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同煤“棚改”迎难而上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1月23日 14:05 中国经济时报

  ■山西煤矿棚户区改造调查之四■本报记者谢光飞曹英实习生王松才

  “两区改造”建矿工新城

  “我们现在的这个房子有60多平米,只有老两口住,特别宽敞,而且不贵,自己才出了3万多,剩下的全靠政府、矿上补贴。”2007年12月19日蔡玉莲大娘告诉中国经济时报记者,2006年2月8日她老两口搬进了大同煤矿集团公司(简称同煤集团)新建小区的新房,她一家6个孩子曾在同家梁矿一间只有10多平米的窝棚里住过50多年。

  记者看到,蔡大娘两室一厅的房子里,生活设施一应俱全,暖气烧得热乎乎的。

  感受和蔡大娘一样的人在同煤集团不少。自从2006年4月17日大同煤矿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与棚户区改造工程(简称“两区改造”)启动以来,目前一期工程已经完成,373栋员工家属住宅楼拔地而起,建筑面积152万平米,可安置职工家属20706户。

  据了解,同煤集团棚户区改造二期工程已于2007年7月份全面开工,总开工建筑面积为272.96万平米,共602栋住宅楼及商业楼,其中住宅面积为169.38万平米,可安置23510户(含廉租住房565套,面积2.54万平米),公建面积103.58万平米(包含住宅、商住楼、学校、行政办公楼、热交换站、物业管理楼等)。

  记者在同煤集团新建小区考察时发现,小高层的板楼从南到北排过去,像个卫星城,有三公里长,两公里宽。据介绍,这里将迁入近10万户、30多万棚户区居住的矿工家属。

  在“两区改造”的展览室记者看到,沙盘模型上的小区规模宏大,感觉有点像北京的经济适用房小区天通苑----号称亚洲最大的居住区,这里的道路、车站、医院、学校、水电等城市所需的基础设施配套齐全。

  该项目指挥部的一位负责人告诉中国经济时报记者,“两区改造”工程由政府、企业、员工共同投资近百亿元人民币,规划用3年左右时间,建成800多万平米、配套设施齐全的新居住区,其中有约两千套45平米左右的户型作为廉租房出租给生活困难的低保户。

  仍有职工买不起房

  2007年12月20日,记者在大同市煤峪口矿建新街看到,依山坡而建的棚户房低矮破旧,从上而下一大片、横七竖八,随便占地而建。这里仍住着很多等待改善居住条件的矿工。

  “棚户区改造能够解决矿工五十多年的住房问题,是大好事,但现在存在住不起的问题。”同煤集团相关人士告诉中国经济时报记者,虽然房子的价格已经很便宜了,仍有很多职工买不起。

  “我买的新房有63平米,通过政府和企业的补贴,我自己只需要3万多元就可以买下这套房子,但是我还是买不起。”记者在建新街棚户区矿工马常生师傅家里听到这样的话。据马师傅介绍,他今年63岁,是退休矿工,每月只有1000元的退休金,全家就靠他一人的收入生活,3万多元钱对于他简直是个天文数字。

  “没想到借钱吗?”记者问。

  “找亲戚朋友都借了,可也是全家人靠一个人的收入生活,都没钱,也要买房。” 他说。

  同样,住在马师傅上面的康百胜每月有1100元的退休金,目前正筹钱购买“两区改造”的集资房,70.75平米,花了4.5万元,钱都是找亲戚朋友借的,但到现在还没有借够。

  他说:“80%的棚户区居民都买不起房子,棚户区是贫民窟,有点钱的人早就搬走了。”他希望棚户区改造能先收一半钱,然后分期付。

  “像他们两位这样的情况在同煤还有不少。”同煤集团的一位人士对记者说。

  资金、土地问题尚待解决

  “按照山西省政府专题会议纪要精神,棚户区新建住宅造价为1300元每平米,政府减免税费约100元每平米,实际造价按1200元每平米计算。”2007年12月21日,大同市房管局相关负责人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煤矿棚户区改造资金来源主要是四个方面:

  住户承担40%;同煤集团承担30%;省政府承担20%;大同市政府承担10%。计划总投资34.56亿元。

  同时,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工程的出资比例为:中央50%,省里15%,市里5%,企业16%,个人9%。新建住宅面积290万平米,可安置搬迁居民4.8万户,计划总投资30.44亿元。

  “按照省政府会议纪要精神,我们进行棚户区改造的资金省里应该承担20%,也就是每平米承担240元,但是实际情况是省里只给200元钱,有40元的缺口。”2007年12月20日,同煤集团“两区改造”指挥部一位负责人士对中国经济时报记者坦陈,除了省里每平米40元的缺口外,大同市应承担10%的棚改资金也并没有给现金,而是用政策优惠的方式代替了现金补偿,这样下来,每平米资金缺口达160元。

  另外,由于“两区改造”存在改造点多、分布散的问题,所以建设配套设施很难,尤其是供暖配套。水、电、气等配套所需资金是企业自己出的,国家并没有给予资金补贴,而仅供暖配套的资金缺口就达到6个亿。

  土地的涨价也是问题。据这位人士介绍,2006年的地价是9.5万每亩,2007年是13.5万每亩,而2008年三期工程的地价很有可能会更高,还有钢材、水泥等建材一直在涨价,但是政府给的补贴并没有增加。

  “这个两区改造工程,从2006年到2007年已经贷款14个亿,而且把企业的流动资金基本掏空了。”他对记者表示。

  “征用土地的手续也特别难办。”12月20日,同煤集团相关人士告诉中国经济时报记者,2007年他们已经把地办下来了,但是由于工期紧张,没来得及办理相关手续就开工建设,国土资源部了解清楚情况后,认为这是一个民心工程,应特事特办,要求赶紧去补办手续。

  他表示,“两区改造”三期工程的土地审批工作严格按照程序走,这样一来,三期工程的进展势必会受到影响。

  企业社会包袱沉重

  “不仅小区建设企业贴了很多钱,而且将来仅物业管理费用每年就需要2.5亿元。”2007年12月19日,同煤集团“两区改造”物业部门的相关负责人对中国经济时报记者表示。

  他说,将来物业公司很有可能要亏本经营。以前这些居民烧煤不要钱,水、电花钱很少甚至不花钱,向他们收取费用估计有困难;主要是这里的居民收入都不高。

  据介绍,目前“两区改造”一期、二期规划有两所中学、十来所小学、七八个幼儿园、医院两所,而仅医院规划就要投资两个亿。由于新建小区与大同市城区是分开的,相距较远,这些医院和学校的市场不大,自养困难,这又要靠企业解决。

  这位负责人最后对记者表示:“国企改革的目标之一是解决企业办社会的问题,现在同煤会不会又背上新的社会‘包袱’?解决低收入家庭的住房问题是政府的公共服务职能,现在却部分地由政府承担了。”

  未来需要解决的问题

  12月20日,同煤集团“两区改造”指挥部相关负责人对中国经济时报记者表示,“两区改造”工程在省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进展较快、成效显著,但也有一些问题应该重视和解决:

  一是这里实际上形成了一个低收入群体集中居住的卫星城,对于城市结构来说,这不合理;二、现在建设的都是小户型(以45—65平米为主),将来家庭人口增加了,就有可能不够住;三、受造价成本的限制,如何强制执行国家节能环保标准;四、由于“两区改造”房屋的建设资金由政府、企业、个人各出了一部分,产权如何明晰。

  “我们设计建小区高层楼房的时候想盖大一点的商品房,让经济收入较高的人群也进来住,这样可以调整一下居民结构,也可以补充建设资金不足。”这位负责人说,他们的这个想法正在向上报批。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