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上海“两会”代表“诊断”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方向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1月30日 22:39 中国产经新闻

  上海“两会”代表“诊断”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方向

  本报记者 李金玲报道

  日前,在“2008上海两会”上,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再次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代表们纷纷建言提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方向。

  备受瞩目

  据了解,做为一项由上海实施的国家战略,上海国家金融中心建设备受瞩目。上海已成为世界上资本市场体系最全的大城市之一。

  近年来,上海在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道路上成就不凡。2006年,上海市公布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十一五”规划,提出“五年打基础、十年建框架、二十年基本建成”的目标。

  2007年股票交易量达到31万亿元,为前16年总和的1.6倍;金融机构数量已经达到846家。

  1月24日,上海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开幕式上,上海市市长韩正对上海国际金融中心提出新的五年规划目标。“今后五年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要取得更大进展,金融市场化与国际化程度明显提高,资本市场规模要在亚太地区乃至全球位居前列,成为具有国际影响的金融中心之一。”

  1月25日,韩正做补充报告时表示,目前上海“四个中心建设”正面临巨大挑战,虽然过去五年取得了不小的成就,但“剩下的问题都是重点也是难点”。

  加强合作

  上海“两会”期间,市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们纷纷建言,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发展出谋划策。

  上海市政协委员、市发展改革研究院研究员郑韶指出,上海金融业的发展应借助长三角产业发展之势。他指出,金融业说到底是服务业,离不开产业经济的发展。而目前上海的产业发展趋势是:从工业过渡到航运贸易,制造业向周边外移。因此,要把上海金融中心的服务功能和市场辐射放大到长三角,而后是长江流域乃至国内外更大的空间场所。

  “上海应该打长三角牌,利用长三角的区域、资源、投资、信息等辐射能力,增加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竞争力。”上海市政协港澳委员、上海豪都房地产开发经营有限公司董事长屠海鸣说。

  据有关专家分析,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难题之一,就是上海的经济总量目前还难以与纽约、伦敦甚至香港等金融中心相提并论,因而,对金融服务的需求规模还不大。如果能够将长三角视作一个整体,那么,支撑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GDP总量,就占到全国GDP总量的近1/4。近半数进入中国的海外直接投资都流向了长三角地区,长三角制造业在中国经济发展中的地位,直接或间接决定着上海这座城市能否成为中国金融体系中的核心;而这个地区能否建成统一的区域金融市场,也将是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进程中的关键一步。

  屠海鸣认为,除了要与长三角合作,上海还要进一步加强沪港合作。他建议,上海要与香港建立合作交流机制,联手在政策、制度、资源、环境等方面创新和互补。在CEPA框架下,上海和香港金融业已经开始在一些领域展开交流,但迄今为止,合作还处于浅层次的阶段。

  “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无论是监管方式,还是产品创新,乃至公司治理上,都有其独到之处,这些都值得上海更深入地学习。”屠海鸣坦言,在沪港合作上,还需要寻找更紧密的纽带,比如两地金融企业的联姻,两地金融市场间的合作,甚至可以探讨实现“同城效应”的可能性。他建议,要鼓励两地金融机构之间互设机构,设立双总部甚至多总部制,这将提升上海金融机构的能级和层次。

  上海市政协委员、申万巴黎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代理总经理过振华建议,相比北京,上海不具有制定行业发展标准的优势,应该进行错位经营,争取将金融市场的定价功能留在上海。

  他建议上海应将大型资产管理机构吸引过来,以加快金融业发展的步伐。

  另有专家分析,上海作为中国经济发展对外的重要窗口,现阶段一定要以中国实体经济发展为惟一的依托,不能好高骛远,要先做好眼下物流、航运和贸易所伴随的大量的金融国际结算业务,从中积累宝贵的市场经验;同时,也要尽力去完善资本市场、制度体系和人才队伍的建设,为未来国际金融中心的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