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央企从卖到买的地位转变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1月26日 01:34 21世纪经济报道

  特约评论员 万磊

  近日,中央企业在产权交易市场的身份,正在发生变化。出售资产、剥离辅业、下岗分流这些词语正逐渐淡出央企的字典,财雄势大的央企军团,正在成为产权市场的大买家。

  在央企经历大裁员、大精简、剥离不良资产放弃劣势业务之后,随着央企激励机制和管理效率的提升以及资本市场的繁荣带给央企巨大的财务支撑,央企终于进入到了自身发展的第三阶段,也就是市场保护下的扩张期。具体表现在对主营业务的加强和做大并介入具有潜在利润的相关项目,这就是央企在产权交易市场成为大买家的关键原因。

  然而这些并不能说明央企改制已经到了成功的边缘,恰恰相反,央企离真正意义上的成功还有很大的距离。原因是央企目前的成功建立在一些非市场因素上,而不是真正意义上通过市场竞争产生的成就。

  央企在资本市场的巨大收益得益于中国资本市场特有的封闭性和国内投资产品的匮乏,以至于市场不得不追逐央企;抬高的价格给了央企巨大的财务支撑,使得其有充足的财力进行各类重组和并购;同时资本市场的偏高收益也改善了央企的利润,进而拉高了央企的股价。

  纵观央企演进过程,似可用市场制度环境变迁原理来解答。所谓市场制度环境变迁,是指(市场的)制度规则等会在市场的各主体的博弈中逐渐显现,进而适应当时的环境需要;但是当环境本身发生变化的时候,制度规则等往往是滞后反应,这个时候处于该环境中的各(市场)主体就会发生诸多不适应现象,以至于在宏观层面表现为市场整体的不适应。央企所面临的动态的市场环境正是如此。

  央企成立初期,因为国家需要完成一个"赶超型"的经济战略,以及保持国家企业在市场中的份额和地位,所以采用了保护和支持央企的种种政策。但该套规则被验证为错误后,央企就进入了"大裁员""变卖国资"的第二阶段。这是因为随着市场开放,央企必须依靠自身的改革来保持和提升自己的市场地位,效率低下经营不善已经不能适应新市场形式的发展。目前是第三阶段,央企仍然处于"保护期",央企抓住市场繁荣的机会收购产权进行扩张是题中应有之义,次级债危机波及下的海外市场给国内羽翼颇丰的央企们提供了一个难得的低价并购的机会。最检验央企的实质上是在第四阶段,也就是当中国的市场开放更完善,资本市场与国际联系更紧密的情况下,央企能否经受住市场的考验。这个阶段的特征是民营企业足够发展壮大,市场人力资源的充分流动给央企保守的激励机制造成巨大压力,市场主体的平等化加剧了竞争,央企在无行政保护的情况下更能显出其自身竞争力的本相。

  在第四阶段的央企命运其实一个值得忧虑的问题。典型的例子是在中国银行业注资剥离不良资产上市后,仍有分析认为,央企的股票表现的确很好,资产负债表也更好看了,但是其管理水平和运营效率是否有实质性提升,仍然是一个谜。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