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来自新兴市场的跨国公司正在改变世界竞争格局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2月01日 03:20 第一财经日报

  

安东尼·范·阿格塔米尔
新兴市场跨国公司的视野是全球性的,运作是全球性的,思维是全球性的,管理是全球性的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第三世界的一些国家会重新崛起成为自第一次工业革命以来未来世界的一流经济强国。在未来25~30年的发展时间里,这些新兴市场国家的国内生产总值(GNP)会超过现在成熟发达国家的国内生产总值,全球的经济重心会发生一次巨大的转移——从发达国家转向新兴市场国家。

  根据高盛集团的预测,到2040年的时候,实力最强大的4个新兴市场国家(即我们熟知的金砖四国——中国、巴西、印度和俄罗斯)的经济规模会超过目前经济实力最为强大的7个工业化国家(也就是现在七国集团,包括英、美、德、法、意、加、日)。到21世纪中叶的时候,中国的经济规模不仅是世界最大的,而且还会成为世界经济的支柱——既是全球领先的出口大国,也是引领经济发展潮流的大国。中国不仅在区域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而且还会成为海外的重要投资者。

  一些经常在外地做商务旅行的人会知道,全球经济脉动中心已经从伦敦、巴黎和纽约等国际大都市转移到上海、孟买、首尔、墨西哥等新兴的国家大都市。现在,许多新兴市场国家还是相对贫穷的,但他们中产阶层消费人群要远远地高于西方发达国家,他们的综合购买力、受教育水平和信心都在与日俱增。

  一些新兴市场跨国公司在这场巨变中会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他们中间的一些公司可以算得上是世界一流的公司。新兴市场公司的时代已经不再是制造简单的低成本、低技术含量产品的时代,这种时代已经慢慢地走向终点。在这些新经济体国家中,一种与众不同、活力四射的创新精神正在慢慢成长,而且这些公司经常是作为发达国家经济体的竞争伙伴和商业伙伴而存在的。

  这些新兴市场跨国公司的优势不只是在于价格和成本,还在于对产品质量和设计的不懈追求,对品牌创建的执着,对市场变化的适应能力强于竞争对手,对信息技术的倚重始终优于竞争对手,非同寻常的思维模式。他们代表的是新兴市场未来发展的“经济明星”。

  2007年,《财富》杂志评选出的世界顶级500强企业中,已经有58家企业的总部位于新兴市场国家和地区,这些公司的利润绝不低于他们在美国、欧洲和日本的同行。这些新兴市场国家的一流公司通常具备以下特点:在他们的产业领域,他们的“一流”地位已经得到了全球认可,而不只是区域性的认可。他们的产品出口领域已经具备了全球性的特点;作为全球经济的参与者,他们在一些国家的市场份额已经位居前三名;他们的优势不限于产品价格,还包括产品质量、技术含量、产品设计和公司管理等方面;他们的产业能力已经达到了全球最好最大的水准。

  10年前,按照以上标准,我们在新兴市场国家还很难找到一家这样的公司,但在今天可以轻松地找到25家世界一流的新兴市场公司,在未来十年,我预计这样的数字将会达到100家。正如工业革命之后,美国的崛起使美国企业从模仿者变成创新者一样,今天,新兴市场国家的跨国公司也会走和美国同样的路。三星公司是这方面绝佳的案例,最初它依靠高效低价的产品打开市场,而现在,它给人的印象是高质量的产品形象、世界一流的技术和吸引公众设计获得市场对它品牌的认可。中国的海尔集团和其他一些中国公司一样,也在走类似的发展道路。

  一些美国的跨国公司,如通用电气、宝洁公司、杜邦公司和通用汽车公司,都清醒地意识到它们未来一多半的生产增长要依靠新兴市场的份额。在过去几十年的时间里,新兴市场不过是这些传统跨国公司的外围市场,但在以后的十多年时间里,传统跨国公司想要获得利润的增长来满足股东需求,就必须借重新兴市场的开拓。通用电气的首席执行官杰夫·伊梅尔特曾经认为,通用电气到2010年在新兴市场的收入会翻一番,也就是从现在的15%(250亿美元)提高到30%。

  早在十年之前,许多美国和欧洲的商界精英就积极发表言论,他们包括时代华纳的前董事会主席史蒂夫·凯斯和维旺迪环球集团的詹-克劳德·梅西耶,他们认为世界一流的公司都会来自于新兴市场国家。如今,当世界经济的轨迹渐趋清晰的时候,我们可以预计会有相当多的世界一流公司来自于亚洲、拉丁美洲和东欧等经济体——甚至包括中东和非洲的公司。

  在过去几年时间里,由新兴市场跨国公司发起的并购案也呈现愈演愈烈的趋势,这些公司对并购案投入大量资金,而且非常希望能够获取技术、品牌和产品设计方面的优势。仅仅在2005年,新兴市场的跨国公司就投入了创纪录的420亿美元并购欧洲的企业,这一数字是一年前的2倍;在美国市场,新兴市场跨国公司投入的并购资金是140亿美元,在2000年上一个并购高峰时期,这一数字也只有100亿美元。

  新兴市场跨国公司也不再仅仅局限于中国、韩国和墨西哥的公司,它们的视野是全球性的,运作是全球性的,思维是全球性的,管理是全球性的,当然经济增长也是全球性的许多新兴市场跨国公司已经被全世界的股东所拥有,比如三星电子公司的52%的资本属于国际性投资,鸿海的资本属于国际性投资的比例则高达57%,平均而言,新兴市场跨国公司的资本中国际资本的比例大约为50%。

  而且,新兴市场跨国公司正在越来越多地在美国和欧洲雇佣他们的员工,这些公司对美国和欧洲的商学院毕业生、设计人员和科技人员也有非常强大的吸引力。墨西哥水泥巨头西麦克斯公司在美国和欧洲雇佣了3万名员工,这一数字超过了西麦克斯公司在墨西哥的雇佣人数,类似的故事也正在中国的联想公司和宏碁公司中上演。

  作为长期关注新兴市场的投资者,我曾经目睹了新兴市场跨国公司在危难、打击面前勇于开拓,终于生存下来的诸多事实,我也目睹了新兴市场跨国公司在我面前从小型、二流的廉价产品生产商发展成为一流的、规模巨大的、管理严格的、具有全球竞争性的公司,这些公司的管理者都是这个行业和市场的顶级管理人物。以后“麦当劳、通用和微软”这样的公司更有可能产生于新兴市场国家,而不是在美国、西欧和日本。

  (本文节选自安东尼·范·阿格塔米尔的新书《新兴市场的世纪》,

  )


安东尼·范·阿格塔米尔 (陈雪频 整理改编)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