多年的投资经验和出色的投研能力。

  第二是一些银行的QDII产品,如工商银行的“东方之珠”系列和嘉实、华宝兴业、工银瑞信、海富通等基金公司喜欢把QDII产品冠以“中国概念”或者投资境外上市的中国企业。这样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投资的范围,因为有些企业同时在沪、港两地上市,A股与H股又有一定的关联度,所以就很难起到分散风险的效果。而上投摩根亚太优势的主要投资市场是亚太地区,包括澳大利亚、韩国、中国香港、印度以及新加坡等区域性证券市场,更加符合林先生的投资要求。

  但是,当QDII“出海”之际,却正好赶上美国次级债的风暴越刮越猛,加上人民币的持续升值、“港股直通车”的叫停,都对新生的QDII造成了沉重的打击。亚太优势也未能幸免于难,包括上投摩根在内的首批“出海”的基金系QDII产品表现不佳,净值长期徘徊在1元人民币以下,1月29日亚太优势净值探底到0.772元人民币。

  林先生在亚太优势上栽了个不大不小的跟头。谈到首次出击QDII带来的经验教训,他说:“一是过分迷恋上投摩根的品牌。诚然它们家的中国优势、阿尔法、先锋成长表现确实不错,在业绩上可圈可点;但另外几只如双息平衡、内需动力、亚太优势至今没有显示出比同类基金高出一截的能力。二是由于没有多余资金,当时是赎回了一只表现不佳的股票型基金转而购买亚太优势的,现在想来确实有点得不偿失,一来一去损失有点多。”

  “但我没有考虑过赎回,”用林先生的话说,“我还是坚定地长期看好亚太新兴市场,因为寒冷的冬天即将过去,春天还会远吗?”

  目前,林先生手上资金的A股与QDII配置比例为3:1。他的投资理念是:不要把资金集中在一个市场,关注国际金融市场风向标,坚持价值投资,时间是个可以创造财富的“魔法师”。


曹金玲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