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2008年雪灾带来的冷思考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1月31日 08:30 长江商报

  叶青简介: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财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湖北省统计局副局长。

  武汉持续了17天的大雪暂时告一段落,厚厚的雪开始融化,质量不太好的楼房又面临大雪压顶、雪水横流的景象。

  就武汉来说,2008年雪灾是1954年以来最大的一次雪情,50年一遇。由于大多数人没有类似的经历,在大雪面前,显得毫无准备。只能是随着雪情的升级而逐步采取措施,极其被动,因此,也造成了比较大的经济损失和精神损失。

  政府的措施基本上是临时性的,缺少应急预案;与严寒的北方不同,环卫部门没有处置持续大雪的设备,连简易的除雪铲车都没有准备,只能靠人工除雪,效率极低;商家严冬产品一扫而空,尤其是羽绒服装一度缺货,缺少库存;百姓家中缺乏必要的食品、蔬菜储备,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菜价一天三变;大多数电厂电煤短缺,有的只好停产待煤。总之,2008年雪灾给湖北上了一课。2008年雪灾和1998年的抗洪一样,将在武汉等地的历史上留下深深的烙印。

  如何从2008年雪灾中吸取教训,是一个政府、企业、居民都面临的问题。

  ——气象部门如果能够提前准确预报雪灾的强度与持续的时间,社会各界就可以规避大部分风险。武汉每年都下雪,一般是3、4天就结束。谁也没想到,在十年暖冬之后,今年却是一个雨雪交加的寒冬,结果是措手不及。而年年冰天雪地的北方,政府、企业、居民因有充分的御寒准备,习以为常。

  ——南方地区政府防雪灾的功能要增强,把雪灾的防范也纳入政府的工作中来。武汉市各级政府都设有防汛指挥部,其实随着长江大堤的加固、三峡工程的完工,主城区的防汛任务明显减少,主要任务转移到远郊的子堤加固上。而从天而降的大雪可能在今后几年成为灾害。我觉得有必要把“防汛指挥部”改为“防灾指挥部”,通过周密的预案应对各种自然灾害的侵害。雪大了如何动员民众上街除雪?这一过去认为是北方地区政府要做的事,南方地区政府也要考虑了。

  ——有关部门的除冰设施要有必要的储备。防暑降温是武汉年年都要做的功课,除雪除冰则没有被重视。在湖北的冬季,往往是高速公路桥面一结冰,就封闭。因此,有的老百姓说:零下3摄氏度、路面结冰高速公路就封闭,那么在数九寒冬的北方又如何生活呢?即使是暖冬,也应该有必要的除冰设施,以形成基本的除冰能力。

  ——形成御寒商品储备的联动机制。一般的御寒商品商家是不会短缺的,现在的问题是如果严冬持续时间特别长,应该有一种机制能保证从北方及时调运商品过来。因此,事先应该与北方一些御寒商品集散地有个合约,保证在严寒发生时,所需商品及时到货。这些商品要有庞大的种类,甚至包括汽车防滑链。

  此外,暴雪之下,部分简易房屋无法承受大雪之重,被大雪压塌,由此来看,简易房屋的用钢标准也亟需制定相关标准。

  思考以上问题,是希望武汉之类的城市既有防暑的机制,又有防寒的机制。不知大家意见如何?

  【众议】

  读者热议手机漫游费

  国际惯例为何不倾向消费者

  本报刊发第一期经济茶座“手机单向收费是当务之急”后,引发读者热议。共有30余位读者通过邮箱或者短信留言的方式发来自己的观点。以下是部分读者的酷评。本期,本报关于《雪灾带来的“冷”思考》的评论也期待您的参与。

  读者王先生:看到漫游费听证会和叶青的文章后,我心情很不平静。我觉得国际惯例成了一块“遮羞布”。对手机运营商有利的,他们就按“国际惯例”来执行一槌定音,对他们没利的就视而不见,忽略不计,对此,我们都无力左右。老百姓都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强烈呼吁通信业实现自由竞争、自然淘汰。

  读者魏女士:收入水平不一样,国情不一样,为什么手机收费要和发达国家接轨。叶教授所说的单向收费问题一针见血,通信运营商们不能动不动就拿国际惯例说事,并不是任何事情都要和国际接轨,更何况欧洲很多发达国家也在实行单向收费。

  读者李光军:单向收费迟迟不能实现,其实是营运商追求利润最大化而毫无顾忌侵害消费者利益的结果。因此,当前要么打破垄断,要么政府强制介入,否则,消费者永远无法改变弱势地位。本报记者 吴晶晶

  参与方式:请将您的酷评发送邮件到ccdaily@163.com或发送短信到13720353606,并留下您的姓名。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