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大连市甘井子区 作坊食品安全系数提高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1月25日 13:46 中国质量新闻网

  大连市甘井子区有食品小作坊90户,占全区食品行业的近40%。受人员少素质低、设备简陋、产品质量控制能力差、业主急功近利等诸多因素制约,这些小作坊由于成为区域食品安全的最大隐患,直接拖累了全区食品质量的整体合格指数。为了有效提高这些小作坊的产品质量整体水平,甘井子质监分局在总结多年工作经验的基础上,逐步把以单一惩治违法行为主的监管方式,转变为提供优质服务引导业主自律,区、街、村(居委会)立体监管,严厉查处相结合的监管方式,不仅创新了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也给小作坊的规范经营注入了活力,使全区小作坊的食品安全保证系数明显提高。

  具体做法是:

  一是提供优质服务,提高小作坊内在素质。从产品标准及标准的执行、原料计量控制、食品标签规范使用、食品上市规范、产品质量检验、产品质量事故分析、质量把关等多方面给予指导、帮扶,使其最大限度地满足食品上市必备条件;投资为小作坊制作管理制度、警示牌,建立原料进货、食品添加剂使用、产品销售台帐;向质量意识强、发展前景向好、硬件接近申报生产许可证条件的业户宣传申办《食品生产许可证》的要素,鼓励、帮助其申报生产许可证。

  二是培植、推广加工各种产品小作坊的样板,提高小作坊整体层次。按食品加工规范要求,结合区域实际,制订厂房布局、卫生条件、设备要求、人员定位等标准,即《小作坊标准》;选择有代表性的腌渍菜、豆腐、熟肉、糕点等8个不同产品的小作坊,按《小作坊标准》培植、抚育成样板,满足标准要求后,组织相应的业户参观学习,使同类型的小作坊基本达到标准要求。

  三是建立诚信机制,强化自律意识。通过定期召开小作坊业主会议、巡回检查等方式,提高小作坊业主质量安全意识和诚信意识,在此基础上业主以《承诺书》的方式向社会公开承诺加工的食品质量安全,建立自我约束机制。

  四是做好易发安全问题的预判,强化阶段性监管。关注中秋、元宵、端午等传统节日的月饼、元宵、粽子等,季节性的夏季熟肉、凉拌菜,冬季的酸菜,低消费群体的豆腐、早餐低价等食品加工情况,提前做好预警,节前、节中加大检查频次,打消个别业主投机取巧的心理,发现违法加工的予以严肃查处。

  五是编制区、街、村(居委会)三级监管网络,实行层级监管负责制。将辖区划分为4个食品安全监管责任区,区级定区域、定人员、定责任,对上向分管领导负责,对下向街道协管员负责;街道协管员对上向区级监管人员负责,对下向村(居委会)协管员负责;村(居委会)协管员负责区域内的小作坊日常监督,随时向街道协管员汇报情况,三级监管人员要保持信息渠道畅通,发现问题要第一时间反馈到区级监管人员,由区级监管人员负责组织执法力量处理;区级监管人员要依据职责随时深入基层和辖区企业,指导街道、村(居委会)协管员的工作。

  六是严格执法,严厉打击各种违法失信行为。对诚信意识差,不按要求生产且产品不合格的小作坊,从重予以处罚;对连续三次出现质量问题的小作坊给予停产整顿;同时营造社会环境 ,运用各种宣传媒体曝光屡教不改的小作坊和业主,使其产品在市场上没有销路。

  上述监管方式收到明显成效,截至2007年底90家小作坊全部向社会公示《承诺书》,自觉履行承诺;目前未出现一起产品质量事故;产品质量检验机构没有一起不合格的检验反馈。(大连质监甘分局 马建军)

马建军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