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熊仁宇:煤电紧缺下的改善管制修复法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1月25日 00:35 21世纪经济报道

  本报评论员 熊仁宇

  腊月中普降的大雪压迫着本已紧张的电力供应,"逼宫"成了吸引目光的关键词,发电企业要求煤电联动,电网企业埋怨维护网线的压力过大,小煤窑也叫嚣着要适应市场需求而复矿。

  貌似矛盾重重的电力短缺问题用简单的供需曲线就可以解释,问题在于价格在传导链条中的断裂,且这种断裂的修复从现在看似乎是不可能的。

  一般来说,电煤的供应受到几个方面的限制。第一,国家关停小规模煤窑的力度加大,而小煤窑的供应在我国的煤产量中占据相当的部分。第二,由于发电企业在电力入网价格上没有多少发言权,所以难以承受煤价的快速上涨。第三,电力企业的分布与煤产区的分布并不完全契合,电煤本身也需要运输,目前公路交通的困难加深了电煤短缺的矛盾,更为重要的是,在这个运输市场上并不只有电煤需要转运。年关将近,猪肉、蔬菜、年货等等都有很大的运输需求,而它们的价格是由市场决定的,受计划电价影响的煤价在运费方面难以与其他产品竞争,所以交通的限制也是电煤紧张的又一因素。这样看来,电的紧张来自于煤的紧张,煤的紧张来自于入网电价的管制。

  根据现行的制度,发电企业将电力生产出来之后竞价进入电网,但是这种竞价是一个单方向的竞价,只能比标准价格低而不能比标准价格高,而进入用户的价格也是国家规定好的,这样电网企业的利润在标准价格确定之后就有了保证。电力企业和社会舆论的焦点在于电网企业的垄断利润和国家对于电价的管制。的确这种管制是发电企业生存困境的主要原因,但解除管制是不是最好的选择呢?在这里政府管制的必要性在于产业链条的两端,在消费端,如果任由市场定价价格的上涨是必然的结果,在通货膨胀压力如此之大的市场环境里,上游产品的价格大涨是无论如何都不能接受的。同时,即使价格市场化之后电力是否能保证供应仍然是一个问题。

  垄断企业在没有管制的情况之下会选择在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的收益最大化点进行生产,而垄断企业单方向下的边际成本曲线会使企业的最优产出规模低于社会的最优产出的规模,电力的匮乏在理论上仍然是存在的。在产业链的另一头,市场化的价格会刺激煤矿的生产,对环境破坏严重、安全隐患巨大的小煤窑的现象又将会抬头。政府的管治在这两头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市场化之路走不通,管制的方法却是可以改善的。根据国际的经验,如果公共产品的价格定为一个垄断的低价,那么企业的亏损就要由政府来补贴。这里一个关键之处在于对垄断企业的成本核算,不能将企业自身经营的问题交由政府由税收来解决。另一个可行的解决方案是对于发电产业链整个链条的计划和控制,这就涉及到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在一个市场化的经济体中打入一个计划楔子的成本。在不存在帕累托改进空间的前提之下,每一项政策的推出都要考虑成本与收益的关系,政府的执政能力就是体现在对既得利益的做减法的艺术之上。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