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一榻明月清风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1月26日 01:40 第一财经日报

  

    紫檀圆鼓墩具浑圆之品,腹部雕刻繁复华丽,花草纹遍布其上,并镂刻出如意灵芝开光,座面下起阳线弦纹,柔美中掺进几分硬朗。(清乾隆) 本报摄影记者 王晓东
    紫檀双劈料八足绣墩,八足钩曲排列,通体的双劈料造型给人以竹藤之韵,设计手法简洁、高妙。(明) 本报摄影记者 王晓东
   黄花梨锣锅枨四平式长方凳又称“大禅凳”,此坐具成对完好保存。造型朴实大方,四平式凳面与下垂“膛肚”一木连做,是典型的明晚期家具结构特点。(明或清初) 本报摄影记者 王晓东
   紫檀雕松竹梅酒桌用名贵牛毛纹紫檀木料制成,通体高浮雕松竹梅装饰图案,间以“穿枝过梗”的“过桥”雕法,刀法纯熟,技艺超凡,梅花形象生动,随意生发,给人清新雅致之感。此器结构方正,包浆润泽,古意盎然。(清初)
    尺寸硕大超常的黄花离散屏风雕螭纹大罗汉床,是迄今为止中外古代家具著录中所见诸罗汉床中体量最大的一件。雕饰精美,床身四周牙子、腿足、床帷子正反面都有雕饰,尤以背帷子的透雕最为醒目精美。此物造型完美,结构考究,制作工艺精湛。(清早期) 本报摄影记者 王晓东
    明式绣墩 材质为不锈钢。(现代 邵帆作品) 本报摄影记者 王晓东
    紫檀扶手椅应用传统木器家具制作工艺和审美元素,糅合了现代明快、简洁、硬朗的美学特征。(现代 家青制器) 本报摄影记者 王晓东“明清家具追求天人合一、和谐向上的清平气象”,而透过古代器物,现代人依然能够体会“古代手艺人、设计师对自然的敬畏,对日常生活的爱”

  “中式家具最重要的是文化符号的传承。中式家具符号与中国人对家对环境的印象更符合,让人觉得贴心——就像一个人的胃,更适应中餐还是西餐一样。”著名收藏家马未都从文化心理的角度,解释了明清式样家具流行的原因

  “静居燕坐,明窗净几,一炷炉香,万虑消沉”——理想居所的环境、摆设、器物和意境间的微妙关系,被宋人郭熙一语道破,而“家”的概念,由此远远超过了物质的范畴。今日今时,潮流的家具设计若只衷于实用,会显见得主人小家子气,而那些一律从生产流水线上搬回的家具,则生气全无……深谙潮流之道的家具设计者,懂得在古今、有无、物质与精神、实用和审美之间寻找平衡。

  “中式家具最重要的是文化符号的传承。中式家具符号与中国人对家对环境的印象更符合,让人觉得贴心——就像一个人的胃,更适应中餐还是西餐一样。”著名收藏家马未都从文化心理的角度,解释了明清式样家具流行的原因。

  什么是真实的文化符号?在劣质仿制品盛行的古典家具市场,普通的古典家具爱好者如何把握明清家具的精髓?

  1月9日到2月12日,北京中华世纪坛的“盛世雅集——2008中国古典家具精品展暨国际学术研讨会”集合了近60件来自海内外著名私人藏家的明清家具珍品:从神韵飘逸、造型古朴的明初绣墩到繁纹重饰,富丽堂皇的清代罗汉床……风范高雅的工艺造物,以其沉静含蓄、心物化一的美学风范,集中再现了中国古代家具制造鼎盛时期的全貌。有趣的是,此次展览的最后一部分,则展示了当代家具设计师应用明清家具的装饰元素,结合时尚趣味和现代材质,创造出的新锐之作:线条更为简洁的明式官帽椅,在似与不似之间,消融着时间的纵深感,而以不锈钢为材质的明式绣墩,经过变形处理,浑然一派未来色彩。

  作为“精神家具”的明清旧物

  此次展览的策展人、收藏家田家青试图通过一次一次举办明清家具珍品展传达“明清家具追求天人合一、和谐向上的清平气象”,而透过古代器物,现代人依然能够体会“古代手艺人、设计师对自然的敬畏,对日常生活的爱”。

  现代的展厅,轩敞空廓,灯光亮起来,橘色的光柱裹着时间回到古代。展厅正门,迎面一张清宫紫檀西番莲条案,牙子间镂刻的西番莲图案文饰,花朵逼真,纤毫必现;正门西侧的紫檀有束腰西番莲博古图罗汉床赫然而立,94.5厘米高,247厘米宽,深约2米,床围饰以铲地高浮雕博古图,鼓腿以西洋洛可可风格的西番莲纹为雕饰,雕饰风格中西合璧,洋派大气。

  绕过展厅正门的屏风,往里走,仿佛回到明朝的某座宫苑、宅第,气氛随之变得更为沉静、生动。收藏家马未都笃信中国古典家具的菁华当数明代家具,明式家具中的文人气质是当时家具、器物的精髓所在,“明式家具强调精神原则,不强调物质原则。当时的黄花梨家具,是‘贵气’的象征,一个家族无论兴衰,家具是不容侵犯和随意出让的,家具于中国人而言,是一种家风的物化形式,可以传承的物质”。马未都认真地解释着自身对于明式家具的理解。

  展厅深处一个不起眼的角落里,一张明黄花梨三炷香云头牙板平头案笼罩在氤氲里,案子长宽尺寸把握精准,桌面用独板装心,桌面下披麻髹漆,腿枨间采用了“钩挂垫榫”结构,“云头”和“吊头”牙板造型清雅刚劲,气韵贯通,而木材上原本的洞眼散落在木纹盘旋的水波一样的花纹中,很是动人。整件作品,用料阔绰,做工老练,而中国传统文人所推崇的气质内敛、风范清雅的风范在作品的细节中流露出来。

  与明式家具重视天然的“材美”不同,清代工匠更重“工巧之美”,而诸如此类随时代演进而发生的审美趣味上的变化,在展览所示藏品中,得以清晰再现:清代家具上很少见到那种大片作素、不事雕饰的情形。清代工匠似乎醉心于一件家具上同时采用几种工艺手法,雕刻加镶嵌、彩绘加贴金、包铜或珐琅,材料的运用也日趋多样,原木材质的家具则镶以玉、牙、藤、瓷。清代的紫檀嵌瓷扶手椅、玻璃香几、嵌玉璧插屏、掐丝珐琅挂璧将当世之人崇尚富丽堂皇、浓墨重彩的审美趣味表露无遗。

  “被中国所激发的灵感”

  展厅的尽头,时光流转,一个崭新的空间似乎与前代割裂,又无可避免地与传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一区域由2005年美国皮博迪·埃塞克斯博物馆举办的“被中国所激发的灵感”启示而来,展示的是当代艺术家、设计师的新作品,这些作品的实物或图样,显示了传统对未来设计强大的助推力,而设计与纯艺术,艺术与生活的边界,正在现代艺术观念中变得模糊不清。

  美国家具设计师Hnak Gilpin受中式家具启发创作的髹漆椅子,鲜亮的“奇异红”与传统意义上的中式风格全然割裂,但简洁的造型又强烈地印证出观者心目中的古代中国。设计师邵帆的作品,则从材质上将中国元素引向未来,绣墩原本是闺房中的家具,以阴柔清秀为美,邵帆以不锈钢为材料,将传统绣墩灵动浑圆的线条之美发挥到极致。在邵帆看来:“明式家具是一个自足的世界。注视它的时候,你试图游走其中;游走其中时,你就想重建一个你自己的世界。”似乎一切都可以变换成新的形式,“认识世界就是分解世界”,邵帆以设计师的天性表达了对中国传统家具的热爱。

  谈到古典家具的元素在新家具中的运用,马未都坚持明清家具中的文化元素“只可利用,而不可改良”的观点,反对在明式家具的基础上随意改动的仿制之作。马未都进一步举例说明:曾见过一张软椅子,背上雕刻着明式牡丹图案,“软椅是现代的产物,古代的人不坐软椅,现代人既要追求舒适,又不希望失去古典家具的味道,于是在软椅子上取了古典家具的元素,完整地运用——这是一个文化符号在新家具中被完善地使用的好例子”。


苏娅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