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出口转内销”的积极影响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1月23日 09:22 中国质量新闻网

  【新闻】在过去的一年里,许多城市涌现出大量外贸服装店,已经冷清了多年的“出口转内销”呈现复热势头。虽然自2008年元旦起,我国8类纺织品出口欧盟将不再受到数量限制,但是,这些出口纺织品要受到双重监控管理,只有满足资本、出口额等6条资质的企业才可以申请出口许可证,这就使一些中小型出口企业失去了依靠出口业绩支撑企业发展的机会。而一些具有出口资质的企业也担心,配额取消后可能会出现纺织品量增价跌的情况,出口企业相互压价,自然会导致利润降低。面对这种局面,许多企业把目光转向“出口转内销”。

  【评点】随着当前我国贸易顺差压力与日俱增,出口转内销开始被不少人士看做是消化国内巨大产能的出路之一。而对于产能巨大的纺织服装行业来说,在当前人民币升值、出口退税率下调等出口环境日趋严峻的影响下,“出口转内销”也已有了一定的需求基础。不管是出于何种原因,出口企业把产品销售向国内市场转移,再次催热“出口转内销”,这总是一个好现象。

  出口企业回眸国内市场,就其自身发展而言,也是一个理性的选择,机遇大于挑战。但这些企业能否把握好机遇,关键要看它们在出口转内销这一市场变化进程中能否顺利实现角色的转变和战略的调整。

  毋庸置疑,一直以来,我国企业出口大都是以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赢得客户订单的竞争力因素是成本优势,低成本除了依托于低廉的劳动力,还得益于我国为鼓励出口在退税、关税、土地政策等方面实施的一系列优惠政策。基于低成本的产品由于技术含量较低,无法形成高溢价,在国际竞争中一直处于较低层次。同时,许多出口企业能够做大,是因为它们抓住了全球一体化初期的巨大商机,只要能够获得一两个外销大订单就可以衣食无忧,而出口订单大、品种少、管理成本低等特点,使这些企业疏于品牌建设,其产品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都不高,影响力有限,无法显现品牌优势,甚至一些企业根本没有自己的独立品牌,只是作为国外品牌的代工者。反观国内市场,由于各厂家的基础竞争条件相差无几,成本优势不可能如国际市场一般明显,而且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许多行业市场已经在逐步走出靠低成本取胜的阶段,品牌竞争力已经是企业取得竞争优势的关键,这一点是出口企业必须要清醒认识的。

  不过可以肯定地说,只要这些企业对出口市场蕴藏的风险、国内品牌市场巨大的市场机会有了充分的认识,对国内市场开发有了明确的方向,并累积起相当多的势能,那么这些企业的“出口转内销”,必将使国内市场的竞争更加充分,品牌竞争会进一步升级。手把金刚钻,敢揽瓷器活。这个金刚钻,是指企业是否有先进的技术、高质量的节能环保产品以及热情周到的服务。有了这个金刚钻,自然就有了切蛋糕的资本。否则,只有看人家吃蛋糕的份了。《中国质量报》

佚 名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