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法兴欺诈案是一个孤立的事件有待考验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1月26日 01:37 21世纪经济报道

  本报评论员 唐学鹏

  让法国兴业集团遭受72亿美元损失(约合49亿欧元)的普通交易员科维尔是一个巨大的谜。这个在其他人眼里看来异常害羞内向的31岁小伙制造了有史以来最大的一桩金融欺诈案,其代价是法兴不得不出售股权紧急融资55亿欧元予以"救急"。

  科维尔,这位高智力的金融罪犯几乎用1年多的时间持续而乐此不疲地经营着他的犯罪行为。科维尔在法兴原本是从事最基本的对冲欧洲股市的股指期货交易。但私下,他越权建立了大量违规头寸,他利用过去在后台部门(即银行负责信贷分析、审批、风险管理、计算交易盈亏等部门)的丰富经验,精心设计虚构交易,隐藏了这一巨额的违规头寸,骗过了外部和内部审计部门一年多的重重审查。他作案持久性可以算得上是一个奇迹,也令金融市场大为震惊,除了背地里暗自夸耀他缜密和智力以外,人们对金融系统的稽查和审计越来越怀疑,几乎正在演变为系统性的信心崩溃。而科维尔"捣鼓"的大量违规头寸被查出之后,法兴快速将其沽售,因为规模的巨大,以至于有人猜测这一行为促使全球股市的放量暴跌,并间接催生了美联储的紧急大幅降息。

  尽管很多市场人士正在竭力将"科维尔事件"夸大和虚饰为一场西方银行体系的整体性内控危机,同时这一夸大也能慰藉中国的银行界,因为中国的银行系统出现过大量的金融窃贼,内控失察事例比比皆是,并累积着"风险管控薄弱"的名声。而"科维尔案"有助于拉近他们的心理坐标,因为法兴是<风险>(RISK)杂志2007年最佳风险管理奖的获得者,被视作稳健和谨慎的银行典范,使得他们产生一种"外国月亮也有不圆,遑论中国?"的感慨。

  我们认为,"科维尔案"不应该被过度和耸人听闻的诠释,也许它就是一个"孤立但丰富的事件"。这一丰富性同科维尔巨大的性格"谜团"有关。同其他著名的金融欺诈罪犯,例如弄垮巴林银行的李森、让日本大和银行遭受巨大损失的井口俊英不同,科维尔的犯罪动机并不是源自私利,他没有用自己的个人账户进行牟利,他根本无法在交易中为自己获利,而其他罪犯都是"损公肥私"。科维尔的动机甚至让法兴高层感到异常迷惑。

  实际上,我们认为,科维尔的举动不仅夹杂着某种微妙而扭曲的心理,同时也是对金融组织科层哲学的一种"反动"。科维尔毕业于普通的法国里昂第二大学,获金融市场运营管理硕士学位,这在名校精英云集的法兴只能算得上是"边脚料"。一直以来,建立于拿破仑三世时代、具有崇高金融声望的法兴一直是银行精英文化和保守主义的混合物,它内控程序复杂,投资策略谨慎,管理层级森严,而且对底层交易员的智力深感怀疑。据说,科维尔曾经向上级提过一些投资建议,但都遭到驳斥和冷遇,科维尔曾说,"我觉得法兴的高管们非常懦弱。"而一位法兴的高管在科维尔事发后,感到难以置信,口气轻薄地说,"我认为,科维尔一直很平凡,只是做一些小交易,他根本不是明星"。

  带着这种对"金融歧视圈"的仇恨和愤懑,科维尔试图用一种天才的方式来惩罚它。他运筹一年堆积天量头寸,骗过内部和外部的严格审查,击碎了法兴"内控严谨的神话"(跟李森巴林银行不同,破产前的巴林的内控一直很差);他力图用激进的沽空手段来赚取利润,法兴大多奉行"做多哲学",而科维尔更喜欢"熊的哲学",并希望最终将这一成功展现在法兴银行的户头上;令人吃惊的是,科维尔希望通过最后一笔做空法兴来完成最后的账户胜利。毫无疑问,这一可能的胜利具备很强的讽刺性:它不仅欺骗了法兴(内控),违背了法兴(哲学),并且通过沽空法兴,获得丰厚的利润,圆满地嘲笑了法兴。但是,科维尔在计划的最后一环失手了。这是一个天才引发了一场灾难来"报答"一种宏大的歧视的故事,这是个人心灵史,不是那种喋喋不休的分析家嘴角边上的宏大叙事。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