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浙江经济力破瓶颈引领转型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1月26日 07:48 中国质量新闻网

  该省走向速度与结构、质量、效益相协调的新型发展道路

  它,曾以连续20多年的高速增长,创造了“浙江速度”的经济奇迹;它,曾因资源、环境等瓶颈制约凸显,率先感受到了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带来的“烦恼”。面对经济规模扩大和要素供给“收窄”的尖锐矛盾,2004年起,浙江经济打响了一场突破“瓶颈”、实践科学发展的攻坚战,努力推动经济增长方式转型。3年多来,这个原本以速度见长的“经济巨人”,开始走向速度与结构、质量、效益相协调的新型发展道路。

  1月5日,新年第一个周末,绍兴县投资服务办公室会同县发改委、环保局等部门召开了第34次工业项目会审会议。结果,拟提交会审的14个项目最终成功“过会”的只有7个,其他项目分别因投资者实力不足或是有“圈地”嫌疑而被否决。凡有工业用地需求的项目必须走“集体会审”程序,这是近年来绍兴县推行集约用地的措施之一。绍兴县实施新的用地审查制度后,2007年新增工业用地下降,土地投资强度却提高到原先的2倍多。发生在绍兴县的变化只是浙江现状的一个缩影。

  改革开放以来,浙江经济总量年均增幅保持在13%以上,并在2004年成为我国第4个GDP跨万亿元的经济体。然而,高增长也带来了高负效应。粗放型增长弊端尽显,如放任不顾,经济发展必将难以为继。浙江省委、省政府及时提出要以“凤凰涅槃”的勇气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全省各地也纷纷出台了鼓励集约用地、叫停高消耗项目等措施。2006年和2007年,浙江新增建设用地减少为每年2万公顷左右,经济增幅反而提高到了13.6%和14.5%,2007年预计可实现GDP达18640亿元,比五年前翻了一番多。电力短缺是前几年浙江遭遇能源瓶颈的标志之一,2007年这个省的电力供求矛盾已基本解决。“要素瓶颈缓解说明增长方式转型开始见到成效。”浙江省工业经济研究所所长兰建平说,浙江是市场经济先发地区,既会先期遭遇“成长的烦恼”,也会自发启动“纠错”机制,引领转型。

  从一勺一勺地卖液体洗涤剂起家,到成长为化工集团,再到打造物流“帝国”,传化集团演绎着浙江民营企业不断转型的历程。在商品短缺时代,浙江经济依靠“先知先觉”和低价格竞争取得了领先地位,当资源与环境成为瓶颈,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通过创新理念、“腾笼换鸟”,营造新的竞争优势。传统行业企业通过转型实现升级,是浙江经济转型的一大亮点,更多的新兴企业也正蓄势待发。产业升级有赖于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近年来,浙江各级政府普遍加大了科技投入。2007年浙江省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生产总值的比例预计达到1.52%,比5年前增长一倍多,今后5年,这一比例将要达到2%。浙江省政府经济建设咨询委员盛世豪研究员说,届时,浙江将超过全球中上等收入国家及地区的平均水平。

  率先感受到环境压力的浙江,投身生态保护的行动也比很多省份早得多。

  “注重统筹协调,是浙江经济走向良性发展的重要保证。”浙江省政府研究室副主任陈广胜如是说。近年来,浙江省委、省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统筹推进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统筹推进城乡协调发展,着力将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这块“短板”补长。如今,浙江城乡面貌已发生很大变化,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程度显著提高,高效生态农业和农业产业化经营加速发展,成为浙江经济转型的亮点。《中国质量报》

□ 新华社记者 胡作华 何玲玲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